美国对麦卡锡都能下死手,英国官办大烟馆开张,何况我们这群外人,醒醒吧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议员麦卡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投票罢免的议长。

从投票结果看,支持罢免的有216票,其中,发起罢免的是以共和党议员马特·盖茨为代表的“川普死忠派”,共计8票;民主党支持罢免的,共计208票。反对罢免的有210票,全部由共和党籍的众议员贡献。
216 :210,麦卡锡下台了。在这一场美国政治内斗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答案似乎是明显的。
但魔幻现实的是,就在罢免投票前的72小时之前的10月1日,美国媒体《国会山》发表评论文章:推动国会通过2023财年第一季度临时支出法案,避免了美国政府关门窘境的麦卡锡,是毫无争议的最大赢家。而曾经在麦卡锡出任议长的十五轮投票中一直阻拦的“川普死忠”马特·盖茨,是最大输家。
短短3天,赢家变输家。博一博,摩托变单车。

麦卡锡被罢免下台,起因是马特·盖茨为代表的“川普死忠派”不满麦卡锡骑墙,不满麦卡锡帮助民主党拜登政府通过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临时支出法案。
这当然是政治表演。
川普的说法是“拜登政府搞经济很失败”,2020年川普卸任时,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是27.44万亿美元,拜登执政3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突破到了33.44万亿美元。拜登执政,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没多多少,财政支出却一直在增加。

但从美国政府的债务曲线图来看,拜登政府虽然离谱,但川普执政时,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的增长曲线,也没好到哪里去。
熟悉美国政治的人其实都知道,民主共和两党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增加支出,为各自的选民族群增加各种福利,这其实是政策买票;减少税收,讨好各自的选民,尤其是讨好各自的金主,这其实是政策贿赂。
每过一段时间,美国国会中的民主共和两党都会在预算或债务截止日前,玩两车对撞,看谁先停下来,看谁先怂谁先妥协。
以政府停摆为要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指责对方是不负责任的那一个。美国两党在预算法案上互相掣肘,其实原本就是一场政治秀。
只不过,发动麦卡锡罢免投票动议的“川普死忠”马特·盖茨派系,估计事前想不到真的会罢免成功;而麦卡锡本人估计也想不到,自己前脚刚和民主党合作,帮助拜登通过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临时支出法案,仅仅72小时之后,民主党就发动背刺,联手“川普死忠”的共和党强硬派,把自己给罢免了。
站在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政治文化、价值观来看,共和党的“川普死忠”马特·盖茨派系就是党同伐异,把小团体的利益凌驾在国家利益之上,非常狭隘。但相比民主党,“川普死忠”至少还奉行了共和党的“小政府”执政理念,至少表达了对川普的支持和“忠诚”。
而美国民主党真是一点人都不做。前脚麦卡锡配合民主党拜登政府过了预算案,后脚看到机会就把麦卡锡给投票罢免了。妥妥属于是过河拆桥、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但美国人会和我们中国人持有相同的道德标准、政治文化、价值观么?

