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机王-千濑解析(no where to go…my way to go)

啊,差不多咕咕了有一周==!上周末沉迷汉化磕糖无法自拔,这周前几天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周四剑圣喜提史诗级增强沉迷上分无法自拔(铂金2爬到铂金1了),于是终于在周末摸出了千濑的解析。
千濑从剧情结构上是属于工具人类型,前期基本担当吐槽役和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游泳池门票,蓬梦糖有我千濑三分之一功劳不过分吧)。但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虽然前期埋下了一些暗线,但编剧居然能在第9级直接收束完结千濑线(只用了不到1/3的内容),而且表现效果还很不错,是在佩服。那么我们正式开始千濑线的解析吧。
如果说破碎的窗子是历的重要意象,那么咬碎棒棒糖也算是千濑的重要意象了。咬碎棒棒糖虽然对牙口不好,但却是独属于千濑的解压方式,剧中也多次出现千濑咬碎棒棒糖的画面。

电光机王千濑一出场就已经通过千濑和历的对话暗示了千濑的面对的矛盾——学校

而op一开始的画面千濑的镜中是穿着校服的自己,也是暗示千濑的核心矛盾(后面会详细解析)

在主角团们与怪兽战斗结束后,千濑捡到了怪兽之种,而这也是千濑最重要的“宝物”,也是诱使千濑发生转变的开始

这里的对话很有意思“我将来想成为历前辈那样的人”。历实际上是千濑的表哥,而千濑却称呼历为前辈,并且想成历那样的“家里蹲”。我们都知道社会对于家里蹲实际上持有的评价基本都是偏负向的,而千濑却以之为目标,似乎还认为这很不错。至于原因容我暂且按下不表。

电光机王有其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比如会这样插入人物的短时特写。这种特写是非常有表现力的,比如千濑这里隐去了面部,实际上是一种留白式的心理描写,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观众通过补全角色的心理,实际上得以更好地体会了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电光机王较少采取意识流,更多的是这种留白式的描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看门槛。

千濑实际上是一直在寻求同大家靠拢的,不仅是历前辈,还有主角团一众人。不仅平时一直跟着训练,作战时也一直也是(虽然千濑本身算是半个局外人)


这里是千濑偷听历和失马关于“爱慕之人”谈话后失落的神情(千濑之前每次都能精准抓包历和稻本,同时挪揄历)

这里则是千濑看到蓬和梦芽两人后感到落寞

其实千濑一直在寻求同他人的链接,这样自己才不会变得孤身一人。之前千濑一直是和历呆在一起的,而稻本的出现让千濑感觉历有可能会离自己而去,5个人里也只有自己不能操纵萝卜,如果千濑不每次都参加训练战斗也跟着一起就有可能变成局外人。其实千濑的逻辑一直都很明确——不想孤身一人。
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幕,两个人报团取暖。历实际上是失恋了,千濑递给了历棒棒糖,历学着千濑咬碎,千濑随后也咬碎陪他,两人相视一笑。虽然两人此时还未迈出成长的步伐,但这一幕已已经足够温馨~




而当故事来到第九集,我们才得以具体的知晓千濑的过去。这里同样采取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画面中千濑与班级同学的座位是隔开的,老师正在上课,所有同学都整整齐齐认真地在听课,而千濑的方向与大家相反(暗示千濑与学校的背离),渐变纯白的背景则凸显了画面主体的矛盾。

画面一转,千濑正在画画,而我们知道千濑一直带着护臂,护臂之下其实是纹身,也算是呼应这里。


而到了下课休息的时候,同学们说说笑笑,但千濑却是孤身一人,无法相容,同学的声音在前来听起来也是刺耳的噪音。

当千濑在抬起头时教室已然空无一人,就如同此时的千濑的心,孤独寂寞。这里的构图也很有意思,通过课桌椅营造出了一种对立与压抑的感觉(暗示了学校对于千濑而言是压抑的存在)



这是千濑的梦中,也是千濑最害怕的事情,自己再次成为了孤身一人。但也正是这种源于内心的情感,孕育出了独属于千濑的怪兽,独属于千濑的伙伴——煌翼炎龙


其实这里侧面可以看出千濑的家境是比较优渥的,不仅房间非常大(超级大),而且有非常多的乐器。而且从剧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也是千濑家里安排千濑上当地升学名校。



