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有趣的历史用了更有趣的方式重现——评电影《天下无双》

2020-05-01 22:58 作者:泓烧鸭BurningDuck  | 我要投稿

我是泓烧鸭。

一天前,即4月30日,我在腾讯视频观看完了一部经典香港电影《天下无双》,这部电影由刘镇伟执导,王家卫监制,梁朝伟、赵薇、张震、王菲等主演,于2002年2月6日在香港和内地同步上映,并还荣获了第9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最佳影片奖。

在百度百科的简介上,它称这部电影当年国内票房“成绩骄人”、“享誉国际”。

当年我才不到四岁,并没有清晰的记忆,不知是真是假。

只不过,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即便是从高中到大学的、我的整段编导系学生生涯,我却都从未听到有人提起它。

这是我在开始看之前的第一个疑问,如果它真有这八个字所描述的那般成功,那理论上应该会有名气流传下来才对,不是吗?

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么?

无论如何,总之,我已像找到了深埋在沙土中的宝藏般、看完了这部十分对我胃口的作品,毕竟除了曾一名编导系学生外,我首先还是一个常年写武侠小说的业余网络作者、文学爱好者与历史爱好者。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感触颇丰,于是点开新建了这篇文档。

那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并抒发一下我在看完之后的感想吧。

 

 

2002年电影《天下无双》


《天下无双》是一部春节档喜剧作品,作为香港影坛久负盛名的喜剧导演刘镇伟老师的作品,其喜剧成分不可谓之不高,笑点之密集、包袱之多,就连十八年之后的我在观赏之时,也足是笑到停不下来的。

当然,作为一个文人(至少我自己认为我是),我曾经说过,无论是在欣赏哪一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我所最为关注的、以及最先关注的,永远都是它的故事剧情,或者其所包含的内涵。

再加上这部电影改编了一段有趣的历史,符合了我这个历史爱好者的胃口,因此比起其他观众,我笑的时候大嘴咧开的程度可能是较为更宽一些的(说什么废话)。

作为一部只需捧腹大笑、且圆满结局的电影,《天下无双》的情节不会、不需要、且也并没有编得那么烧脑,它的剧情可说很容易看懂:

明朝中叶,百姓安居乐业。正德皇帝(张震饰)和他的御妹长公主无双(王菲饰)觉着皇宫的生活百无聊赖,于是决定溜出去玩耍,但皇上却被大臣们拦住并绑了回去。女扮男装的无双来到江南梅龙镇,邂逅了自称小霸王的李一龙(梁朝伟饰)和开了家龙凤店的李凤姐(赵薇饰)兄妹俩,结果发生了一段十分迷幻的“三角恋”。

正德皇帝以找妹妹为由离开皇宫,真可谓是“无巧不成书”,他也来到了梅龙镇,他也碰上了李凤姐,并且莫名其妙的爱上了对方。

这个时候,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说白了,就是两对兄妹互相爱上对方。

后来,太后找来江南,将皇室兄妹抓了回去。李凤姐得以嫁入皇室,李一龙却因江湖游侠的身份遭到嫌弃,而被残忍地与无双分开了。自卑落魄而沉湎酒中的李一龙被好友点醒后,在无双公主即将被送往塞外和亲的路上独自前往抢亲。故事的结局,双方都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全剧终。

以上内容部分摘录自百度百科,且经由我进行了一定删改、修正以及填补。

 

我可以理解,即便已经平白到了这种程度的剧情,对一部分同学来说仍然是有其“烧脑”的部分。这些部分并非故事的逻辑,或是人物关系,或是因果之类,而是所谓的“历史”。

不了解“正德皇帝”的同学,肯定会不明白,为什么作为皇帝、想出宫却还得被老妈管着,却总是被抓回去吧?

