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外接显示器的注意事项
扩展
本文涉及范围略广,核心思路易举一反三,看完不吃亏。
从实际出发,主要讲笔记本如何合理的扩展显示器,让工作或游戏有更舒服的体验。
使用环境
一台性能强劲的笔记本才是目前 PC 的终点,原因很简单,谁都有出门的需求,台式机甭管再 mini,也无法做到 主机+屏幕+键鼠 一体。
有人会说,固定场所用台式机,出门就带笔记本。教长对此不看好,一是这样会增加设备使用成本,二是两台机器内容并不互通,交叉使用没有一台机器来的得心应手。
那么问题便出现了,多数人虽然使用的是便携的笔记本,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在固定场所使用,出门携带只是偶尔,而笔记本的屏幕基本都不大,用起来还是比较憋屈的,这时外接一台显示器就略有必要了。
解决思路
外接显示器的方案有许多,比如将笔记本盒盖,然后外接 1-4 台显示器等等,但按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来说,外接 1 台显示器的用户还是占多数。
为符合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教长以 MacBook Pro 16 寸笔记本外接 1 台显示器为例,讲讲个人看法。

* 游戏党有扩展需求的,基本都是盒盖外接 1 台显示器,且键鼠也基本都是采用的外接,场景单一,所以本文主要以日常使用和办公为例,游戏党也可借鉴一二。
⊗ 如何摆放
教长看过许多网友的摆放姿势,有不少人采用左右并列的方式,尤其是盒盖 MacBook 后外接两台显示器的用户,如下图所示:

没有美工,教长充当灵魂画手
教长不敢苟同于这种排列方式...现在的显示器横向长度本来就不低,双眼覆盖 27 英寸的显示器都比较吃力了,更何况两台并列。相比之下,两台显示器若是都竖起来应该强上一些,但中心始终有显示器边框,视觉上还是挺受影响的。

* 特殊需要的工作的确要有足够的横向空间,例如剪辑视频时的时间轴等等,这也是许多后期大佬喜欢 21:9 带鱼屏的原因。本文主要是讲普通用户外接 1 台显示器的使用场景,上面两段话都有些多余了,下面开始正题。
教长更青睐于上下排列。
将 MacBook Pro 放在正前方,下面略微垫个支架,让 MacBook 与桌面形成大概 15° 的夹角,更便于打字,也让屏幕和眼睛之间的视角更舒适。
显示器放于 MacBook 的后方且贴近,若显示器支架不够,导致 MacBook 挡住了显示器,则可垫到合适高度。
大概长这样:

这样做的好处:
· MacBook Pro 本来屏幕和键盘利用上了,且触控板还能时不时的辅助鼠标来使用。主要是这块屏幕,其素质能超越市面上绝大多数屏幕,盒盖简直浪费。
· 由于笔记本屏幕的纵向长度不算夸张,即使加上外部显示器的纵向长度也能接受。经教长测试,若是保持端正坐姿,视线正好处于两者纵向之和的中间,使用起来不受累。
· 与盒盖外接 1 台显示器不同,这样我们相当于有两块屏幕,且还是以 MacBook 的屏幕为主,所以外接屏可以不用选择那么优质的,争取在 2000 元以内解决即可。
显示屏
由于此文不是介绍显示器的文章,所以仅讲下选购思路。
MacBook 外接的硬性指标为 4K/60Hz 显示器,2K 和 1080P 都会有肉眼可见的颗粒感,Win 则随意。
如果你仅是把外接显示屏当副屏用,不用于专业的图像工作,那么只需购买千元档左右的 4K 显示器。
若是要用于专业的图像处理等等,则高配为苹果官网在售的 LG UltraFine 显示屏,价格分为两档:
27 英寸的 5K 为 9948 元
23.7 英寸的 4K 为 5356 元

次一些的显示器就太多了,价格也不等,这里就不介绍了。
要教长说,给 MacBook 配售价昂贵的显示器,不如淘一个二手 iMac,即能当 MacBook 的外接显示屏,还是一台完整的台式机,何乐而不为。

有此想法的同学需注意,并不是所有 iMac 都可当做显示器使用,就像 iPad 不能运行 macOS Big Sur 一样,苹果也不会让 iMac 随意当做显示器用,毕竟 iMac 一直是“买电脑送显示器”的存在,真这样苹果不得亏死。
* 前几年的若干款 iMac 是有“显示屏模式”的,不过后来苹果全给砍了,具体支持的机型如下:

注意事项
MacBook 在使用外接显示器时,发热量不可小觑。
据多名网友反映,使用核显的机型还好,带有独显的机型只要插上外部显示器,风扇基本都会飙到 3000 转以上,无负载的情况下,核心温度也在 60° 左右。


/ 未接入外部显示器的 GPU 温度(上)
/ 已接入外部显示器的 GPU 温度(下)
按道理说,虽然外接显示器要用上独显,但空载的情况下不至于高出十多度吧。经过教长测试,MacBook Pro 16 寸机型在插入外部显示器的情况下,独立显卡的功耗立马增加 15W 左右,GPU 温度增加 20° 左右,简直是头皮发麻。


/ 未接入外部显示器的 GPU 功耗(上)
/ 已接入外部显示器的 GPU 功耗(下)
教长反复折腾也没有解决此问题,后来得知是 Mac 独有的设计缺陷,CPU 和 GPU 为达到功耗平衡,所以才有此情况。
⊗ 解决办法
显然,给 MacBook Pro 外接显示器还要解决散热问题。
据网友反馈,使用苹果官网在售的 LG UltraFine 显示器会好很多,可能是优化兼容比较好。教长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显示器(穷),所以只能另寻他法。
从根源入手往往有奇效,索性教长就组装水冷。
某宝看了下现有的 MacBook 水冷等扇热器,基本都在好几百上千,可拉倒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教长简单讲下组装水冷所需要的零部件和价格。
360 冷排 = 100 元左右。这个价位选择铝排即可,铜排多数使用的是锡焊,所以与铝排的导热能力差距不大。
冷排风扇 = 30 元/ 3 个。
水泵 = 50 元左右。
水冷铜片 300*100 mm = 100 元左右。
12V 电源使用闲置光猫或路由器的即可(多数都是 12V 的),如若没有,买一个也就十来块。
再加上一些导热片和软管,基本能在 300 元左右解决。
以上方法仅供老鸟食用,毕竟只是思路,不适合新手折腾。
这样的一套水冷基本能抵消外接显示器带来的温度,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点温度也没事,MacBook 还是可以在此温度下正常工作的。
本期总结
第一期完。
如果此篇文章各位觉得意犹未尽,可在底部留言区发表意见,教长会根据留言情况出第二期。
第二期预计内容:介绍显示器各档位的利弊和性价比;自制水冷组装过程和实际使用情况;完整的体验报告等等。
本文不多不少也有近 3000 字了,求个三连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