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里海南岸的兴衰:阿拉维德王朝(三)

2020-05-09 13:40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上回说到阿拉维德王朝君主穆罕默德•本•宰德(Muhammad ibn Zayd)被萨曼王朝大军击败,身死国灭,其子也被擒往布哈拉。萨曼王朝君主伊斯玛仪最初令攻灭阿拉维德王朝的将领穆罕默德•本•哈伦•萨拉克希(Muhammad ibn Harun al-Sarakhsi)统治当地,但他心怀不轨,占据此地后意图割据,伊斯玛仪闻讯便御驾亲征,亲自将其击溃,方才真正收服了此地。伊斯玛仪在塔巴里斯坦恢复了逊尼派教义,并将萨拉克希劫掠而来的财富返还给当地的民众,对被阿拉维德王朝迫害的逊尼派信徒派人进行慰问补偿,因此迅速获得了民心,被誉为“信仰虔诚、宽仁贤明的君主”。之后他任命其堂侄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Abu'l-Abbas Abdullah)为塔巴里斯坦总督,对其进行治理。

却说阿拉维德王朝虽然覆亡,但总有漏网之鱼逃出,且日后再次恢复了阿拉维德王朝的统治。此人名为哈桑•本•阿里•乌特鲁什(al-Hasan ibn Ali al-Utrush)。他生于844年,是什叶派第四任伊玛目宰恩•阿比丁(Zayn Abdin)之后裔,年轻时曾为哈桑•本•宰德的随从,因与其弟穆罕默德•本•宰德产生分歧,因此投奔尼沙不尔军阀胡吉斯坦尼(al-Khujistani),结果胡吉斯坦尼并不信任他,怀疑他是阿拉维德王朝的内奸,将他丢进监狱,严刑拷打,导致他双耳失聪,因此得到了“乌特鲁什(聋人)”的绰号。之后他借机逃回塔巴里斯坦,为穆罕默德效力。 900年的戈尔甘之战他也随军出征,但他运气不错,在军队溃败时成功逃脱,来到了雷伊,见到了贾斯坦家族的贾斯坦三世(JustanⅢ),贾斯坦三世许诺会为两位道伊报仇。同时乌特鲁什也见到了杀死穆罕默德的元凶萨拉克希。

萨拉克希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在901年被伊斯玛仪击败后如丧家之犬,不知所往。此时雷伊城民众派遣使者与他会面,希望他能赶走阿拔斯王朝派来的突厥统治者。萨拉克希欣然前往,顺利地干掉了当地的突厥统治者,据雷伊城而自立。阿拔斯哈里发穆塔迪德(al-Mu'tadid)见状,将雷伊赐予伊斯玛仪,命他将其收复。萨拉克希听闻此讯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往吉兰。伊斯玛仪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雷伊,派自己的亲侄阿布•萨利赫•曼苏尔(Abu Salih Mansur)担任雷伊城总督(902-908)。

萨拉克希流亡在吉兰,但他不甘失败,当他听闻乌特鲁什正和贾斯坦三世密谋大事时便前往投奔,表示愿为收复塔巴里斯坦而效力。虽然他与乌特鲁什之间有弑主之仇,但乌特鲁什还是同意了他的加入。他们进行秘密谋划,在902年冬于阿莫勒附近发动了一场战役,打了萨曼王朝一个措手不及,大败阿布•阿巴斯及其同盟者卡伦、巴文德家族,据说歼灭了约7000人。阿布•阿拔斯逃往雷伊。

实际上,这场战役赢得有些侥幸。伊斯玛仪听闻阿莫勒遇袭,便派遣其子阿赫马德(Ahmad ibn Ismail)支援,但阿赫马德与阿布•阿拔斯有隙,因此在路上踟蹰不进,延误战机,导致阿布•阿拔斯战败。而阿布•阿拔斯也不是庸才,他实施分化之计,派手下一位将领暗中与萨拉克希沟通,内容没有记载,想来无非是高官厚禄、重新招安这一套。萨拉克希中计,随其前往布哈拉,随后不见于史载。

