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北胜族」和包拯齐名的武威余阙,是凉州学者余秋雨先生的先祖

2022-08-18 09:17 作者:大马文化  | 我要投稿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09 - 西北胜族


庐阳三贤进士余阙,包拯齐名武威余氏。为什么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会公开声明自己是天府之国武威人?


笔者在《西夏书事·卷四十二》一书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话:“(公元1226年)秋七月,蒙古破西凉府(武威郡)。蒙古主进兵攻西凉,宿卫官粘合重山执大旗指挥六军,手中流矢,不稍动。守臣斡扎箦力屈,率父老启门降。于是,搠罗、河罗等县皆不守。”


▲武威西夏博物馆藏的安徽合肥余氏家谱、江苏常州余氏家谱(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西夏博物馆)



请注意【启门降】这三个字,这已经表明在西夏末期西凉府(武威郡)没有受到兵焚。居住在西凉府的党项族(党项羌)得以保全家业。武威余阙一族,后举家迁徙庐州(今安徽合肥),仕庐州达鲁花赤标下百夫长。


武威西夏博物馆藏的安徽余氏家谱和江苏常州余氏家谱明确记载:甘肃武威是余秋雨先生心向往之的家乡,凉州余氏是经过七百多年传承至今的西夏遗民后裔,和凉州六谷折[ shé ]氏关联密切。


▲余阙(拍摄:武威大马文化传)(拍摄地点:武威西夏博物馆)



“折姓”、“佘姓”、“余姓”本为一家,像是凉州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实际上也是凉州六谷折氏。所以,笔者会提及凉州折家将(凉州杨家将)。


《武威余氏八修宗谱序》有记载:吾邑欢墩忠裔堂余氏,本元季忠宣公余阙之苗裔。余氏之先居河西,在宋为西夏党项族臣民,武威之郡、姑臧之邑为其发迹地。元平西夏,封其部众为唐兀氏。兹后以勋绩显著者,指不胜屈。历元,屡有官庐州者,而家于庐州并落籍皖中者,则由封淮南江北行省右丞参知政事庐州蒙古汉军都万户府都万户达鲁花赤唐兀沙剌臧卜始。盖合肥余氏,系出河西武威郡唐兀氏也。沙剌臧卜者,忠宣公父也,江淮余氏多宗之,共奉为迁皖始祖。


▲武威西夏博物馆是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的教学科研基地(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历代进士名录,余阙榜上有名(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西北学宫之冠”凉州文庙)



古有忠臣清忠谅节,义士余阙扶危济困拯溺摧顽。今有余秋雨先生承余阙书艺古雅,尽显阴铿遗风。余阙一族家风优良,文学思想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为“古代羌族书面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西北学宫之冠”凉州文庙的武威历代进士名录,元末死节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谥忠宣余阙榜上有名。


宋之包拯、元之余阙、明之周玺,各领风骚数百年。庐阳三贤,一里三公,有古良将风烈。余秋雨先生做客“凉州文化论坛”时提及“唐兀氏”余阙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华余氏望祖,有史可查。姑臧遗风,在凉州余氏这里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神秘的西夏文字(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姑臧、神鸟、张义、张掖、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七级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西北胜迹」「西北胜族」「西北地理」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西北胜族」和包拯齐名的武威余阙,是凉州学者余秋雨先生的先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