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施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至2020年,设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接近35%,在众多环节中耕地、灌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最高,分别达到71%和55%,其次是环境控制(24.6%)和栽种环节(15.3%),最后是采购和运输环节仅为7.8%。2020年,我国农机保有量达2.04亿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0.3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
2022年1月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强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打造农机装备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2022年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2022年6月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22年6月3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其重大行动包括:稻田甲烷减排行动、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畜禽低碳减排行动、渔业减排增汇行动、农机绿色节能行动、农田碳汇提升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监测体系建设行动。2022年8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依托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全面夯实农机应急作业服务基础。按照“建在平时、用在战时”“平战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不断提升农机手应急作业技能水平和农机装备水平,争取一年起步、三年成网,力争五年形成覆盖粮食生产乡镇、作业能力强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
和仕咨询发布的《中国设施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定义分类及结构功能,接着对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做了细致的解析,然后全面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并对设施园艺、设施畜牧业及设施渔业的发展一一进行分析。随后,对全国设施农业区域发展状况、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以及相关企业做了详尽透析。最后,报告科学预测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前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