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两晋时期之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首师大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两晋时期之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首师大真题)
原创 初心百科
两晋时期
公元266~420年
晋朝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分为西晋(266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合称“两晋”。因晋朝皇室姓司马,所以又称司马晋。其中,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为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为建康(今南京)。
三国时期,晋室先祖原为曹魏世族。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铲除曹氏皇亲,掌握曹魏实权形成霸府政治。至公元266年,晋王司马炎胁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改国号曰“晋”,定都洛阳,是为晋武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候王纷纷动乱,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此时,内迁中原的诸外民族又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公元317年,司马睿于建康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起初,东晋臣子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成功稳定了局势。但随着东晋皇权的衰落,朝廷的大权渐渐由世族掌握。部分世族当权者虽有恢复西晋国土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由于大部分世族已安居江南,南方丰富的物产使得其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故而对于北伐多采取消极的态度。公元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之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朋党相争,发生桓玄之乱,平民负担沉重,又起孙恩卢循之乱,同时,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建国号“宋”,是为宋武帝,史称刘宋,中国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两晋时期的政治体制主要为世族政治。其形成于汉魏,在东晋时期达到巅峰,以侨姓世族(随晋室南迁的北方世族为“侨姓”,南方世族则为“吴姓”)为主,由地方豪强、经学世家或累世为官者组成。
行政架构上,由三公九卿制开始逐渐走向三省制,成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经济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发展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文化方面,儒学中衰,宗教以佛教、道教为主;学术思想上则由经学转为玄学,抛开现实,专尚理辩的清谈于士大夫之间广为流行;文学也走向了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
重要历史事件(一)
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亦称正始之变,是公元249年由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的魏国发动的一场政变。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其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不久后,曹爽开始专权,不断架空司马懿的权力,并排斥司马懿一系的人员。于是,司马懿暗中凝聚力量,等待时机进行反击。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魏明帝之墓于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随即带兵控制了洛阳城。之后,又设计将曹爽骗回并在不久之后将其处死,诛灭三族。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逐渐控制了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公元291年至306年的一场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曹魏时代,皇室对宗室王公虽有授爵,但其实仅有虚名,没有任何实权,行为也受严密管控。至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大权,实力微弱的曹魏宗室无法抗衡,遂让司马氏成功篡位。于是,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时,就效仿周、汉二代的分封制,分封诸多封王,以郡建国。随着诸王势力的扩大,至公元291年,在晋武帝去世后,因太子无力掌控国家,皇后贾南风趁机掌握朝政,宗室诸王参与,几方势力相互攻讦,最终,八王之乱爆发。
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阶段从公元299年到306年。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等。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征服汉地北部,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一段时期。
五胡,即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汉朝以来,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胡人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八王之乱发生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公元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建立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建立前赵,五胡乱华拉开了序幕。
公元311年,刘渊之子刘聪攻破西晋首都洛阳,引发“永嘉之乱”,不仅俘虏了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还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之后,晋愍帝司马业在长安登基。至316年,前赵刘曜又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之后将其杀害。世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至此,西晋宣告灭亡,东晋开始。之后,五胡十六国与东晋不断发生摩擦,保持了长时间的对峙。
五胡乱华的发生使得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