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年同一夜,灯火沐喧哗】梳理《Bilibili 2020拜年祭》和她的制作人们的一些故事

2020-02-01 17:48 作者:GetPaヰn  | 我要投稿

首先恭喜2020年拜年祭顺利落幕,同时给各位站友道声新年快乐。

2020年新年快乐!

一、前言

拜年祭和bilibili同样走了十个年头,从撒欢得裤腿上全是泥,到铅华洗净优雅得体,如今的拜年祭已经成为了集各领域高水平创作为一身的优质集锦,和不看可惜的春节好戏;这当中寓意着b站走向规范化和商业化的已经之路,和若干年间用户群体的发展历程。

拜年祭时至今日,已经不可忽视。

↑十年前的拜年祭


而一旦开始回忆2020年拜年祭的内容,就情不自禁地会陷入沉湎——那些惹人会心一笑的梗和趣思,那些费尽功夫的优秀作品,会紧紧地抓住你的回忆。

拜年祭于我而言,就是这么令人爱不释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捧在手心一次又一次地仔细感受和抚摸(绅士发言)……

是的,我就是拜年祭精准制导正中好球区的那部分观众;如果有一天拜年祭不做了,我也是真的会难过到吃不下饭那部分观众。

我爱拜年祭!

实际上在2017年或多或少我就已经打算写这么一篇专栏了,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专栏这个概念和渠道。今年趁着十年的节点写出来,也是重新在正面仔仔细细地审视一下拜年祭的一切。

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拜年祭制作团队的相关人士,希望看到内幕或者花絮的人或许会有些失望。但我会是一个专注而真诚的观察者,我同样希望把我眼中的拜年祭分享出来。


那么,在这篇专栏里会讨论到这样一些内容:

  • 拜年祭到今天摸索出的面貌——我们每年所看到的拜年祭到底是什么,有什么

  • 拜年祭身前的路和身后的影——作为文创作品集簇IP,她在21世纪中国所立足的位置

  • 拜年祭制作者们的故事——ta们扮演的角色,思考的事情,面临的境地

希望以此专栏能为关心拜年祭、重视拜年祭和喜欢拜年祭的诸位梳理清一些思绪,整理出一些观点,希望每个制作者和观看者在之后的若干个春节仍然能继续Enjoy。

那么以下展开正文。


二、春晚、拜年祭和跨年晚会

联欢晚会的形式有很多。拜年祭实际上也是B站对于晚会形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并在每年不断进行反馈改进。了解拜年祭,不妨从讨论业界同行开始。

前些年提到bilibili拜年祭基本是拿来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做对照的,不过从今年开始似乎又多了个参照项——bilibili跨年晚会。


  • 「春晚」意旨: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过年

    广电春节联欢晚会,家喻户晓的保留节目,既是巨人的肩膀,又是时代的眼泪。

    春晚,是观众群体规模发展的顶峰形态,所以也是创作者面临压力的顶峰形态。

    需要照顾举国上下各种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意识形态的同胞的口味,需要被举国上下的男女老少从头看到脚。一旦出现任何意识形态、三观上的冒犯,会被不计其数的人记恨,这是堪称恐怖的巨大压力。出于这种性质,春晚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不开心的不要,不积极向上的不要,不能照顾全国人民的喜庆气氛的不要。因为本身重点就不是高质量,水平再高照顾不了节日氛围也是被砍,当然无怪乎会有人觉得没有拜年祭精彩。

    说实话,曾经的春晚对于全国人民而言,还是「最为精彩的表演」的代名词。不过如果某个民间的相声团体(举例说)就能做到春晚相同甚至以上的水平,人们就会觉得春晚无趣;如果我们所知的世界比歌舞升平更奇诡和精致,人们就会觉得春晚单调。

    春晚30年来的光彩淡去,多少也是必然。

  • 「拜年祭」意旨:一次高水平的投稿集锦,以此恭贺新禧

    兼容各种题材各种领域,只为献上最精彩的沉浸式体验。和春晚恰恰相反,放最好看的烟火是主要,节日氛围反而是其次。所以无怪乎有许多地方会稍显不合时宜。

    二者无分高下。如果拜年祭放在央视,会被喷得狗血淋头,因为一个国家从业种类之多,人员构成之繁复,实难为其可照料。

    但拜年祭却能给年轻的亚文化爱好者相当的震撼,原因也很简单:匠气太足了。拜年祭能打出来的,就算不是好牌,也肯定是贵牌。拜年祭能登台的,就算不是佼佼者,肯定也是弄潮儿。