所以在抒发我的感想、展开我的评论之前,我还是先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这段有趣的历史,和这位十分有趣的皇帝吧:

 

这图是我自己P的


明武宗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1491),弘治十八年(1505)即位为帝,年号“正德”,于正德十六年(1521)驾崩,年仅30岁。

借用一句哔哩哔哩上热评的话:明朝有很多皇帝、都会给人一种“作为皇帝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人是很有趣的”的感觉。

这句话我不反对,明朝的确有很多奇葩皇帝。

写白话圣旨的,炼丹的,当黑心老板的,抽大烟的,三十年不上朝的,“兄弟情深”的,什么样式都有…

这位朱厚照先生,绝对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而会导致这位朱先生变成代表人物的原因则有很多,譬如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儿子、整个一娇生惯养长大的熊孩子,或是性格使然,或是更多其它原因等等,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那是历史范畴的问题。

我们先就此扯回来吧,这篇文章主要是讨论《天下无双》的。

 

关于剧情,这部片其实没什么要讲,也没什么好讲的。

所以并不会像我以前的其它文章一样冗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一些。

作为经典的“港式喜剧”,《天下无双》有一个很能吸引受众的模式,或说是潜在标签——那就是所谓的“无厘头喜剧”或说“周式喜剧”。

这几个字,不可谓之是不经典。而且大家都很熟悉,更是根本用不着我多作解释了。而且相信这几个字我一说,在座的同学即便是没有看过,也会立即能大致想象到、这部片子是长什么模样了。

 

2002年电影《天下无双》


周式喜剧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可不是谁都能拍得好的。

最重要的,即是这个无厘头的程度、首先要把控得到位,要让观众看到的确是一群在滑稽表演的小丑,而非纯粹上来故意卖弄的傻子。但若要说周式喜剧,刘镇伟老师其实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正是因为在《天下无双》之前,刘镇伟就已经与周星驰合作过了四次。并且在那之中,还有两部片成为了周星驰后来、乃至迄今为止,最为观众们所熟知、所神化的两部电影——

《大话西游》系列。

所以若要拍一个周式喜剧,对刘镇伟老师来说并不难,再者是时已是02年,已经拍过十几年电影的他此时更可说是“信手拈来”,与是,一部充满星爷风格的《天下无双》便就这么诞生了。

即便没有星爷助阵,它也发挥出了它的充分的喜剧因素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天下无双》是很经典的周式喜剧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另一部、虽然并非刘镇伟导演,但却是一部同样很经典、且也至今在久负盛名的周式无厘头喜剧——《唐伯虎点秋香》了:

 

1994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为什么要提起《唐伯虎点秋香》呢?

主要自然是因为,在初看《天下无双》时,我所最先联想到的、也是从头到尾看完了后,就是《唐伯虎点秋香》,原因有很多;

第一自然是因为,这两部都是经典的无厘头喜剧。

但是,如此无厘头表现风格的周式喜剧还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这部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天下无双》电影里,一个非常值得“点名表扬”的玩法,也是我在看到时,觉得他可以从一般“春节档喜剧”里脱颖而出的重要成分所在:那就是影片中,许多段用来过渡剧情的、充满江南特色的黄梅戏曲。

这可不仅仅是我这么觉得,连百度百科也觉得这部分创新很好的。

而且还是由主演王菲亲自唱的,王菲来演电影,本就已经很罕见了,现在她还唱黄梅戏,你们听过吗?

没听过就快去听吧!

听了你就知道,她为什么叫作“天后”了。天后就是能驾驭一切风格的存在,即便是黄梅戏也难不倒她。

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也有一些剧情、是通过“忽然不演了并一起来唱歌跳舞”的方式推进的,譬如大家都很熟知的《红烧翅膀我喜欢吃》、《求神》等等,并且是一点也没有阿三咖喱味的那种。

而是使通体流畅的剧情更显一丝滑稽,并糅以古色古香的韵味在其中。

放到别的电影就还有《少林足球》里的馒头店之舞和《少林功夫好》,随便一回忆就能想出一大堆,可说是数不胜数…

当然,这等玩法应该只可用于喜剧片、或是喜剧的桥段,若是用到其它位置去,那咖喱味可就上来了。

再者,就是所谓的历史方面因素了。

也许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甚至是完全不关心,在《唐伯虎点秋香》中提到的“宁王叛乱”事件,宁王朱宸濠从起兵到被平定,其实不偏不倚、好巧不巧,就是发生在这位朱厚照先生在位期间的。

可以严格来说,虽然不是同一个宇宙,但这两部片是在同一个时间线的。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我想大家应该都可以理解,为何我会首先联想到《唐伯虎点秋香》,以及为何我会称《天下无双》为经典的周式喜剧了吧?

