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暴力
网暴就像太阳里的日珥--引子
首先,需要明确的提出,网暴所代表的冷暴力是在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的(当然这里的冷暴力是我的一种分类,相对应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武力,也称为理性暴力)。举个小例子,在一个村子里,有人看新来的外地媳妇太好看不顺眼了,第二天走街串巷跟别人说自己昨晚看到她进了别家男人的屋,随后大家便一致决定把这个坏祖上规矩的女人赶走。大的例子就比如美苏冷战(的冷战部分)。
暴力之所以成为暴力,第一是要有目标,第二是要有破坏性。这种破坏性往往是出于对秩序的抵抗,或者是基于秩序的阴谋。毋庸置疑,当目的是抵抗(或者反抗)秩序,那么需要的是热暴力(理性暴力),而当目的不是抵抗或者反抗秩序的时候就被成为冷暴力。
而且不能说冷暴力就是感性暴力,热暴力就是理性暴力。只要是暴力,就不会是纯粹的理性或者感性。之所以被称为是理性暴力,是因为它的目的是改变秩序,而冷暴力自身也有理性的成分,只不过主要驱动力还是感性系统。
然后回归网络暴力,为什么网络暴力会这么受人关注,但是又对这种现象无从下手呢?这里要提到两个概念,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现代主义强调接纳,后现代主义强调批判。而现代主义的开端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刻。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社会百废待兴,在此之下如果没有强权打压或者即使有强权打压,在一个国家内部仍然会出现经济文化开枝散叶的现象,在这种低饱和度(或者低混乱)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接纳事物来充实自我,来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饱和态(或者高混乱)。而到了社会到了高饱和度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对现有的事物(或者说混乱体)进行批判,在批判之中整合事物,从而扩大发展阈限。所以在当今时代,人们对于社会的态度逐渐由开放包容转为了批判整合。
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很多方面,更多的是适用于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商品之中。比如早期市场里遍地开花,中期砸钱求生存,后期霸权一业开始垄断(当然反垄断法会让这个后期永远都达不到)。而在互联网里,这个思路仍然适用。如果说商品的载体是经济的话,那么互联网的载体就是信息,拿经济术语讲叫流量。并不是说网暴能产生流量最终促进经济发展,而是说明了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和经济发展相联系了。当一个物体与经济相挂钩,它便拥有了价值。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价值。
运用混沌理论来讲,价值本身是衡量混乱程度的一种量,而信息也是一种混沌体。诚然,信息本身只是电信号或者光信号,看起来就和一张纸一样价值基本为零,但是它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早在人类发明语言的时候,就开始不断简化语言,同时让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而当语言可以凝练到一种程度的时候,每一句话都可能产生出来调动千军万马的作用。到了今日的互联网也是如此,如果一句话能调起一个人的情绪,那么必然会调起一大批人的情绪,一个小村子里一句话就可以彻底抹黑一个人的身份,那么在互联网里,一句话就可以轻轻松松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
网暴会停止吗?不会。这并非言语所能至之。
回归到一开始对于冷暴力以及网暴的定义之中,网暴是有破坏性的。而引起这样结果的行为却可以是微小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识的。
这里假设一百个人,在一天里,有两个人吵架了,其中一个人心情不好到互联网上,发表了一个看法,然后有五个人表示深有同感。然后把这一百人换作百分比,即使是百分之一的人由于一个人说的话而表示肯定,那么这个势力就是不可忽视的。如果ta宣泄的对象是跟自己吵过架的一个人,那么网暴的力量是一个人完全想不到的。
网暴能停止吗?可以。两种途径:打仗,或者经济发展停滞。战争会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会毁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取而代之的是强制命令;经济发展停滞会让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存在没有意义,即消除了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而这一切的一切,就等到共产主义最终理想实现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