    说白了,在定位上,拜年祭的核心卖点是「一年到头都很难看到的精彩投稿」。她确实做到了,所以精彩绝伦。

    十岁的拜年祭,区别于各类联欢晚会,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形式。

  • 「跨年晚会」则有点像春晚的形式向新生代文化的一种倾斜,和拜年祭的另一种可能

    跨年晚会为什么会得到了极高评价,更重要的,是主流媒体的极高评价?为什么不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让拜年祭项目组感到醍醐灌顶般的讶异,甚至作用于b站的商业价值,也就是bilibili的股价?简单讲讲,原因有两方面。

对B站的影响
  • 其一,跨年晚会的制作方式太有借鉴价值了。B站对于自身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非常令人惊讶。从用户年度报告和跨年晚会的选材可以佐证一部分。如何对各类作品的数据和tag进行数据治理?如何对分类好的内容进行趋势分析?如何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深入评价?能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做到通过数据把握用户,而且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确实被把握到了,后者尤为重要。

    其二,跨年晚会的呈现形式太有借鉴价值了。主流价值面临最多的问题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代沟问题。现在新的亚文化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涓涓细流不是主流文化(也就是非主流,不过这个词有些歧义)所以不受认可。但是如果年轻一代都是亚文化的受众,而这一代人马上要接管社会角色,那还能置若罔闻吗?如何处理新生代文化和主流传统文化和价值的边界和层次,是很多文创管理部门最头痛的问题。而跨年晚会给了一个可行解。交响乐和亚文化要素,给了新生代文化一种登堂入室的可能,也就给了新旧接洽一个可能。

    (这不是本文重点,了解更多不妨阅读:《B站跨年晚会究竟做对了什么?》


三、拜年祭的创作者们

最初的拜年祭始于很多UP主都会有的心理:“快过年了,我给大家做个好康的庆祝一下吧。”

那时候mikufans还不叫bilibili,拜年祭也还不叫拜年祭,是很粗拙又纯粹的自发组织性活动,也是互联网早期「提倡分享-探索创作-缺乏规范」的时间段

而如今随着时光辗转,不但确定了时间和播出方式,还演进出了IP、项目组和

吉祥物2233娘主持的「回顾+创意节目+分区内容节目+保留节目」形式

(这部分内容建议参考 @泛式 的视频,较体系地讲解了拜年祭的发展历史和内容结构:为什么拜年祭这么好看?拜年祭往年精彩回顾+2019观看指南!


这个章节主要想谈的是拜年祭的创作者们。不论是项目管理者还是内容创作者,他们每个人的想法和理念都会形成独一无二的成分,而诸多的成分组成了拜年祭铺开的画卷。

认识拜年祭的创作者的过程,就是认识拜年祭本身的过程。

「@平安夜的噩梦」与「拜年祭项目组」

首先不得不提的一位是拜年祭的总导演 @平安夜的噩梦 。他所关联的符号,是整个「拜年祭项目组」。而拜年祭项目组所代表的,是整个拜年祭项目的运营。

运营这个词涵盖了许多许多事情,@平安夜的噩梦 主导着拜年祭做什么、播什么,项目团队也承担了很多节目的加工工作。更是一切责任的指向人。结合噩梦佬的角色来从项目这个角度谈最适合不过。

①受益关系

拜年祭和观众的受益关系其实相对暧昧。你可以觉得「观众大年三十花时间看你们这个拜年祭纯粹是赏光」,也可以觉得「要是没有拜年祭,观众到哪里找这么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就目前而言,两种说法逻辑相反但是都不能说错,因为拜年祭的形式不像演唱会那么简单直接:我付钱买门票听你唱歌。

这也就决定了拜年祭的定位存在同样的暧昧:既会存在观众到底有没有权力喷的争论,也会存在创作者到底有没有权力自嗨的争论。

不过这其实不是问题,世界绝大多数争论的最终解决本来也不是靠价值衡量,拜年祭本来也不是简单的钱货交易。这本来就是一场用户和创作者心领神会的共同感动。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显得不太可靠,每年都能实现它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拜年祭是文创作品,所以也具备文创作品特有的「无价的无价值」。

