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一步步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大唐王朝第一道裂痕在哪里出现?(二)

2022-02-05 21:12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接着又讲说他这个性格,一慢点着火,他什么都不管不顾了,什么都干得出来,这种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了,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成后患,你看这句话讲的不断的递进的,开始说你有能力,然后告诉这种能力得用好了行,但是一头脑发热容易这个随时爆炸,我们唐朝刚刚建立不久四方没有安定,拟任用这样的人将来必成大患,完全有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统一国家的打击。

第三句话就直接痛点了,就是把刘文静跟天下未定连在一起,这样的人如果不杀他,你影响大唐的未来,哪个皇帝不想着将来长治久安一统天下,任何个人都不能影响大唐王朝的安危。这句话一说,你就是换成别的皇帝也下了杀刘文静的心,这句话对李渊来说可能觉得有道理,但是当时普遍的大臣们心中都觉得这件事儿确实有点过分了,你说他谋反显然是非常的。他只是不满意裴寂而已,他对王朝没有什么怨言。所以刘文静在被杀之前抚着胸口讲,高鸟尽良弓藏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功臣没有好下场,果然都是如此。

刘文静被杀头之后他的弟弟刘文奇也被杀了,接着两个儿子也就被杀掉了,可以说这个下场是非常的悲惨的。但这件事儿的背后哪有这么简单?就是刘文静和裴寂之间当年是患难之交,而且大唐初定,李渊专门赏赐给刘文静一个免死金牌,说我可以免死两次,为什么这么快就给他杀掉?所以这些事儿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当时裴寂和刘文静两个人都在隋朝为官,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唐书当中记载说两个人打仗的时候睡在一个被子里,裴寂看着城头上的那个战火,就感慨的说卑贱之极加屠缕空又属乱离,感慨两人的命运,做官肯定是没有更高的发展,然后家里又非常的贫穷,而且压群雄四起天下之大,我将何处安放我的灵魂?

这个时候刘文静就劝他了,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仕途若此,此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患于卑贱?这句话就更明显了,说没关系我们二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时势造英雄,这种迟到就是给我们两个准备,以我二人的才智和韬略怎么能够长久地困于此地?未来绝对可期,这些话都是旧唐书上记载的,并不一定完全的准确,但至少让我们了解两个人是并肩作战的。后来刘文静就当了晋阳的县令也就是现在山西太原的县令,裴寂就当了晋阳宫的副监关系都非常的好。

后来两人遇到李渊之后命运就开始发生了分歧,裴寂跟李渊两个人就好得不得了,几乎是形影不离。刘文静也很看好李渊,李渊有四方之志,你看看什么叫四方之志,还是未来要取代李家的江山,所以他跟李渊走得也很近,后来又结识了李世民,他说李世民这个人绝对不是一般人,说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魏祖祈年,虽少乃天纵也,说这个人就有点像汉高祖和魏武帝一样非常非常牛,年纪虽然小未来绝对不是一般人,虽从这时候起裴寂始终跟李渊站在一起,而刘文静这个时候就把自己的宝压到了李世民的身上,李渊当时是统领大军的,一路上运筹帷幄,直接从太原直取长安过程当中两个人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裴寂这边是守在李渊身边处理这些国家的日常大事,国家制度的制定,国家如何去治理,很多文官方面的东西,都是裴寂亲手做的,所以裴济这个人功劳确实很大。另一边刘文静也是不遑多让,也陪着李世民战必克,攻必取,立出了重大的功劳,特别是出使突厥,大战屈突通,能够让李家顺利的进入长安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个人一文一武一个以内都是功臣,两人的职务也是不断的提升,裴寂当了大将军府的长史,刘文静紧接着就成为大丞相府的司马,最后裴寂成为尚书右仆烨他就成为那两个人最后也都成为宰相。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没有更大的矛盾,什么时候出现矛盾?就在大唐刚建立,也就是武德元年的时候,刘文静是跟李世民一起攻打薛军结果打了败仗了,史书上讲说这个李世民当时得了疟疾,说不能上战场就告诉刘文静,他说你跟薛军打压他起兵反叛,不要直接跟他对抗,他带着人多就没有多少次粮草,你只要给他阻拦住且战且退,等他锐气没了粮草没了,必然给他拿下,结果刘文静不听冲上去跟人打被人打败了。

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一步步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大唐王朝第一道裂痕在哪里出现?(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