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太自负爱吹牛,还是尹同跃太谦卑和懦弱?

引言:遥想当年,奇瑞也曾是老牌“自主一哥”,为何在近些年来不断被友军反超、且差距越拉越大?我想,一个性格偏保守、也有些过于的“谨小慎微”的掌门人,难辞其咎。
面对合资车企,自主品牌究竟修炼到了第几层?
同一个论坛,同一个演讲台,面对台下及线上相同的听众......
两个年龄相仿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掌舵者,比亚迪王传福和奇瑞尹同跃,发言论调不能说截然相反,但也可谓泾渭分明。
王传福先是在主发言稿中自信满满地表示:
“当前中国汽车的发展主要的短板是品牌的认知度,技术上中国品牌实现了全面的超越,但国内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船夫哥”又进一步补充道,“我们中国很多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变了。”
老王强调,这几年自主品牌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不管造型、动力系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里面很多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在车机方面、多媒体方面、智能化方面,不但不会差,反而比合资品牌一些车企更好。
对此,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在尹同跃看来,汽车不同于电视行业、手机行业,这些行业在新技术的带领下诞生的是“垂直切换”,但是传统汽车和新型技术汽车是并存或者是不断加宽的赛道,传统汽车仍然是所有新技术汽车的基础。
“汽车就是一个交通工具,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可以叫各种名字,但是它是汽车,是一个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第一属性是安全。” 尹同跃说。

为此,老尹进一步强调称:
“所以传统汽车的基础还是要打牢,所以我们提出来‘再学100年丰田也不为过’,丰田就是把东西做好、把管理做细、把细节做强,这是我们学习丰田的原因。”
一句话,面对轰轰烈烈、纷纷扰扰的行业大转型大变革,同为60后的王传福和尹同跃,有着截然不同的应对心态和姿态。
以造新能源电动车见长的比亚迪王传福,非常的自信,认为中国品牌在技术方面已经实现反超,“洋品牌”除了在品牌方面还有很大优势,并没有什么可豪横的。
呼吁业界内外及广大媒体,多多宣传自主品牌,强大中国车。
而同样是“技术理工男”出身的尹同跃,则表现出了极大的谦卑,认为国外诸如丰田这等老牌车企,依旧(遥遥)领先、并且将继续能够当自主品牌的“师傅”。
再向丰田学习一百年不为过。


在乐逗汽车看来,虽说针对的是同一个大的话题(自主与合资的差距),但王传福和尹同跃侧重的点并不太一样。
老王侧重的是新能源领域,老尹则是传统燃油车领域,都不无道理。
但显而易见,面对产业变革和时代趋势,王传福的自信更加与时俱进和鼓舞人心,尹同跃的上述思想和侧重点,难免有些过于“陈旧和保守”。
平心而论,即便发展到今天,自主品牌在方方面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更是占有先发和全产业链优势,依旧应该向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国外豪强学习。
这完全没毛病,应该学习。
但像尹同跃这样,公开宣称“再学习一百年不为过”,我们认为,难免有些过于的胆小慎微和“懦弱”了。
承认别人的优秀和看清各自的优劣势,很对,但也绝不是老尹的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或许,尹总的100年是虚数,采用了“飞流直下三千尺”式的类似修辞,毕竟鬼知道百年之后丰田还在不在、强不强。
但毫无疑问,面对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尹同跃的态度足够的谦卑,甚至都有些“自卑”了。
试问,同为中国自主品牌领军人物,为何王传福前些年就敢喊出“分分钟造出特斯拉”、“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已经超越合资”;
新势力中的李斌、何小鹏敢扬言,“再过几年,在诸如自动驾驶等领域,打的特斯拉满地找牙”?
即便是本场论坛的东道主,长安汽车总裁王俊也直言不讳,“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最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高地,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新汽车品牌。”
乐逗观察:
归根结底,我们并非想说奇瑞和尹同跃式的“谦虚”、“谦卑”不好。
但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汽车产业也正面临百年一遇之大变革,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者们,更多的是该表现出王传福、王俊、李斌、李想、何小鹏等掌舵者的自信、勇气和魄力!

古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面对产业巨变,尤其不断向上崛起的自主品牌,正在也必将与合资豪强展开直接的正面对垒,值此之际中国品牌,也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挑战和机遇,危机并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里,中国品牌必将大有可为,也该当积极进取、勇于作为。
遥想当年,奇瑞也曾是老牌“自主一哥”,为何在近些年来不断被友军反超、且差距越拉越大?

我想,一个性格偏保守、也有些过于的“谨小慎微”的掌门人,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