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粉纪念】个人自述&后续创作计划

2021-10-08 00:44 作者:まっぷたつ  | 我要投稿


        不知不觉粉丝数已经破千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最初建号的目的只是随缘分享一些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并没有特意的想去“求关注”之类的。从最初的钢琴渣自弹,到扫雷公开课,再到LoveLive SIF手游相关攻略,创作内容很杂。

        这篇专栏分两部分,一是对自己技能树过去加点过程的回顾,以及个人经历的一个大致介绍。大部分技能都是自学的,其中摸索的过程也许可以给同样自学者参考第二部分是目前这些视频/专栏后续打算怎么做,以及可能会开的新系列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钢琴,日语,数学,学业。可能有点像报流水账,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钢琴

        钢琴渣自弹是做的最早的一个系列,目前也还在做。不同于多数人起初是被家长逼着在外面请老师一对一学琴考级,笔者最初碰琴是在初一。学校由于多了一批钢琴,想充分利用起来,于是就把钢琴作为必修课来代替音乐课。一周1次,老师大概一个人带7-8人,上课先15分钟讲一讲这节课的曲目怎么弹和要点,然后各自练,每个人逐个叫过去点评上次留下的作业,大概每人5分钟左右。学校提供琴房,课间、放学随时都可以去自己练。上一年就结束了,最终练到的程度大概是拜厄80+的程度。

        这就是笔者接触钢琴的起因。这种老师一带多的模式下,很难苛求老师细致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是肌肉记忆型选手,看谱能力缺乏,很多细节、手型等也都不到位,我也不例外。最终期末考试只要把拜厄88首完整弹下来就算过。虽然自己的钢琴启蒙被这位老师教的一塌糊涂,但还是很感谢老师和学校给了这么一次接触钢琴的契机。

        在这一年的过程中,发现对钢琴还是挺感兴趣的。家里也支持,于是买了钢琴,并且假期报了一次课外钢琴班。那边老师一是拜厄,二是另买了一本世界名曲儿童版当教材。因为之前基础薄弱,再加上儿童版名曲不好听,根本没练下去的欲望。上了两月就没有继续学下去,钢琴这条技能树就此搁置了。

        时间来到了高二。当时在推mo4,其中一首bgm印象特别深刻,with memories-piano,非常喜欢。于是转念一想,钢琴家里也有,谱子网上也找到了,是不是可以自己弹?再加上日语自学成功的经历(下一节会详述),觉得也可以试试自学钢琴

左:拜厄88;右:with memories第三页

        学过钢琴都知道,这两个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东西,前者手位基本不变,都是单音;后者右手大量双音,左手跑动很大,所以除了前几个小节,根本弹不下来。不过同时,练的另一首ever17-Karma弹下来了。Karma相对来说更简单,除了后面一段八度以外,其余稍微啃一啃基本都能练下来,对初学者比较友好。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踏板干什么用的,左手断的很难听,后来偶尔在一本书中了解到延音踏板和切分踏板的用法,也网上查了关于八度应该怎么弹,看别人的自弹视频也会模仿学习手法。把这些信息综合利用起来,最终把ever17练完了。当时录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x411k74Z/

        这种强行啃远超自己实际水平的曲子,最终导致的就是不看谱只看手的肌肉记忆,以及最终只是完整弹下来而已,细节、力度等根本无暇顾及。也曾有自学者私信问我Karma后面的八度怎么练,他是左手手位不变右手变的时候看右手,反之就看左手,但八度那段左右手都要变,就不会了。这和我当时经历很相似。那段八度我是隔了很久才啃下来的,全程看左手,右手八度凭感觉弹。这段啃的经历奠定了我自学钢琴的基本模式,通过看谱数格子找到音的位置,然后一遍遍练,变成肌肉记忆后扔开谱,练熟一个乐句后再练下一句。哪只手变看哪只,如果两只手都变,无奈只能其中一个靠感觉,但感觉比较容易错。

        和ever17同时期练的还有ef-a moon filled sky和星之梦-gentle gena,这两首也比较友好,相对来说左手规整,右手不快,手位变得不多,有成功例子才能正反馈去练下一首。之后练了交响乐之雨-天空的彼端,比之前几首难,不过也磕磕巴巴啃下来了,部分地方不是很完美。再然后陆陆续续练过不少,但由于读谱能力差,每一首都要练很久,练完录也要录很久才能有一次不出错的。不看手弹不来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必须背谱,养成肌肉记忆,否则眼睛看谱就没法看手了……