 

然而其实,这两部片的相像之处,还远不止这些。

可以说,只要是无厘头喜剧或周式喜剧的爱好者,即便是对于稍微生涩些的历史题材、古装题材,相信无论是否让他看得懂,无论他是否明白这背后讲的是哪段历史、对应哪位人物,只抱着这能让他捧腹大笑的风格在,也会足以是令他提起了七八分的兴趣,前去观赏的。

刘镇伟挑选了这段故事来讲述,其实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毕竟,明朝没有其它哪位皇帝、及其所执政的年间,比他明武宗朱厚照,更适合用来讲一个喜剧了,这是真的;

甚至是除了《天下无双》,还有许多喜剧都挑选过要讲他和他的故事,如《大内密探零零发》、《金装四大才子》、《绝色双娇》等等(我都没看过,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要讲他的)…

而同学们也许有所不知,单就《天下无双》与《唐伯虎点秋香》,也并非借了个历史人物来,就所随便可以编出来的,而皆是取材自民间传说。

“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其实是早从同时期的明代开始即已有、并流传至今的。

从王同轨的《耳谈》,到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再到搬上了大银幕、也比星爷的这部早得多的1937年的同名电影,就如同“吕四娘刺雍正”一样,已历经几百年,从一道民间传说,渐渐成为了嵌入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众所熟知的故事了。

《天下无双》则也亦然;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这段正德皇帝下江南、来到梅龙镇找到真爱的传说,据我所能查到的,最早应叫作《游龙戏凤》或《梅龙镇》,是一出经典的京剧传统剧目——

 

京剧《游龙戏凤》或《梅龙镇》


到搬上大银幕的时候,则是1939年的《一夜皇后》,都是根据正德皇帝到梅龙镇微服私访、遇到李凤姐,而后封之为妃的这个民间传说所所改编的。

民间传说流传百年,改编为舞台剧,再搬上大银幕,通过了一层层的方式完成了进化与升华,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吧。

 

而这也是我想要写这篇文章,所最主要的感想之一,也就是接下来终于到了的点题部分:

当有趣的历史,用了更有趣的方式重现。

自我开始了解并热爱到现在,我发现身边的许多同学,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中“历史”这个题材都非常不感冒,外国历史就更没有兴趣了;都只当他们是一段段枯燥平白的过往之事,不愿去了解。

但实际上,如果这些同学哪怕愿意管中窥豹、只看小小的一个斑点,也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从而了解到在这个无比博大精深的世界里,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是多么有趣的。

 

其实中间还有三本,汉史、三国两晋和唐史,去年被我一个堂姐借走了。但她在记得还我之前就在今年跟我恩断义绝了,所以这三本书我就要不回来了,不过所幸在我刚才拍完照后我立马去淘宝上完成了补货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我想即便再知足常乐、再只仅想过得简单快乐的同学,也应不至于拒绝让自己变得明智吧?

如果我们实在难以接受从平白枯燥的文字开始,那么,我们也可以不必要从这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明的内容进入。正如上文所说,许多历史,其实已经通过艺术,用了更有趣的方式重现了。

从小说到漫画,动画,舞台剧,电视剧到电影,再到游戏…九大艺术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好渠道。

不仅仅是历史,而其它的一切也都一样。

 