②节目内容的选择

受益关系更主要的影响其实还是在节目内容上面。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引导,更多还是靠创作者自由发挥,这也就决定了拜年祭的内容是漫无边际发散的,需要从浩如烟海的视频平台上擢取一年间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作为素材。

周期一年的准备工作

这会是个漫长的工作。虽然肯定不是一年到头7x24就干这个,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拜年祭到底要放什么内容不是天启,也没人指示,都是STAFF辛劳的成果。全年筹备和发掘是件辛苦的工作。所幸,发掘这件事本身也是在享受。

2019年对于Vtuber领域是重要的一年,vtuber对2019年是个重要的元素。导演捕捉到了这一点(指当DD),所以在谢拉隐退后我们在拜年祭上仍然能得到珍贵的影像资料。

赛博朋克、jojo、明日方舟、炮姐、骨王等等许多元素,是被发掘出来的热门,但在那之前,更是许多人热爱的所在。

如何让在bilibili度过了2019年的用户觉得拜年祭呈现的确实是自己的2019?当然是让创作团队也成为在bilbili享受2019的一份子。

这是拜年祭做的很好的一点,而春晚的玩梗大多时候显得不合时宜而牵强附会,很大部分也是这个原因。

谢——拉——

③噩梦佬的工作

有取就有舍,新内容诞生的另一个意思是旧内容离开舞台。MAD是很难走下去了,包括但不限于鬼畜、哲学、国产V家,出于种种理由也是难以发展。除此之外更多、更细的题材也在不断随时间隐没和浮出。

接手拜年祭以来,噩梦佬除了前文提到的主导拜年祭的制作外,另一块工作是不断地审视新时代UGC投稿的脉络。

当站友追着噩梦佬问:“为什么没有XXX节目?”“XXX不配拥有姓名吗?”的时候,噩梦佬要考虑的可能更多。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继续做下去会不会饿死?版权时代和商业秩序下这个题材还能不能登大雅之堂?那个题材是不是已经变质失去了核心推动力?……

这十年创作结构的变化太大,一部分也是受到B站自身转型的影响。什么东西抛弃,什么东西扬弃,什么东西保留,都是没人教的。

站在评论区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指点江山,和实际在前线决策,两者是不太一样的。

区别在于,后者是肩负着责任的。被喷,已经非常不值一提了。更多的是,拜年祭已然是一个产品。产品的成败,作品的价值,创作的趋势,站在更高的台阶上。

这也是我非常钦佩 @平安夜的噩梦 的一点。

(这部分建议自行参考噩梦佬的《论三驾马车的老去》绝对的好货,可惜没发专栏,发的长图。真可惜,也没办法引用。可在噩梦佬19年末的动态自寻。)

《论三驾马车的老去》

总的来说,拜年祭项目组是个可敬的团队,@平安夜的噩梦 是个可敬的导演。他们是个战战兢兢而抱有热爱的团队。

「@艾叶」与「原创」

接下来提到的则是另一位导演 @艾叶 。他所关联的符号,是拜年祭内容的「原创」。这指的是拜年祭的第一个趋势:从二创走向一创

@艾叶 是我个人心目中的压轴戏:动态有声漫画节目的导演,创作出《又一次》《乒乓帝国》《喵探长福雷》《铁心博弈》的他的团队,代表着目前最高水平原创内容的一角。

艾导团队在观众群体中有着充分的反响,他们也对自己的作品有充足的自豪。结合艾叶的角色来谈原创也再合适不过。我永远喜欢电子羊(小声)。

①B站的转型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创作不是无根浮萍,作者需要吃饭,视频需要过审,找劳力需要花钱,做内容需要花时间,作死需要付出代价。

作品是盛开在平台土壤之上的花,平台是被时代的雷霆雨露左右的土地。UP主能拿出怎样的作品,都是有迹可循的。

食带便了,大人。还很快。稍早一些的B站老鬼都清楚B站最开始是什么性质,无非就是个盗版网站。无授权搬运(番剧、影视、教程或者他人作品),无授权同人创作(二创),就是主要面目。这也是当时MAD和鬼畜能行得通的一部分原因。