        在这个不断啃的过程中,现在大部分的二次元曲目都能啃了(触手猴a叔级别除外),练的不少曲子都比最初令我束手无策的with memories要难(firefly和sweet note是最近的作品,有兴趣可以听听,指路BV1mo4y1X7kNBV18x411Q7bd)。但自我感觉读谱能力没提升太多,至今看谱都像解密电报,先把一个和弦的一个音从C或者G开始数,找到相应位置,再通过其他音和这个音的相对位置找出其他音,再看谱号这些音需不需要升降,最后合成这个和弦的完整版,很累。但“感觉”确实是在不断提高的,后面弹的很多都需要两个手大量跑位,其中一个只能靠感觉,各种八度和大跳也都非常熟悉,不在话下。但缺点是细节缺失,无暇顾及,很怕快速的一串三十二分音符,以及极差的视奏读谱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三暑假时候,家里又帮我报了一次班。和老师说了当时情况,无意考级只想提高,再学学。当时文乃色练了一半,给老师听了听,然后由老师带着把文乃色练完了。但由于老师对我的曲目不熟悉,导致上课和我自己啃其实差不多,只是能当场点拨一下指法或者视奏做个示范,节拍上指正一下,帮助不是很大。文乃色练完后,老师说你的曲子我不熟悉,你喜欢流行曲目的话我借你一本久石让曲集,这我熟,挑一首我教你。于是我挑的summer。在教summer的时候明显感觉帮助不小,一首曲子中有很多细节注意点,比如开头的跳音,副歌时候每小节第一个音重后面跟着的轻,像被带出来的,如何弹出灵动活跃感,等等。不同的细节需要用不同的手法来实现,用不同的部位发力。按这套标准,b站大部分人弹得summer其实都差点味道。学完summer之后,天空之城学了个开头,就结束了。后来自己又把文乃色练了练,上传了b站第一个视频(BV1jx411K7Ft),至今仍有人说最喜欢这首。自此之后,我啃的时候开始关注细节了,练细节一定要在形成肌肉记忆前就融入进去,不能想“先完整弹下来再抠细节”,因为形成肌肉记忆后,改肌肉记忆就很难了。

        B站上有不少钢琴自学者,初衷只是想弹出自己喜欢的曲子,让老老实实练练习曲估计也没兴趣这种自学模式到最后就像我这样。所以给这部分人的一个建议就是,如果有机会请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曲子给老师教,因为老师根本不熟没法很好指导。最好就是让老师教你练习曲,基础指法,打基础,这老师最熟悉;下策就是让老师找一些他和你都熟悉的流行曲,会有更好的指导效果。在自己啃的时候,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曲子,练的时候尽量别看手,注意看谱,这也是我下一步打算做的。当然,愿意老老实实练练习曲是最好的。啃远超自己基础的曲子时,不看手不现实,因为“感觉”根本跟不上

        因此,钢琴这条技能树下一步打算增进读谱能力,练一些简单的曲子看谱避免看手。在“硬啃”方面,也会啃一些有挑战性的,有挑战才有提高。但如果目前想要进一步彻底提升,势必绕不开通过正式学练习曲打基础,硬啃模式已经快做到头了,一是演奏细节,二是进一步弹出a叔触手猴级别的谱面,这些很难靠硬啃做到。但目测将来几十年不会有余力来正式请老师一条条学练习曲,自己练很没趣很容易放弃,所以就先这样吧……

日语

        日语这条技能树可以算是自学成功案例的典范了。估计想参考的人可能比较多,而且近期打算出一个和日语相关的专栏,因此打算单独写在那边。如果对这部分经历感兴趣的话可以评论一下,我更快一点。

数学

        目前很多创作都和数学有关,甚至还被误以为数学博士。但高中数学并不好,高考110分,很一般的水平。大学专业是临床医学不学高数,数学相关的课程有《文科数学》(微积分,线代初步入门,基本就讲个概念,很浅)、《医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只讲应用,不注重原理)、《流行病学》(类似统计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解读),和算法有关的只有vb课(这门课开课是面向二级考试的,所以我编程用excel自带的vba,没学过其他语言)。