10月3日,《华盛顿邮报》引述民主党众议员贾雅帕尔(Jayapal)的话:“没人信任麦卡锡。”麦卡锡好不容易才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为了稳固权力,为了压制共和党中的“川普死忠”,他搞了多重博弈策略,在不同派系之间大搞骑墙,老艄公当得不亦乐乎。
比起当年自嘲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阎锡山,麦卡锡的骑墙之术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做同一件事情没法让民主党、共和党建制派和共和党“川普死忠”三方都满意,那麦卡锡就做三件事,每一件事都拉两派打一派,最后平均下来算一算,四舍五入就约等于人人都满意了。
但是这种搞法也是有风险的,别说是在我们眼中了,就连在美国或者说西方的政党选票政治文化里,麦卡锡的这套玩法也属于是相当领先版本的,之前没人这么玩过。而且很显然,他这么玩实际上也不被华盛顿的各方势力认可。
与此同时,西方的政党政治、选票政治的传统操作,就是把每一次政治博弈,当做独立的事件。麦卡锡帮着民主党过了预算是一件事,共和党“川普死忠”发动罢免麦卡锡的动议是另一件事。
哪有什么为了“大局”?事实证明,麦卡锡的骑墙策略到头来不过就是掩耳盗铃罢了。即便是在西方政治传统里被奉为圭臬的“妥协的艺术”,到了如今的民主党这里也是荡然无存。
从民主党人投票罢免麦卡锡的那一刻起,他们那把噼啪作响的小算盘里头算计的其实就只有一件事情:麦卡锡是共和党人,如果能让这个共和党籍的议长被“川普死忠”发起的罢免投票得以通过,那么其结果势必会让共和党内的“倒川派”和“挺川派”更加对立。共和党陷入内斗了,明年能拿出来冲击美国大选的精力就更分散了,民主党人连任的胜率自然也就上去了。这笔买卖怎么算民主党都不亏,所以干惯了损人利己这种破事的民主党人这一回肯定是要帮帮场子的。
于是,凡是参与投票的民主党议员,全都给罢免麦卡锡的提案投了赞成票,管他这么多呢,有屎没屎搅三棍子呗。按照美国政治一事归一事的政治文化,民主党就先抓住打击共和党的机会,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照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来看,如果美国两党的角色互换,那么我想共和党届时也一样会把民主党议长给搞下去的。
所以,被罢免下台的麦卡锡,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我们中国舆论场有一个大的话题: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话题在我们的舆论场是没什么共识的。抛开那些亲美、崇美、精美派不谈。一部分人认为,中美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中美应该保持对话和沟通,在有相同观点的议题上,中美要始终保持合作,在中美观点不同的议题上,中美就展开竞争和博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就是竞争中有妥协,竞争中有合作。
说白了,这部分人相信美国是有政治人格的,会在想事做事的时候按照一个理性人的脑回路来分析形势,制定策略。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一直以来,美国在中美关系议题上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对中国当面承诺的事情,转头就去做180°相反的事情。美国根本就没有政治人格,美国一点都不可信。中美应该保持对话和沟通,不是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上限,而是为了中美不至于走到直接激烈军事冲突的地步。中美关系能保住这个下限就行。
在过去十多年来,这两种观点在中国的舆论圈上一直是此消彼长,谁也没有压倒过谁。
对此,我的个人看法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少一点“我认为”,多看看美国那边的实际情况。什么实际情况?看看过河拆桥的民主党和遭人背刺的麦卡锡吧,就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他们连对同槽而食的自己人都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张二皮脸说翻就翻,党同伐异都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还能指望美国政客会信守他们对中国许下的政治承诺吗?美国政府还有可能会尊重同中国对话后谈出来的双边共识吗?
麦卡锡就是再骑墙,他好歹也是共和党的,不是共产党的。可即便如此,当今的美国政治生态都容不下他,那美国还有多大希望能和非彼族类的我们和平相处呢?
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相信现在只要是个心不瞎的人,应该都能看得出来,美国的政治生态就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劣化。那群盘踞在华盛顿沼泽里头的政治生物,现在连西方政治中最起码的“妥协”底线都抛弃了,我们要是还对它们心存什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侥幸心理,那可就真的太自欺欺人了。
我们眼中有他们,我们需要顾及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眼中可没有我们,他们也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他们不光不顾及我们的感受,他们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人的感受都可以弃之不顾,一切为了党争而服务,党争就是一切。
我想起了一句阿拉伯谚语:我和我的表兄弟联手,将外人打跑。我又联合我的亲兄弟,将我们的表兄弟轰走。

如果这句阿拉伯谚语可以反过来理解的话,那么我想它就应该是这么解读的:趁着我和亲兄弟干架的工夫,我的表兄弟把我们给收拾了。趁着表兄弟和我们相煎的空子,外人直接将我们一锅端了。
我们相对美国人来说算什么?我们是外人啊。现在他们亲兄弟之间都已经干起来了,你说我们这个外人应该干什么?是盼着他们哥几个打完之后重归于好呢?还是等着其中一家把另外几家都干趴下了,好把资源集中起来专心对付我们?