其实到了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勾勒出千濑辍学的始末了(虽然剧中从未明说)。千濑出身于家境优渥的家庭,但她的爱好却是艺术(主要是音乐和美术),而这也导致了千濑和升学学校格格不入,这就是千濑的核心问题。
千濑其实是学校的不适应者,因为升学学校的文化和学校的价值取向皆是以导向升学为核心的,喜好艺术的千濑根本无法融入进去。义务教育法使得学生受到法律强制而来到学校,学生从来都是无可选择的,千濑同样也是。毫无疑问学校系统相对于学生是异常强势的。在升学学校里,在以导向升学为为以价值取向的参考系里,千濑是毫无价值的,是处于低社会地位的。只有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老师表扬,喜欢艺术的千濑是不属于这个地方的,她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也难以融入同学,学校就像一座监牢,在监牢里,千濑一遍遍画着自己喜欢的画。
因此千濑是一个孤独的牢犯,是一个离开了监狱便无处可去的幽灵,而历则成为了千濑抱团取暖的归宿。千濑在学校文化坐标系里是被压抑的,是不被承认的,但千濑实际上还是“认可”、“内化”了这种评价标准,千濑的内心也因此一直承受着煎熬。为了结束这种痛苦,千濑必须构建一个文化价值参考系用以保护自己,为自己背离学校系统提供“合法性的权威”(参考韦伯的权威观点),而这个参考系就是历所代表的阿宅文化。因此千濑会说出“我将来想成为历前辈那样的人”。
同时千濑因为缺乏同龄人的友谊(学校是重要的交友场所),本身是很孤独的,仅与历建立了情感连接,就如同救命稻草一样重要但却脆弱,因此千濑也一直在追逐主角团一行人,希望能融入其中,她不想再成为孤身一人了。
而煌翼炎龙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由千濑内心情感所诞生的怪兽,是千濑最为忠诚的伙伴,也绝对无法背叛,煌翼炎龙甚至是比历还要接近千濑内心。而且煌翼炎龙可以参加萝卜的战斗,千濑也自此成为了主角团的一员。千濑线也就基本推进到了中后段。



这里是另一幕我非常喜欢的场景。烟火“大会”上,千濑看向画面里的煌翼炎龙喃喃呢语,而历则在一旁注视着千濑。



但现在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千濑虽然在现在取得了“平衡”达到了稳态,但她还是未曾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因而还不能迈向明天
在怪兽基本都被消灭后,众人回归了各自的日常,历经历了梦境回终于打算前几一步。而目睹了历变化的千濑也尝试迈出了自己的一步。

但果然还是无法轻易做到。此外这里千濑的“和我还是不搭啊”也挺有意思的,后文还会解析。



然而接踵而至的是煌翼炎龙也会和自己离别的消息。千濑这里的对话反应的正是千濑的心理状态,她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向前迈进,但就是怎么也无法迈出第一步。


其实我常常不禁感慨,还好有煌翼炎龙能陪着千濑,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前进的道路上独行亦是常态,千濑当然也知道,只是她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来接受和准备。这里也同样采取了留白式特写,效果同上文叙述。


这里说煌翼炎龙恢复了精神,也是千濑恢复了精神。

离别之时只有千濑面色阴沉,但煌翼炎龙一声鸣叫(我们仍未知道那天煌翼炎龙与千濑说了什么),让千濑打起了精神



随后千濑丢下雨伞,在雨中送别煌翼炎龙,此时千濑终于了解了自己的心结,她奔跑的方向也是自己的明天。


其实碍于千濑的戏份太少,千濑线总体还是稍显零碎,千濑最后的转变也没有如同主角团一样经过矛盾的斗争,更多还是要辅以观众的情感和逻辑补全。但我非常佩服编剧的功力,能够在这么短的剧情容量下,还能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已经非常不错了(其实如果千濑线和历线都算辅线,必然要限定容量,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蓬梦线容量就不够了,而千濑线在第9集展开的时候也是穿插推动了蓬梦线—水闸对话。)
最后千濑和历的对话我也非常喜欢,而且寓意也是很丰富的。千濑和历的线最后都交汇到了学校,历是中学时初恋的心结,而千濑是和学校的背离,学校也是两人的因缘之地。