        对数学的兴趣是在大二时候,当时玩e社的srpg,碰到一个小游戏。大致就是3*3共9盏灯构成一个方阵,动一盏灯的开关,会导致这一盏灯以及周围相邻距离为1(即直线相连,对角不算)的灯都会改变,原来关的变开,开的变关。游戏给了你一个图形,要求通过变换开关变成另一种图形。过不去的话剧情就卡住了。

        我虽然知道有攻略这东西,但习惯第一次玩不看攻略,求助攻略有一种被剧透的感觉很不爽。于是这个问题连续想了三天,原以为以我薄弱的数学和编程基础不太可能做出来的,不过最终还是成功了,得出了通解,不管给我什么图形,想变成什么图形,都可以算出怎么按开关。大致就是先想明白任何一个开关按两次等于没按,而且按开关顺序是可交换的不影响结果,所以不论怎么按,最后都等价于和9种开关按0次或1次,总按法不超过512种。然后问题转化为存不存在一种按法,仅使某一盏灯变色其余不变。这个过程借助了vb暴力破解,幸运的是对于3*3而言是存在的,想仅改变任意一盏灯都存在一套独特的按法可以实现。然后和目标图形对比,需要改变哪几盏灯,把它们各自的按法组合起来,偶数消掉,奇数就是1次,就是最简化的按法了。后来我自己又试了试4*4和5*5,都没通解,3*3似乎很特别,所以说“幸运”。

        可能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就是1-2小时的工作量,不过对我来说却非常兴奋,特别是终于解决并验证成功的那个瞬间。这件事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启蒙,就此碰到问题就想着能不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后来研究过这个:

        一款休闲手游,这个思路很简单,算一算各种药水的升级概率和次数就行了。发现早期做蓝药水,中期做红药水,大后期做黄药水收益最大,并不是定向思维中的红药水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黄药水风险最低收益最小。有了这些结论支持后一天半就全解锁了。

        还研究过一款叫r-cube的手机游戏,大致就是一个立方体在地图上翻滚,要求先在地图上翻到某种图形,这种图形就会固定在立方体的这个面上,再将特定的这面和地图上指定格子重合才算通关。没有研究出像上两个问题那样直接暴力的结论,不过还是得出了几个很关键的具有指导性的规律,比如一些时候永远不可能通过自己在地图上打转来重合,必须借助道具原地旋转一下,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立方体的两种构型,最终通关了。

        再然后就是扫雷SIF系列的研究了,都是在这种思想下完成的。很多知识是实战中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查,很零碎也很浅(例如UR叠喂用到的运筹学,箱子爆率用到的meta分析,etc),这个过程也掌握了很多新知识和编程能力

        扫雷相关经历写在扫雷的那本书里,这里不复述了,当时无解分析那套理论冥思苦想了两周,才想出了这么一套可以用于普遍证明无解的方法。概率学模型+无解分析联动可以说是这套扫雷知识体系原创性和价值最高的东西了,复杂判雷问题的确不等式链的方法更加灵活,但不等式链做不到对无解的证明。感觉这本书比我博士论文都更有价值。

        这里给一个建议就是,不要用高中成绩好坏来评判自己到底擅不擅长某个科目。很多科目高中和大学的内容是大相庭径的,大学数学更像是系统工程,而高中则是投机取巧。初中还有应用题,高中基本都是理论题了,完全看不到和实际的联系,做出这些题有什么用,于是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业

        某211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目前某985博士在读,外科学方向,预计明年毕业。博士阶段基本不上临床,就是在实验室做生物医学基础实验,除了数据处理会用到统计,其余就和数学无缘了。

        并不像大部分人想的那样适合研究,各种原因认为我并不适合,很难跟上,估计发1-2篇水文混个毕业。这几年读下来给我感觉就是,真实世界的研究就是混口饭吃,游戏世界的研究才是精神追求。学业这部分不打算讲太细,被认出来就尴尬了。

        毕业之后大概率会是规培,离工作还有好几年。

第二部分

        先讲讲目前这几个系列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目前的系列有钢琴渣自弹扫雷公开课SIF攻略集。我创作的初衷是随缘分享自己的一些发现和成果,并不会“为了发而发”,比较注重原创性不可或缺性。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只有我能做,别人做不了。钢琴系列也尽量弹的是别人弹得少的,不会找像summer,天空之城这种烂大街曲子。

