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鹅”拒不退货仅是霸王条款?揭穿洋品牌背后的傲慢和偏见!

作者: 高云 知新
世界著名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火了,但火不是因为质量特别好,而是因为对中国消费者的双标待遇,遭到了舆论的口诛笔伐。通过这加鹅事件来龙去脉,我们分析一下其背后的根源和逻辑是什么。
一、加拿大鹅是理解错误还是故意双标?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上海贾女士,花了1万多买了一件来自加拿大品牌的“加拿大鹅”羽绒服,结果发现衣服商标修错、缝线粗糙,于是回去门店要求退货,却被告知公司内部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

这就很神奇了,难不成消费者为了退换一件衣服,还要买张机票飞去加拿大?如此奇葩规定一经曝光,顿时上了热搜,也惊动了消协和消保委。
网友继续曝料,发现加拿大鹅规定别的国家,消费者可以30天内退货,而中国消费者,退货时间只有7天。
所以,加拿大鹅双标事件并非理解有误而是故意双标。
二、为什么洋品牌都喜欢搞双标?
如果你再搜索一下其他洋品牌,就会发现加拿大鹅的双标做法,其实并不新鲜。
例如苹果手机就曾被曝出同样的手机,在中国定价要远高于外国;还有梦龙冰淇淋就曾被爆料,中国版冰淇淋由大比例植物油制成,欧洲版的则主要是鲜牛奶。至于与本次加鹅双标类似的售后服务歧视,更是普遍存在于多个洋品牌当中。
洋品牌到中国做生意赚钱,为什么要故意搞双标,就不怕得罪中国消费者吗?
道理确实如此,如果仅仅就事论事,这种事情似乎只是操作失误,但如果你把这个事件放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来看,这个根源就容易理解了。我想将最近发生在号称世界民主之都美国的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事件,放到这里来一起分析。

就在最近休斯顿举办的2021世乒赛中,中国选手梁靖崑对战英格兰选手皮切福德时,现场观众席上,竟然有一位白人男子在反复大喊“yellow banana”。别以为这句话只是戏称黄色香蕉,在英文语境当中,banana代表的是“疯子”的意思,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成分。
如果你再结合过去一段时间的反华辱华事件,例如众多洋品牌以莫须有的罪名抵制新疆棉、日本POLA化妆品公开贴出“中国人禁止入内”的指示牌、以及迪奥以艺术名义丑化中国女性等,你就会发现,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态度,从骨子里透露着傲慢与偏见。

这其实不难理解,中国过去数百年以来国力孱弱,贫困落后,而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富足,再加上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意丑化的新闻报道,在外国大部分普通人眼里,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的象征。甚至有段时间,西方甚至不把中国人当人看。
网上曾经有过报道,就是清朝的一位总督在鸦片战争期间被美国俘虏后,竟然被关在兽笼里,勒令他穿上清朝官服,像动物一样在美国各地巡回展览,被折磨数年之后死在异国他乡。
而中国近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民族复兴,而西方陷入疫情严重、经济倒退的局面,新旧反差太大,对于早已习惯高高在上、恩赐穷人的西方人而言,虽然嘴里不再说歧视,但骨子里的傲慢和偏见很难改变的。
三、面对双标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首先当然是要将证据保存好。尤其是遇到对方无理拒绝或言语刺激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保存好现场录音、视频、聊天记录、往来邮件记录等,运用证据来说话。
其次,无论是洋品牌抑或国内品牌,对于那些声明货一出门、概不退换的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要勇敢地拿起《民法典》这个有力的法律武器,积极发声,投诉到消费者协会或者诉诸法庭,给予无良商家有力制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西方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穷人喜欢讲公平,富人喜欢论实力。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傲慢和偏见是深入骨髓的,光靠和他们讲道理,短期内很难扭转他们的看法,唯有不断增强我们自身实力,才能让他们乖乖地主动低下高傲的头。

就像前述的加拿大鹅,因为中国是它最重要的市场,它在全世界的39家门店,13家在中国大陆。光是今年,中国大陆的营收增长近86%,直接支撑它的股价爆增60%。双标事件一经曝出,其股价一夜之间就暴跌7.4%,市值蒸发3个多亿美元,鹅毛一地。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加拿大鹅态度很好,迅速发表声明改正,称所有中国大陆门店均可退货退款。这时候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加拿大鹅这么听话了吧。

高云(本名汪宏杰),合同六法创始人,《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中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93年开启法律从业生涯,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和不良资产等业务,历任多家律所主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合规官等职务,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公司法实务指南》等13本法律实务畅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