这里千濑和第一集完全不同了,之前她是向往历的阿宅生活,而现在千濑则说完全不想变成前辈这样。这实际上是寓意着千濑再也不需要“阿宅”式的保护壳了。
其实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们大家都认为拖延是个不好的事情,但从心理学上来看,拖延有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是因为主体面对的压力过于巨大,不愿也不能承受,便会采取一种消极自我保护,千濑之前的行为和状态皆是如此。
“阿宅”的保护壳让她得以在此价值文化体系中安身,对于此价值文化体系的接受与肯定,使其在心理上得以自洽,得以保护。


这里是千濑全剧里唯一一次没有咬碎棒棒糖,也暗示着千濑已经比之前变得更加坚强与勇敢了。

然后就是这里,我认为最值得解析的对话与画面。千濑挪揄历不适合西装,历也回道千濑也不适合校服。

千濑思忖片刻,笑道“那种东西怎么可能适合”(b站翻译版本)。这里实际上非常有意思。千濑上次来到学校是穿着校服,尝试融入学校,但对于千濑而言那并不算真正的成长。千濑之前是强行让自己穿上不适合自己的“衣服”(校服象征着学校价值文化体系)。
而现在千濑的“那种东西怎么可能适合”,则是彻底解开了心结。她不再尝试融入学校,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她不再需要去依附一个被规定的容身之所,也不再是一个离开了就无处可去的幽灵,千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自己为自己创建了容身之所,去依附而变得独立,这就是千濑的成长。
之前千濑一直带着的护臂遮掩着纹身,如今卸下护臂,也是暗喻着千濑已经成长了,不再将自己的存在性依附于外界评价,而是回归于自身的独立性。




当我们回顾千濑线的时候,还要问一点,煌翼炎龙究竟带给了千濑什么。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煌翼炎龙带给千濑的不仅是最为坚定的伙伴的陪伴以及融入主角团,它带给千濑的还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坚强。
自此千濑线end~
不过我要在这里打几个补丁(比较偏专业性了),之前为了观感流畅并未在正文中提及。
1. 如何看待学校系统
在千濑的视野看来学校系统是一种压抑性的存在,是一种消极的意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系统要想履行其职能,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文化参考系,并且系统性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千濑作为一个钟情艺术的学生,天然与导向升学的学校价值文化参考系冲突,天然受到压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价值文化坐标系便是不好的,是恶的存在,只是千濑本就不属于这里罢了。就像粽子甜咸口,只是不适合你罢了。对于千濑而言,她所需要的不是对抗学校系统,而是找到她自己应该走的路。(事实上千濑在剧中并非是学校系统的对抗者,而是采取的消极自我保护,她是一个叛出学校“牢犯”,直到最后她终于去除了自己的枷锁。)
2. 推荐好好读书
从我个人的角度,推荐好好读书(我就是怕有人理解歪了千濑线)。社会奉行的是相对等价交换原则。比较具体的描述是你所能拿到的回报=k X 你的社会贡献(k是一个比例系数)。大致是你创造的价值越大,你所能获得的回报越大,通常体现为工资。
而读书是什么?高中阶段的读书主要是进行一个社会筛选分层。因为社会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社会为每个劳动力分配教育资源的时候,希望分配资源的多少与其能力/潜力成正比,以期个体在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后能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大学阶段的读书就是劳动力的自我培养过程(享受社会分配的教育资源),劳动力的初始创造价值的能力就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养成的(注意此处说的是初始能力,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也会不断自我提升)。
因此好好读书,不仅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个体也能在相对等价交换原则下获取更多的回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导向基于相对等价交换原则下的社会价值创造与回报。所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史曰:硫酸铜劝学)
3. 千濑与艺术
故事里千濑设定是家境非常富裕。走传统教育和走艺术是两条平行的发展路径,我也无法评价,只是强调一下,切不可用艺术价值取向来否定传统教育路径。原因和理由同上。(其实艺术创作也归属于广义劳动,也是符合价值交换原则)
4. ps
千濑与学校的分析主要是一种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分析。我尽量以比较好理解的语言进行阐述。比较详细的内容也会发布到b站专栏,想更多了解千濑线的朋友们可以参考阅读(不是严谨的科学论文,更多算是一种思考与闲谈,教育学同学前辈们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