扫雷系列

        感觉扫雷系列是吸粉最多的。很感谢大家的支持,虽说大部分人止步于初等判雷,但也有人做出了高等判雷的思考题让我看对不对的,也有催更第八讲的,也有说想要教程想复习无解分析的,所以才有做下去的动力,曾经一度怀疑到底有没有人认真看到后面的。

        目前把高等判雷做到了无解分析。下面还有成环硬解方法局面学概论竞速学概论,再加个后记,5P。很高兴的是从我书写完以来,扫雷很多领域都有了新理论突破,因此成环这块的教学大纲会大幅更新,将引入不等式链的方法,原来的环论仅作为常用环的速判公式,就像学习积分技巧和背积分表,但背积分表也不是完全没用,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学习。硬解方法里面的一个关键是结合雷密度的概率计算方法,很遗憾的是相关内容我很早就写在书里解释的很透彻了,雷密度具体是如何影响雷数不等的前沿区概率的,最后每一格概率可以表示为雷密度的代数式。然而即使扫雷圈的人看得人也很少,很多相关问题很多人还争来争去搞不清。局面学相关知识也大幅更新了,但只是讲一个概论,不会太细,因此大纲不变。这个系列估计等我明年毕业之后会做完,算有始有终了却一桩心愿,尽管我目前已经淡坑扫雷了。接下来估计学业会很忙,没空备课……

SIF系列

        SIF系列是专栏,或者说论文集。我一直戏说贴吧里面的萌新科普教程本科生课程,因为一是很基础,二是所有知识都有人嚼碎了把结论喂给你。我专栏则是研究生课程专注于前沿悬而未决的问题,以一篇论文解决一个问题的形式给出,需要自己对各种信息总结汇总,并对自己已有的“本科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实际上研究生阶段就是自己看各种一篇篇描述不同问题的论文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部分会继续做下去,目前安排的有饰品叠喂(过程类似普U叠喂,得出饰品叠喂的最佳方案),核爆复读及PP配置整理(不同的N的最佳组合是不同的,等出的全一点之后,用LLH试一下整理出来),饰品系列详解(已经写了提纲,但很多内容感觉很难填,可能到时候一部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填上)。我不玩日服,所以很多东西必须等国服入驻了才能写。目前淡强度坑了,做个微氪收藏党,所以关于强度不会那么的频繁关注。

钢琴系列

        MO7-recite一定会出,也基本练完了。有空就可以集中练一练上传。其他的话,脏翅膀-Emerald La Rosa打算开始练,非常喜欢的曲子,也非常有挑战性。此外,第一部分提到了我弹琴看手+肌肉记忆的习惯很严重,读谱能力很差,因此打算练一下简单的曲子,刻意看谱不看手,这首打算练初雪樱-はい、マカロン♫,一首很轻松恰意的曲子。

         再讲讲打算开的新坑:(只是可能开,不是一定,具体看情况和个人时间)

手游数学

        曾经在一个抽卡相关视频底下,简而言之就是up主一次性抽了一大堆卡一张都没出,痛骂概率虚标,实际根本没有。这位up主到底是脸黑呢还是的确运营虚标了概率呢,评论里一堆人为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争来争去,但却没任何一个人说到问题的关键——二项检验。可见b站普遍统计学素质堪忧。因此,这一系列视频将讲解在手游中用得到的具体数学知识,只需高中数学基础即可,无需学习高数。

        具体内容包括概率统计各种概率分布、离散概率分布的卷积、误差的合成与传递、假设检验、什么样的数据类型用什么样的检验、如何操作软件)、再加一些运筹学和算法导论的初步知识。这个系列只讲如何应用以及操作软件,跳过原理。笔者自身学的统计学叫医学统计学,也是十分偏向应用的。个人感觉关键的是定义和概念,具体原理上课时候会讲,但实操时候根本用不到,时间长了都忘了。因此跳过原理只讲应用完全ok,反正最终都是扔给软件算,反而如何熟练操作软件很重要。这个系列视频目的不是让你成为统计学家,只是让你知道统计学的工具应该怎么用,如何提炼和抽象问题,再操作软件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医学统计学的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医学上的例子,比如一组病人给药前血压是多少,给药后血压是多少,问药效之类的。在这个系列里我把医学例子换成游戏的例子,比如我一组队伍打一个任务20次得到一组数据,换了一张卡之后又打了20次,这两组队伍有没有差距;一个卡池的规则是这样的,如果我要以80%的把握抽出5张指定的卡,所需抽数是多少;再辅以软件操作讲解。

