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之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写《寒食》的诗不少,不是悼念介子推,便是自怜贫困无饭吃,其自怜到出格高度当然要数东坡的《寒食贴》,寒食贴也是一首诗。这样算来,写《寒食》的诗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而韩翃此诗,独辟蹊径,把君臣和谐,满朝享受着皇帝恩惠的感恩戴德之情写得唯美而自然,深入人心。有人认为这首诗含讽刺之意,我不知道这样的论调是否成立,至少老夫是看不出有什么讽刺意味来。据说因《寒食》一诗受到唐德宗喜爱,而致韩君平官运加身,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作为进士及第的韩翃,并非因其文才和诗才出名,而是因为一桩抢老婆的轶事而留名青史,不可谓不滑稽。在此,略作概述:
韩翃入长安前,一直在部队里做文书,后随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入长安,到长安后,韩翃一直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这一失业就长达十年之久。韩公子也不着急,而是整天游山玩水,其间,他去好友李生相家玩,见到了当时李的爱姬枊氏,这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柳氏一见韩翃,便爱上了,这放在今天,怎么说也算是一顶绿帽子,但我们的李生相不但没有生气,还直接把这爱姬柳氏送给韩公子,同时还备了厚礼,为两人主婚。如果故事到这结束,也算不得离奇曲折,客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或许是运气到了,韩翃娶了柳氏的第二年,竟然中了进士,中了进士的韩公子自然要回昌黎省亲,让柳氏暂时住在长安,结果长安发生了安史之乱,两京沦陷,这对鸳鸯便不能相见了。据说柳氏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躲避兵祸,将头发剪掉,寄居法灵寺。极具讽刺的是柳氏竟被番将沙吒利抢去做了小老婆。等到韩公子入京才知道这件事。
在当时弱肉强食的年代,一代武将把一个寄居庙里的女人抢去做小老婆,换谁都争不回的。但韩公子热血上涌,直接把这个武将抢老婆的事捅到了唐肃宗那里。经过皇帝的审案,最终把柳氏还给了韩翃。故事的结局很有喜感。据说当年韩翃为了试探柳氏,还写过一些语意双关的诗,如《章台柳》兹摘如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而柳氏,也是个有才的女人,随即回赠一首杨柳枝,亦录如下: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唯有才子才能配得上佳人,何谓佳人? 貌,才,德具备者也。柳氏之才貌德三者皆俱,与韩翃实为佳配,而韩翃之才,通过以下一则史料可以佐证: 据说有一次,德宗皇帝要用一名官吏做知制诰,起用韩翃,当时朝中有两个韩翃,韦巡官就请示德宗皇帝具体指哪一位,皇帝随口吟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位。
由于韩翃在部队呆的时间较长,故多离别之诗,其风格与高岑迥异。此或与唐代处于转折衰败之时有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韩翃所留下的诗不多,其诗风也几近于大历十才子。皆摘录如下,对诗不感兴趣者,可直接略过。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送客归江州
东归复得采真游, 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 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 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 篮舆相访为淹留。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送客之江宁
春流送客不应赊, 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 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 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 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 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 自有莼羹定却人。
送巴州杨使君
白云县北千山口, 青岁欲开残雪后。
前驱锦带鱼皮鞮, 侧佩金璋虎头绶。
南郑侯家醉落晖, 东关陌上著鞭归。
愁看野马随官骑, 笑取秦人带客旗。
使者下车忧疾苦, 豪吏销声出公府。
万里歌钟相庆时, 巴童声节渝儿舞。
少年行
千点斓斒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騣。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赠别华阴道士
紫府先生旧同学, 腰垂彤管贮灵药。
耻论方士小还丹, 好饮仙人太玄酪。
芙蓉山顶玉池西, 一室平临万仞溪。
昼洒瑶台五云湿, 夜行金烛七星齐。
回身暂下青冥里, 方外相寻有知己。
卖鲊市中何许人, 钓鱼坐上谁家子。
青青百草云台春, 烟驾霓衣白角巾。
露叶独归仙掌去, 回风片雨谢时人。
相和歌辞·江南曲
长乐花枝雨点消, 江城日暮好相邀。
春楼不闭葳蕤锁, 绿水回通宛转桥。
寄裴郓州
乌纱灵寿对秋风, 怅望浮云济水东。
官树阴阴铃阁暮, 州人转忆白头翁。
赠郓州马使君
东方千万骑, 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 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 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 知君亦赋诗。
《唐才子传》如此评价韩翃:
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淄青幕府。罢,闲居十年。及李勉在宣武,复辟之。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除目,御笔不点,再请之,批曰:"与韩翃。"时有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宰相请孰与。上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也。"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翃工诗,兴致繁富,如芙蓉出水,一篇一咏,朝士珍之。比讽深于文房,筋节成于茂政,当时盛称焉。有诗集五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