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如此,我们同他们的政治斗争一样如此。这事也就是发生在美国,如果双方的立场对调一下,美国人此时此刻搞不好都已经串通了我们的表兄弟甚至是亲兄弟过来对付我们了。我们没有趁这个机会去挑拨美国几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这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克制了。
别再幻想华盛顿这哥几个斗完这一轮发热的头脑能恢复正常了,党争这东西就像毒品,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无法自拔,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类似的戏码我们在中国历史上见得还少吗?有那闲工夫琢磨怎么劝导美国人心平气和,倒不如多把心思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美国人能否心平气和,全看我们的拳头有多大,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是扯淡。不要等到人家最后把亲兄弟和表兄弟全给收拾了,我们才看清楚对面是个什么货色,否则这笔学费的代价可就太高昂了。
天佑中华有林关,虎门销烟184年后,英国首家官办大烟馆筹备开张
这两天我在英国媒体BBC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苏格兰政府已于近日批准了英国首个官方“吸毒点”,当地的瘾君子今后可以在这里合法地吸食各种非法麻醉品或致幻品,包括但不限于海洛因和可卡因。
一、善恶到头终有报,天道轮回饶过谁?
据了解,这个官方“吸毒点”得到了苏格兰政府的支持, 预计它将建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东区,苏格兰政府美其名曰“健康中心”,宣称有了这个“健康中心”的帮助,瘾君子们就可以在“训练有素的医疗专业人员”的监督下“科学服用药物”。
翻译成人话,意思就是瘾君子们在官办“吸毒点”里吸毒有人会管,这些人对毒品的了解比他们深,可以在他们吸毒的时候从旁监督,以免瘾君子们摄入过量一命呜呼。
修建官办“吸毒点”的计划获得政府批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筹备开张了。这项计划由苏格兰政府全额资助,首个官办“吸毒点”有望于明年夏天之前投入使用。该官办“吸毒点”预计将试运行3年,其间,苏格兰政府将为其提供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212万元的财政支持。
和我们中国人的脑回路不同,在英国,官方出钱兴建“吸毒点”的点子得到了相当多英国人的支持,其中不乏医疗护理专业的人士。比如格拉斯哥酗酒和毒品康复服务机构副医务主任萨凯特·普里亚达希就表示,有了官方“吸毒点”之后,他们将可以更好地控制毒品对个人所造成的伤害,并为瘾君子们提供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机会。
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瘾君子们更是对这项计划拍手叫好。BBC采访了格拉斯哥东区一位名叫杰德(Jade)的瘾君子,她说她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已经很多年了,期间也亲眼目睹过许多亲朋好友因为吸毒而身亡。她的前伴侣是吸毒死的,她爸爸是吸毒死的,她姐姐也是吸毒死的。她的很多亲朋好友都死在了吸毒过量上。因此她就觉得政府出钱搞官办“吸毒点”这个点子简直是"妙得不能再妙了",而这将有望让她们这群瘾君子获得"巨大的改变"。
英国的毒品泛滥问题一直严重,在苏格兰地区尤其如此。据BBC报道,苏格兰的平均吸毒死亡人数超过了西欧的任何一个地区,该数字在2020 年达到了1339人的峰值,随后略有下降,在2022年下降到了1051人。不过随着新冠疫情的渐行渐远,苏格兰的吸毒死亡人数又开始不断上升。
说白了,过去这几年苏格兰的吸毒死亡人数之所以会下降,那不是因为苏格兰政府在禁毒工作上出了什么奇招,单纯就是受疫情期间的管控措施影响,毒品运不进来,当地的瘾君子买不到毒品了,所以死于吸毒的人才少了一点。但也仅仅就是少了一点而已。
新冠病毒的肆虐都没能将当地的年吸毒死亡人数降低到四位数以下,自认为在禁毒问题上已经黔驴技穷的苏格兰政府索性开摆:不禁了,我搞个官办“吸毒点”让你们过来吸吧,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看着,这样你们至少没那么容易死。只要不让吸毒死亡人数继续快速上升就行,至于禁毒戒毒什么的,爱谁谁吧。
这种在我们中国人听来简直匪夷所思的所谓“放任疗法”,在如今的英国大行其道。政府出钱兴建官办“吸毒点”的计划得到了苏格兰民族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等党派的大力支持。在相关问题上唯一还算有一点坚守的,反倒是现如今把持着英伦朝纲的那个我们普遍认为废拉不堪的保守党政府。
英国内政部并不同意苏格兰政府花钱搞官办“吸毒点”的主意,因为他们觉得"根本就没有所谓安全的方式可以吸食任何非法毒品"。
不过保守党政府的反对意见对苏格兰民族党控制下的当地政府而言,充其量也就是耳旁风罢了。作为雄踞一方的苏格兰地方第一大党,苏格兰民族党和位列英伦中央的保守党政府向来不对付,前者巴不得早日将苏格兰从英国独立出来。