萨拉克希一走,乌特鲁什立即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乌特鲁什势单力孤,只能撤军。之后他又发动了一场战役,仍告失败。他深感贾斯坦家族的力量相对弱小,难以指挥,并且其内部未免没有二心。因此他辞别了贾斯坦三世,前往德拉姆与吉兰山区深处,传播伊斯兰教,召集一支部队进行“圣战”。一路风餐露宿自不必多说,有时还得面对不怀好意的山民及毒蛇猛兽。但他意志坚定,最终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出色的口才,说服了大批德拉姆人与吉兰人信奉宰德派伊斯兰教,获得了一支可靠的武装。他的信徒们拥护他为伊玛目,并上尊号“纳赛尔•卡比尔(al-Nasir al-Kabir,意为信仰之捍卫者)”。由于他传授的教义学说与早期卡西姆•本•易卜拉欣(al-Qasim ibn Ibrahim al-Rassi)的学说有所差异,自成一派,因此衍生出了纳赛尔支派(Nasiriyya),与本地的卡西姆派(Qasimiyya)产生了龃龉。卡西姆信徒无法,遂在卡西姆之孙雅赫亚•哈迪•卡比尔(Yahya al-Hadi al-Kabir)于897年在也门建立政权后,纷纷前往也门寻找组织。

随着德拉姆人逐渐效忠于乌特鲁什,贾斯坦三世发现自己在德拉姆人的权威正在逐渐丧失,他感到愤愤不平,试图在背后搞小动作,但无疑失败了,贾斯坦被迫臣服,由合作者变为臣属。乌特鲁什随即谋划反攻之事。

与此同时,塔巴里斯坦发生的变故也不小。伊斯玛仪于907年去世,阿赫马德继位。他和他的叔伯兄弟关系都不好,反而重用突厥人。因此,他不顾重臣反对,将阿布•阿拔斯撤职,任命自己的突厥亲信沙拉姆(Salam)为塔巴里斯坦总督。但沙拉姆治理不善,百姓怨声载道,阿赫马德被迫于909年将阿布•阿拔斯恢复原职,直到他910年去世。之后他调任雷伊总督穆罕默德•本•苏鲁克(Muhammad ibn Su'luk)治理此地,并派遣了日后的萨曼王朝名相阿布•法德尔•巴勒阿米(Abu Fadl Bal'ami)辅佐他。由于巴勒阿米治理有方,颇有手段,乌特鲁什并没有轻举妄动。在913年巴勒阿米回布哈拉述职后,乌特鲁什便立即发动了叛乱。苏鲁克闻讯率军出击,但由于情报不明,在恰卢斯西部的布尔鲁德河(Burrud)畔遭到伏击,尽管萨曼军队装备精良,却仍然惨败而归。乌特鲁什随即攻占恰卢斯、阿莫勒等地。尽管萨曼军队曾进行反扑,将其逼退至恰卢斯,但在四十天后乌特鲁什再次攻占了阿莫勒,席卷塔巴里斯坦及戈尔甘,将其一统,成功重建阿拉维德王朝,此时为913年末。阿赫马德意图御驾亲征,却遭突厥卫兵刺杀,萨曼国势大乱,无暇顾及塔巴里斯坦。

乌特鲁什以花甲之龄、残弱之躯,以十年之功,终复一国,其谋略与毅力足以令人惊叹。与其同时代的史家塔巴里对其推崇备至,在其著作中写道:“人们从未见过如乌特鲁什一般拥有良好组织能力、勇于履行正义的仲裁者。[1]”其美名在宰德派信徒中万世流传,其后裔皆可冠以“纳赛尔”之姓,受信徒崇敬。

[1]原文为the people had not seen anything like the justice of al-Utrush, his good conduct,and his fulfilment of the right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
《中亚史》第二卷,蓝琪著
剑桥伊朗史英文版《In
 Frye, R.N.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4: From the Arab Invasion to the Saljuqs.
《伊朗通史》,阿宝斯
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著,叶亦良译


里海南岸的兴衰:阿拉维德王朝(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