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18 钓鱼台太古宙构造演化及岩脉接触关系的观察与分析路线 路线总结

一、完成工作量
1.路线长度:4.2km
2.路线定点:1个
3.照片:4张,素描图:3幅,信手剖面图:0幅
4.采集标本:2块
二、主要认识
1.地层
本路线未发育成层岩石。
2.岩浆岩与变质岩
①绥中花岗岩(Ars)
岩性为灰绿色块状似斑状绿泥石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15%、斜长石30%、碱性长石25%、石英30%。似斑状结构,斑晶多为钾长石,粒度约为10-20mm。为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岩石。
②花岗片麻岩(Ars)
岩性为灰绿色斑状绿泥石化花岗片麻岩,为绥中花岗岩(Ars)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为钾长石,变斑晶粒度约为5-10mm,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15%、白云母5%、斜长石25%、碱性长石25%、石英30%。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无明显界线。
③变粒岩(Ars)
岩性为深灰色块状角闪长英质变粒岩,为绥中花岗岩(Ars)发生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也可能为花岗片麻岩(Ars)进一步变质形成。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20%、角闪石20%、斜长石25%、碱性长石25%、石英10%。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和花岗片麻岩(Ars)无明显界线。
④角闪岩(Ars)
岩性为灰黑色块状长英质角闪岩,为绥中花岗岩(Ars)发生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也可能为花岗片麻岩(Ars)和变粒岩(Ars)进一步变质形成。等粒中粒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20%、角闪石55%、斜长石5%、碱性长石15%、石英5%。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花岗片麻岩(Ars)和变粒岩(Ars)无明显界线。
⑤正长花岗岩
岩性为红色块状等粒粗粒正长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15%、碱性长石50%、石英35%。该岩石多以岩墙形式产出。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花岗片麻岩(Ars)、变粒岩(Ars)和角闪岩(Ars)为侵入接触关系。
⑥闪长岩
岩性为深灰色块状等粒细粒石英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45%、辉石15%、斜长石35%、石英5%。该岩石多沿街里面侵入,产状为岩墙。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花岗片麻岩(Ars)、变粒岩(Ars)、角闪岩(Ars)和正长花岗岩为侵入接触关系。
⑦石英岩脉
岩性为无色块状等粒粗粒石英岩。主要成分为石英100%。该岩石多沿节理产出,产状为岩墙。该岩石与原岩绥中花岗岩(Ars)、花岗片麻岩(Ars)、变粒岩(Ars)、角闪岩(Ars)、正长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



3.构造
①节理
该地区岩石发育至少两组节理,可能为共轭剪节理。节理之间有互切、限制、错断等关系。后期的岩浆岩多沿节理侵入其中。
②褶皱
本路线未发现任何褶皱现象。
③断层
本路线未发现任何明显的断层现象。
三、存在问题
本路线的主要问题有岩性判断不准、节理观察过少、岩石描述不详细等。
该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部,未发育任何成层岩石。
太古宙(Ar)时,大面积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似斑状花岗岩,后期该岩石的不同部分经绿片岩相-角闪岩相不同程度变质形成花岗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构成绥中花岗岩(Ars),成为了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侏罗纪(J)时由于燕山运动早期构造运动,该区域处于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挤压环境,形成了多组节理。
白垩纪(K)时由于燕山运动晚期构造运动,该区域处于北西西-南东东向的伸展环境。多种岩浆分期次沿着节理侵入先前的岩浆岩中,依次形成正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石英岩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