本着天高皇帝远的处事原则,苏格兰的政客官僚们纷纷跳出来和保守党政府唱反调。苏格兰负责毒品和酒精政策的部长埃莱娜·惠瑟姆说:"我们的禁毒战争已经结束了,没有人是赢家。这场战争中主要的受害者并不是那些有组织的罪犯,而是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瘾君子群体。"
苏格兰保守党卫生发言人桑德什·古尔哈尼则说,苏格兰的吸毒死亡率是该降一降了,他很高兴看到政府资助开办官方“吸毒点”作为试点项目,虽说“吸毒点”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不好说,但无论怎么样,这好歹也算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总比没有强。
二、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我不知道大家在听完我前面的介绍之后,内心都是什么想法,我的话则是在第一时间想起了180多年前的虎门销烟,以及当年为了禁毒销烟、救国救民,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两位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
自18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加紧推行贸易扩张政策,利用鸦片作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攻城锤,从南亚等地大批采购,然后偷运至中国市场疯狂倾销。这一无耻行径导致,我国陷入到了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恶潮毒雾之中。随着吸食鸦片的歪风邪气的不断蔓延,本就已是风烛残年的晚清政权更是雪上加霜。这种从罂粟的乳白色汁液中熬制出来的黑色毒膏不仅严重麻痹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神经,而且也快速腐蚀着中国社会的肌体。一颗颗恶性毒瘤正在炎黄儿女的身体里不断长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
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3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而且一上来就要面对狼子野心日渐暴露的英国殖民者。当时的广东是英国殖民者妄图染指中国大陆的重要跳板,而鸦片则是英国殖民者用来控制这块跳板的重要手段。林则徐深知“救亡必抗英,抗英必禁烟”的道理,因此在广东主政期间不顾来自朝野各方的反对意见,力排众议,决心禁烟。
林则徐的坚持和胆略最终打动了道光皇帝,后者同意了他的禁烟之策。但是这样的通天大事,光有皇帝一人的背书是远远不够的。上至朝中权贵,下至地方官商,英国人的鸦片生意在当时的中国吃得太深了,从地方到中央几乎都有他们牵扯在一起的既得利益者。林则徐深知禁烟绝非易事,因此打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心理准备。在离开北京启程前往广东之前,林则徐给他的老朋友的沈维鐈留下了这样一句临别寄语:“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再后来,在给朋友写去的一封信中,林则徐也提到了他离京奔粤当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戊冬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赴汤蹈火,而固辞不获,只得贸然而来,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1838年,来粤之后的林则徐为了禁烟事业奔波劳碌、焚膏继晷。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采取严厉的禁烟戒烟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令人研制有效的戒烟药方。在林则徐的禁毒铁腕之下,广东各地的鸦片贩子被纷纷缉拿收监,官府收缴了大量鸦片和烟枪,并且还配制了戒烟药丸。林则徐一边强制瘾君子戒除烟瘾,一边严厉打击市场上鸦片的输出源头。这种双管齐下的禁烟措施,严重打击了鸦片贩子们的嚣张气焰,广东烟毒泛滥的情况也因此大为改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的禁烟铁拳并非只敢针对中国的鸦片贩子,即便是面对着背后有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撑腰的英国毒贩,刚正不阿的林则徐也照打不误。
由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拒绝向官府上缴鸦片,还企图掩护英国鸦片贩子颠地逃离广州。林则徐果断出手予以制裁,暂行封舱,停止贸易,撤回了英国商人雇佣的华工,并且命人加紧防守广州的各处要隘,以免英国毒贩趁机逃跑。
眼见林则徐如此决绝,义律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上缴英国毒贩的全部鸦片。从1839年4月11日到5月20日,英国人的缴烟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官府共收缴鸦片19187箱又2119袋。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