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悟空与菩提祖师,看俞敏洪和教培业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高云 知新
曾经红极一时的新东方宣布改行直播卖货,创始人俞敏洪宣布捐赠8万套桌椅给农村学校。背景是中国出台双减政策,全面取缔教培行业。受此影响,一夜之间,几十万的教培员工失业,众多教育机构被迫退市、倒闭,有些甚至直接卷钱跑路。
在这个大背景下,俞敏洪和新东方的所作所为,可谓是一股清流,有情怀,有担当。相信大家在敬佩之余,也不禁会有疑问:教培行业究竟犯了什么天条,让国家如此强行取缔?它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就真的如此负面?难道我们就不需要教培行业吗?

一、教培行业有必要一刀切取缔吗?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教培机构可以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补补习,让他跟上教学进度,不是挺好的吗?是的,教培机构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孩子查漏补缺,优秀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打个比方,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是天生会72变吗?当然不是,他也是参加补习班——也就是从斜月三星洞里向菩提祖师那儿学来的。
当时参加这个班的也有几十号人,但像孙悟空这样天资聪明的孩子不多,所以菩提祖师稍微点拨,就培养出来这个齐天大圣。这就是教培机构的优势,可以让优秀的孩子经过特训后脱颖而出。

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与我国以普遍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政策是相冲突的。
教培机构的存在,可以让优秀孩子经过短期突击培训变得更优秀,拉远与普通孩子的差距。问题是,这个社会毕竟是普通人居多,尤其是以“望子成龙”为目标的中国式家长,他们会怎么办?
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只能身不由己地将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结果,原本是查漏补缺、素质培养为主的补习,最终变成了恐慌性踩踏的应试技能培训。教培机构为了让家长心甘情愿地买单,将补习效果标准直接变成分数,甚至直接对赌,家长付多少钱的学费,机构就保证孩子成绩涨多少分。
这种恶性循环,在过去10年里,越演越烈。教培机构从老师到教材,已经完全离开了原本素质教育的底子,变成专门的考试技能培训机构。

更为严重的是,最近1年多,疫情使得教培行业意外获得爆炸式增长,快速上市、天价融资,资本快速进入,使得上面的不良后果日益严重,趋于失控。
如再放任下去,教培机构将会坠入深渊,国家最终收获的只能是大量的应试机器,而非高素质人才,这将动摇我们整个国家的根基。
所以,国家不得不手起刀落,果断施行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校园,回归本质,挽救被摧残的下一代。如此举措,虽属无奈。
二、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培?
社会要进步,必然需要有孙悟空,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普通人。
当年的孙悟空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猴子当中脱颖而出,菩提祖师和他的斜月三星洞培训机构确实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确实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但也请留意,最终成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是那个长期留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那儿却被扫地出门的孙悟空,而是被唐僧慢慢感化后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成才关键,不在于在菩提祖师那儿学来了72变,那些可以满足各种应试需求的丰富技能,而是在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漫长旅途中,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最终修身养性、立地成佛。
同理,普通人盲目地投奔依赖教培机构,只会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只有脚踏实地去培养素质,才能收获更多应试以外的收获。

所以,如果教培行业能够摒弃学科类的应试培训,可以同时帮助孙悟空和普通人共同提升文化素养,为他们打造一套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知识、智慧和责任体系,教培行业的未来必定能够重现光明。
从这个角度看,俞敏洪和新东方今天的改行,更多的不是从此轰然倒塌,而是蜕变重生。真心祝愿像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这样良心企业家和企业能够凤凰涅槃,早日重现辉煌。

高云(本名汪宏杰),合同六法创始人,《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中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93年开启法律从业生涯,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和不良资产等业务,历任多家律所主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合规官等职务,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公司法实务指南》等13本法律实务畅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