我本人小时候,即是在接触到历史课之前,就已通过更有趣的方式,也就是其它的艺术形式,了解到一些有趣的历史的。

这其中最令我记挂与印象深刻的,是由日本光荣研发、中国换了N家代理商代理的网游《大航海时代ol》。这款网游可说是非常远古了,光是这个IP就已经是很经典的存在。

说实话,这个游戏我大概从07或08年就已开始玩,并一直玩到现在(当然不包括中间几年的停服时间)。

十几年下来了,这个游戏教了我数之不尽的历史与文化的知识。每一次我点开它,就像翻开一部看不到页数边际的宝书般。十几年了,直到现在,我都仍然没有将其中的内容挖掘透。

就连当年教我玩这个游戏的堂兄,如今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

除了网游外,另一个自然就是我通过《上古神器2》所了解到的《轩辕剑》系列了,在那之中,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和震撼的,则是《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这部曾经声震国际、如今却籍籍无名的国产单机神作。

只是可惜的是,即便是轻松诙谐如一款游戏,寓教于乐,许多同学却也不愿意接受。不出意外的是,这些游戏在当时,以及从当时到现在,都几乎是只我一人在玩(高中时认识了个也玩大航海的学姐,不过全校几乎就我俩玩,不过现在她也“上岸”了)。

电脑上的游戏如此,书本里的历史亦如此。

能与之讨论的同学寥寥无几,就像我的读者一样,接近于没有。更多拥有共同话题的友人,却都只能从虚拟的网络里获得。

 

不过呢,即使如今已成为了浓厚的历史与文学爱好者的我,却也不是从小就钟情历史的,甚至我的第一次历史考试成绩,差到是不忍直视。

也许是因为小学没有历史课,而其它时间又没有什么别的渠道去了解,这导致了我上初中后,第一次月考,我的历史才考了28分。

但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历史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到了段考,我的分数提高了,第二次月考,再高,直到期末考试,我已经是62分。

而来到初二上册的期末考试时,我的历史已经考出98分,位列了当时全班第一。

之后,出于浓厚的兴趣,我不再将自己眼界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课本上。虽然我的成绩降了下来,但我已经开始钻研起了真正的历史。那时起,我就已经在各种小本本上,开始经常自己做一些统计,或者去向老师问一些课堂上老师从来不讲、也没必要讲的内容了。

到了高中,我已经开始购买各式样书籍,或者在哔哩哔哩看一些视频(就比如会让我知道《天下无双》这部电影的,就是动历史的那期介绍朱厚照的视频)。

 

动历史视频《这个皇帝名声臭,但没人比他更有趣》截图,来自2002年电影《天下无双》


然后继续自己做统计。

高中时的我还曾在一本笔记本上,把中国自嬴政到溥仪的三百多位皇帝(其实如果算上追尊的以及割据政权的,完全不止这么多)的生卒、在位和年号都详细的统计了下来,甚至还梳理了一个时间轴等等。

如今的我,书柜里除了一半小说外,可说另一半就都是历史类了。

 

用我自己举例,扯了冗长的一段,当然,仍然只是想推荐大家再更热爱历史一些而已。不过呢,人各有兴趣,选择什么、喜欢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我会建议大家读史,会推荐大家从有趣的门道入行,但我不会强迫。

是否愿意了解,看个人的爱好就好了。

毕竟,君子和而不同。

让我们再扯回到这部,用更有趣的方式的改编了有趣的历史的电影《天下无双》来吧!

——“跑题之王”泓烧鸭

掰,我就硬掰。

 

回到开头的疑问,《天下无双》的票房和影响力如果当年真有如百科所描述的“成绩骄人”、“享誉国际”的话,为什么它会在十八年后的今天,就跟上文所提到的几款游戏、或者我的小说一样,几乎无人提起,淹没在艺术圈的历史长河之中呢?

审前思后,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原因之一,悲剧故事更能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与印象,这也是郭敬明前辈为何会在灵魂尽头制造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爆炸,为悲而悲,就硬悲的原因。而《天下无双》作为圆满结局,又是春节档喜剧,即便质量再是优秀,本来也就很容易让观众一笑而过,然后逐渐忘记。

如果这么一想,那么星爷那些许多用喜剧的外衣所包装的悲剧,为何会被许多人所记住、所追捧,所流传至今,却也貌似想得通了。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若想要让观众长久铭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提起,似乎就需要在不改变其喜剧内核的因素下、让其更悲一些,多一些悲的成分,这样就更能触动观众咯?