电子设备评测

        对影音类的电子设备称不上发烧但略有一点心得。主要包括投影仪、家庭影院、耳机和音响设备。这方面也可以考虑做一些评测或者选购建议之类的。

照片的拍摄质量明显比录像(BV1YP4y187gz)强得多

Galgame生肉精读讲解

        一开始说的和日语有关的系列就是这个。高中和大一时候曾做过sppl、eden、夏空的英仙座这几部minori社作品的日语解析,不过这部分内容不打算直接搬运过来,有需要可以问我要。类似于galgame生肉作为课文,标出其中的生词解释、典故长难句分析,也会出一些阅读理解题,读者有不理解的语句也可以一起探讨。目标受众是日语N1水平的学习者最差也得有N2,学完相关内容就算,不需要考过),对galgame感兴趣并且想更上一层楼的,因此不会对常见词和语法注解,默认读者都掌握了。这个系列应该会很快做起来,先试试水,反响好的话会继续做下去,毕竟和单纯的推生肉相比,整理的过程还挺累的。一样做的话,会尽量选没有汉化的,或关注程度高的新作,更有成就感,也有更多人需要。目前正在施工的是紫社的アマツツミ,如果反响好的话会继续做クナド国記

SIF公开课

        由于b对专栏的推荐算法根本没做好,导致专栏看得人不多,很多都是老粉和贴吧引流的,但帖子很快会沉所以引流不多,很多我写的很明白的问题还有人一直问啊问的……

        这个系列如果做的话会从头阐述SIF的强度知识理论体系,用视频的方式而不是专栏。专栏可以看做是教科书。

P1:基础知识体系(歌的颜色、团、note的类型;如何打歌;如何抽卡、练习、觉醒、劝退;游戏的基本流程,etc。)

P2:基础强度理论(分卡、彩虹3+3+3、宝石选用、跨色、判卡。掌握分卡等级与强度的关系;分卡跨色的表现;彩虹333理论的原理和思想;如何选用宝石;对判卡的覆盖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P3:特殊卡强度理论(PP、CF、概率、属性、Lv、相互相性与搭配;判卡、判定宝石、8槽宝石选用;掌握特殊卡作用原理、强度、搭配。)很多人问啊问的都是这一P的内容。

P4:复读机选卡与搭配(掌握复读机(奶)原理、选卡、搭配,对复读机的大致强度有一个预判。包括最新的核爆复读的几种不同的组队方式和各自优劣)

P5:百协相关知识(掌握爆分+樱桃熊的原理,以及被削后的核爆复读+贝壳组队。同时通过这一讲了解连锁爆分的大致原理和被削前的表现。)

P6:道具价值与转归,常见礼包性价比计算(这部分我曾经建立了很完美的价值体系,目前国服还适用,但经验泛滥的日服已经冲击了经验本位制的根基,将来可能是抽数本位制,具体我也没想好)

P7:普U叠喂原理及方案(曾经花式叠喂成为过主流,但日服经验泛滥后恐怕会回归4级叠喂,花式叠喂成了历史)

P8:不同卡池抽卡投入与产出(掌握常见卡池的所需资源的分布、以及收益计算。)

P9:大富翁和水族馆的策略

P10:活动概述(讲述各活动及LA的特点,比如为什么不同活动能登顶的卡组是不同的,以及不同活动各自肝活的收益情况。)

P11:档线规律与预测(讲一讲几种常用档线预测的方法和大致规律)

P12:LLH、查卡器、以及常用工具图表的使用教学。

        大概这些内容,学完可以授予SIF硕士学位。虽然想的很好,但实际应该不会做,因为一是和专栏的内容重了,二是目前bxm变得太快,很可能做完发现强度体系又变了,白做……实际上之前做的一些专栏现在来看已经没有意义了,寿命很短。三是这游戏也快凉了估计没啥人看……

        大概这些内容,碎碎念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全看完的。总之,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撒花~


【千粉纪念】个人自述&后续创作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