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北宋六贼:赵桓赐死三个,开封府暗杀两个,还有一个哪去了?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句话用在很多梁山好汉身上都合适,但是他们身上的灾祸,还真不一定来自昏君和奸臣。我们细翻梁山一百单八将名录,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但却很难令人接受的事实:跟蔡京高俅杨戬童贯这四大奸臣相比,还是宋江吴用坑害的人更多。
很多人把“水浒四奸臣”和“北宋六贼”搞混了,其实像杨戬高俅那样的坏人,还算不上极品,梁山好汉遇到的奸臣,只有蔡京童贯有资格入选“北宋六贼”。
宋徽宗驾前原本有六大奸臣,史称北宋六贼,这个说法出自宣和七年太学生陈东的上书:“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按照陈东的说法,王黼和童贯的主要罪行是得罪了辽国和金国,引起了宋朝北部边境的战端,这好像是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即使王黼和童贯不惹事儿,金国和辽国也不会放过赵宋这只肥羊,刮完油水吃完肉,接下来还会啃骨头。
文人都是不喜欢打仗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个畏战偏安的种子,在宋朝就埋下了。
陈东的指责是否有道理,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内,咱们今天要聊的,是北宋六贼中,有几个跟梁山好汉打过交道,以及他们的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的四大奸臣,是蔡京、杨戬、高俅、童贯,这个杨戬脑门上不像二郎神那样比常人多一只眼睛,却在两腿之间比常人少了一些东西:“杨戩,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宣和三年,戩死,赠太师、吴国公。”

杨戬还不够格位列北宋六贼,高俅当然也不够,这位“太尉”在《宋史》中连列传都没进去,跟蔡京童贯这对“公相”“媪相”不是一个级别,太学生陈东根本就没瞧得上杨戬和高俅,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算极品坏人。
蔡京童贯没少跟梁山好汉打交道:蔡京曾亲切接见了大刀关胜,最后还把圣手书生萧让聘请为西席先生;童贯被梁山好汉打得灰头土脸,最后成了征方腊主帅,所有梁山好汉见了这个长胡子的宦官都得磕头。
梁山军征方腊损兵折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童贯通过南军刀剑消灭梁山好汉,也算是替自己的手下报了仇。
蔡京童贯与梁山好汉交集甚多,这是读者诸君耳熟能详的事情,毋庸半壶老酒赘言,咱们还是来看看梁山好汉没遇到过,或遇到了但被大家忽略了的那四个真正的“宋贼”。

两个版本的《水浒》电视剧里的童贯都“不像”:经典版的一根胡子都没有,新版的比“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林冲胡子还多。
童贯几乎就是宋江和李逵的合体:“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有度量,能疏财。”
《宋史》说童贯之罪百死莫赎,《水浒》中存在感不强的奸臣,可能比童贯还可恶,青面兽杨志就曾当过他的爪牙,这个奸贼,就是方腊起兵的由头,也是杨志初次丟官的灾星。
童贯和梁师成、杨戩都在《宋史·宦者传》,王黼和朱勔则进了《佞幸传》,蔡京最名副其实,进的是《奸臣传》。
朱勔大搞花石纲,是为了宋徽宗赵佶建园林,青面兽杨志就是他的帮凶爪牙,这帮“制使”的凶暴,在《宋史》中是有记载的:“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斫山辇石,程督峭惨,虽在江湖不测之渊,百计取之,必出乃止。”

朱勔得宠的时候,像杨志那样的中下级军官,“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包括杨志在内,那十个制使,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十头虎狼,最后虎狼之头朱勔被宋钦宗下令处斩了,跟处斩童贯一样,都是派人去家里,二话不说就开刀:“遣使即所至斩之(朱勔)。”“命监察御史张澂迹其(童贯)所至,莅斩之,及于南雄。既诛,函首赴阙,枭(将首级高悬示众)于都市。”
宋钦宗赵桓能力并不出众,斩杀奸臣却毫不手软,北宋六贼基本都被他收拾了:靖康元年,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护送他的开封府解差在八角镇将其缢杀,赵桓下令抄了他的家;赵桓在梁师成被开封府暗杀后称其“暴死”,对李彦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就是“削官赐死,籍其家。”
开封府不愧曾受过包拯领导,继任府尹和解差还是比较有正义感的,北宋六贼中,他们勒死了梁师成,还砍了六贼中排名在童贯之前的王黼:“李纲请诛黼,事下开封尹聂山,山遣武士蹑及于雍丘南辅固村,戕之,民家取其首以献。帝以初即位,难于诛大臣,托言为盗所杀。”

赵佶赐死了童贯、朱勔、李彦,开封府“自作主张”暗杀了两个,五贼死有余辜,剩下的那个“六贼之首”蔡京,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水浒传》中的蔡京参与毒杀宋江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历史上的蔡京跟宋江之死没有一个大钱的关系。宋江起事和被灭,基本在宣和元年至宣和三年之间,这恰好是蔡京走背字儿的时候:“帝亦厌薄之,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为地,再起领三省。”
宋江起事的时候,蔡京已经失宠,宋江被灭三年后,蔡京才东山再起,但已经没有能力干坏事了:“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
虽然已经老得干不成坏事,宋钦宗赵桓也没放过他:杀这个老头子没啥意思,那就干掉你的儿子们!
于是赵桓下旨将蔡家连窝端:“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诛,绦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窜,余子及诸孙皆分徙远恶郡。”

据说蔡京是在流放途中饿死的:他虽然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但是沿途老百姓既不肯留他们住宿,也不卖给他们食物。
不管怎么说,北宋六贼无一人善终,这结局也算大快人心,至于宋江死不死,又有多少人会关心呢?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虽然迟到的正义是有缺憾的,但六贼毕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起来即使昏暗如宋朝,奸人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北宋六贼固然死有余辜,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就都是好人吗?这就像很多朝代的官员一样,让他们站成一队排头砍去,或许有三五个冤枉的,要是隔一个杀一个,是不是有很多漏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