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宇宙:第3篇《粒子》第1集:电子是旋涡【图文版】
懂点宇宙:第3篇《粒子》第1集:电子是旋涡【图文版】
海子和以太有什么区别呢?
1、
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张嘴就来提出来的,瞎编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太是组成空间的物质。
海子是我研究时间时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有理有据的,并且我舍弃了空间概念,我认为宇宙是一个充满了海子的巨大海洋,在我的理论里没有空间,只有海洋。
2、
以太无法形成世间万物,海子可以形成世间万物。
弦理论认为基本粒子都是一根一根振动的能量弦,弦不同的频率振动,形成了不同的粒子,可惜人类至今都没有找到弦,所以弦理论并不正确。
但是,海子可以形成世间万物,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粒子——海子,世间一切都是由海子形成的,后面我会有详细解释。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如果停电一天,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会受到影响,电子是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管时发现的,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1个基本粒子,电子小到极点了,目前来看电子无法再分了。
后来狄拉克在统一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时预言了反电子的存在,再后来安德森发现了反电子。
电子带负电,所以也叫负电子。
反电子带正电,所以也叫正电子。
正电子和负电子的电荷相反,
1个带正电,
1个带负电,
其它的完全相同,质量、自旋都相同,这是2种完全相反的电子,并且正电子和负电子相遇会湮灭成能量。
人类研究电有100多年了,可惜人类对电还是不够了解,可以说一塌糊涂。
比如:
电子为什么带电?
电荷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有正电子、负电子这2种电子?
为什么有正电荷、负电荷这2种电荷?
科学家的回答是电荷是粒子的内禀属性,也就是天生的,其实他们也不知道。
你要是不信,你可以问你的物理教授,我保证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至今无解,连统一的电和磁的麦克斯韦都无法解答。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如果人类连电荷是啥、带电粒子为啥带电都不知道,那可以说人类的科学一塌糊涂,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好。
今天我会提出一个新电子理论,可以完美解释这些问题。
首先在我的理论中要摒弃空间概念,引入海洋概念,宇宙是一个海洋,充满了一类人类探测不到、发现不了的粒子,这种粒子被我取名叫海子,推导过程在《海子》篇中。
实际上人类不该引入空间概念,宇宙不是空的,真空不是空的,如果引入空间概念就会出很多问题,比如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时空上是有矛盾的,而用海洋概念就可以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后面我会有详细解释。

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高中地理课上的知识,高中地理课上讲天气的时候会讲到空气中的2种旋涡:
1种叫气旋,垂直气流上升,把物质从下往上吹,我把这种旋涡叫上吹旋涡。
1种叫反气旋,垂直气流下沉,把物质从上往下吸,我把这种旋涡叫下吸旋涡。
气旋非常常见,每年夏天中国的东南沿海都会形成台风,台风就是气旋,气旋带来的是阴雨天气。
反气旋在北方非常常见,每年秋天反气旋都会给北方带来晴朗天气。
另外,生活中有2种常见旋涡:
1种是龙卷风,夏天的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就可以看到龙卷风,观察龙卷风,你会发现龙卷风可以把地面的东西往天上吹。
1种是水漩涡,洗菜的时候,洗完菜把水池里的水放掉,有时候会形成水漩涡,观察水漩涡,你会发现水漩涡把水面的东西往水下吸。
这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在高中地理课上都有教的。

正电子(反电子)、负电子(电子),其实是由海子形成的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只不过都非常非常非常小而已。
电子太小了,小到极点了,小到我们根本就无法亲眼看到电子,所以我们很难发现电子是个旋涡,正电子、负电子的吸力、斥力其实是旋涡的吸力、斥力。
正电荷、负电荷是这2种旋涡完全相反的性质。
上吹小海子旋涡为正电荷,
下吸小海子旋涡为负电荷。
正电子、负电子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1种上吹,1种下吸,所以它们的电荷也是完全相反,导致它们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不同。
上吹小海子旋涡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下吸小海子旋涡带1个单位负电荷,
上吹旋涡的旋涡头是高压区,旋涡尾是低压区,
下吸旋涡的旋涡头是低压区,旋涡尾是高压区。
第1张图是我画的正电子、负电子的图,
第2张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正电子、负电子的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几乎一模一样,正电子、负电子百分之百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
我说电子和反电子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可能有人不信,你凭什么说电子和反电子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
好,有证据!
第1个证据:
旋涡有2种:气旋和反气旋
电子有2种:电子和反电子
第2个证据:
旋涡有吸力、斥力,
电子有吸力、斥力。
第3个证据:
旋涡的形成和消散是不确定性的,是概率性的,
电子的形成和消散是不确定性的,是概率性的。
当然电子是旋涡,除了这3个证据之外,还有别的证据,以后我会慢慢讲解。
电子和反电子,
气旋和反气旋,
两者一模一样,连名字都非常相似,并且都是一正一反,并且都有吸力、斥力,绝对不是什么巧合,它们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只不过一大一小而已。
一个东西太大了,人类不认识,比如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地球太大了,导致人类很难发现地球是个球体。
一个东西太小了,人类也不认识,比如电子是个旋涡,但是电子太小了,导致人类很难发现电子是个旋涡。
另外,还可以用电子是旋涡这个理论解释一个量子力学的超级谜题,科学家研究发现,真空中会莫名其妙冒出正电子、负电子,比如科学家把一个容器抽空了,里面是真空了,但是真空中会莫名其妙冒出正电子、负电子,然后这些正电子、负电子会湮灭成能量,这种现象叫真空量子涨落。
为什么空无一物的真空中会凭空冒出正电子、负电子呢?
其实很简单,宇宙是一个海洋,正电子、负电子是2种完全相反的旋涡,海洋中形成一些旋涡还是很简单的,你可以去观察水流湍急的河水,你会发现河水中形成一些旋涡还是很容易的,如果把这些旋涡缩小到电子大小,就是一个一个电子了。
真空量子涨落,说白了就是宇宙海洋中旋涡的形成和消散,仅此而已,一句话就能解释明白。
当然了,有人可能担心常见的旋涡很快就消散了,比如台风最多十几天、二十几天就消散了,如果电子是个旋涡,能长久存在吗?
答案是可以!
比如1878年,天文学家观测到木星上有一个大红斑,后来通过木星探测器发现大红斑其实是一个反气旋,这个大红斑至今还在,这个大红斑至少存在100多年了。
木星太远了,我们去不了,无法证明旋涡可以长久存在,别急,在地球的索马里海域,每年4月开始会形成一个直径500公里的巨大旋涡,这个旋涡直到11月才消散,可以持续6个多月,所以即使电子是旋涡,也可以长久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