不过我是觉得没必要了,剧情这方面,符合因果的铺陈、逻辑的进展,无论喜悲那都会是一个好故事。

如果你只想让人记住,那你大可一开始就写一个纯粹的悲剧。

如果你又想让人开心、过足了爽瘾的话,你就会像是灵魂尽头的大爆炸一样,炸得一点也没有逻辑性可言,完全是导演让他们死的。

整个一通四不像,悲,就硬悲。

原因之二,同班底的主演们,在同一时期出演了更经典、更优秀的其它电影,这就会导致当时的观众们在看了之后,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记住那些更优秀的样本。

而对于我们的四位主演,样本是哪些呢?

梁朝伟,不必说,必须是在2002年12月12日上映的,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与最佳男主角,真正让当时的港片、或者说国产电影名震世界影坛的,甚至都让自由大美利坚来翻拍的《无间道》系列。

它有多经典,完全不必我再多言了。

赵薇,当时的她才通过《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系列大火了一把,2001年7月份还有一部与星爷一同主演的《少林足球》上映,或许人们对她的印象,都会停留在这些个经典的角色中,而如我所说,不知不觉地忽略掉她演了个李凤姐。

张震,也就是正德皇帝的饰演者(刘镇伟导演的选角可谓是足够魔性了,张震的脸型和五官拿去与正德皇帝的画像一对比,内味马上就出来了),这位台湾演员的作品我看得不多。

而且说实话,我看他父亲张国柱演的电影,还比看他演的要多(张国柱老师1991年的《火烧岛》与1992年的《绝代双骄》,都有我第二偶像刘德华参与主演。我刚才在百度上查到那两部电影里那两个角色是他演的,然后他还是张震的父亲的时候,我是真的惊得合不拢嘴了有那么一小会)。

不过张震,的确也在同时期或相近时期,有一部风头完全盖得过《天下无双》的电影,那就是根据王度庐先生的武侠小说改编的,李安导演的,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的,2000年7月8日上映的《卧虎藏龙》了。影片中,他扮演了那个为了爱情,连命也不要的去大闹接亲队,甘愿从大盗半天云变成武当山道士的罗小虎。这个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我至今也吹爆。

最后是王菲了,王菲的情况其实…毕竟她主要不是演电影的,而是唱歌的,就算她在娱乐界有很高的地位,但是电影圈,估计就难说了。她这一辈子迄今为止、包括《天下无双》在内也就演了7部电影,都还没有刘德华在1991年一年内演的多。

所以,主演阵容在同时期有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或不够出名,是我个人认为的可能的原因之二。

原因之三,就又绕回来了——还是这个历史因素。

春节档喜剧面对的观众应该是全年龄段,可既然是全年龄段,或许是不是该不要以有些难懂的原型来改编呢?毕竟不是谁都对历史有感兴趣,甚至我觉得在读这篇文章的同学,在看我提到之前,都有可能还有不认识朱厚照先生的。

 


 

说了这么多,总之,作为喜剧,《天下无双》无疑是成功的。黄梅戏曲调的应用,民间传说的致敬,自己玩自己梗的包袱,用更有趣的方式对有趣的历史的重现,这些都足以让我对《天下无双》打上好评。

在此,我也会推荐你们去看。

相信如果有看到这里的同学,要么是已经看过的,要么也肯定会在之后当即会去看了吧?

同时,我也推荐你们借此多读史,多了解人类文明传统且丰富的历史文化。

历史是一面照之可知兴替的铜镜,在浩如星海、皆为序章的这些所有过往中,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多的小故事,都是值得我们深刻的学习、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历史也从来不是枯燥的文字,他就像武侠的侠义精神一样,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以任何形式的艺术所存在、并所永久流传着的。

 

此致,敬斗志,敬生命,敬梦想,敬自己。

 

——泓烧鸭

——完成于2020年5月1日星期五22时52分,柳州市柳南万达华城家中


当有趣的历史用了更有趣的方式重现——评电影《天下无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