而放在今天,很容易预想到会有怎样的影响——无论是版权方起诉,或者是像爱奇艺这样的同行起诉,又或者是蔡徐坤的律师函,再或者是广电总局的审查云云。很多过去的做法放在现在寸步难行。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是还需要知道,这是bilibili终于登堂入室的证明。这是它的体量、它的能量不再可以忽视的证明。说得老套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同样,这也是真正的正义之道。版权化伴随着割舍的痛苦,但是这也是UGC创作者走向「能够站着吃饭」的必经之路。

不过版权问题终归是老生常谈,我们点到为止。

②优秀的创作

谈原创,除了避不开的版权问题,为什么做一创而不是二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创作本身的性质。

有一段我一直都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约翰·亚当斯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难察觉,绘画、诗歌、音乐等等领域,往往是最没有实用价值、最纤细易碎的。一丁点的战争和灾难,都会立刻让它们失去生存空间。但它们却恰恰是人类精神中最闪耀的群星。

怎样的社会才是具有人文气息的社会?那就是作者有底气、有环境、有意愿去取悦自己(自嗨)的社会。而这必然也是人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得最好的社会。

很高兴看到艾导能够自嗨,也很高兴看到艾导的自嗨能得到共鸣。

为什么要做一创而不做二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只有一创能实现创作者不遗余力的自我表达。是,二创可以借鉴,可以博采众长,可以通过雨露均沾来让所有人开心,小本多销。

但是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原创的时候,才说明他想要毫无保留的发散他心灵的力量了。

③艾叶其人

正巧 @艾叶 准备卸下导演的担子让副导演 @阳刻101 接任,只做编剧。所以像是托孤一样在自己的动态里揭露了很多制作的幕后故事。这让我们得以了解许多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创作细节。

彩虹屁10

其实在知道艾导是当初《游戏王mugen》(简称游m)的制作者之一的时候,我在惊讶之余是感到若有所思的。

因为在接触到游m的时候还是在贴吧兴旺发达的时候。游m正是那种大家都很熟悉,甚至有做过的,带着一点恶搞性质的玩票作品。而到了今天,@艾叶 所呈现已经是非常正统、剧情紧凑、构思巧妙的完成度极高的作品了。

不过玩梗之心永不灭

除了艾导多年以来积累的知识以外,就一个创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而言,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你是对成为UP主、成为创作者抱有热情的人,@艾叶 或许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对象。

(这部分建议阅读艾导的两篇自白,除了自身非常深刻的从业认识以外,同样有对原创思想的深入套路,值得一读:)

「@你看见我的ID了」与「题材」

接下来,在你面前的是——最后的MADer·年更UP主·唯一神·每年收割膝盖者 @你看见我的ID了 。(误)

这里其实还想提到 @反犬TDog ,两位大佬都是这个章节的典型人物。不过就我想说的内容而言,可能ID佬更有代表性一点,所以标题没有多提,这里见谅。

ID佬所关联的符号是「题材」。而题材所象征的,是不可避免的题材优劣的问题。

①题材的局限性

就像是食物一样,你可以做一个完美无瑕的超级披萨,但是无论多么完美无瑕的披萨,也只会有披萨的味道。而对于不吃披萨的人,他就是不吃的。

这正是题材令人遗憾的局限性。

正如 @你看见我的ID了  @反犬TDog ,他们正是一种食材的完美演绎者。ID佬的mad,反犬的手书漫画,也是拜年祭重要的保留项目。

可是就像我在前文中有提到的「内容的选择」和平台的转型」中陈述的那些一样,许多的题材受到新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挤压;天下大势总归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不了解的先不予置评,但至少MAD题材已经十分艰难,ID佬的作品能出现在拜年祭主要还是因为他自身手艺的登峰造极。

(对于UP主投稿题材欢迎程度的趋势分析,建议参考 @-LKs- @狸子LePtC 的合作视频,以数据对此进行了展示,非常直观:)

②别的价值

所以说对于保留节目而言,还是要且看且珍惜。如果哪年保留节目消失了的话,完全是可以预料的。真要追究,这会是每个人的错,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

这或许有些令人悲伤,因为这是过往的回忆消亡的一个缩影。

但是可以乐观的考虑。一个题材的价值,是可以超出题材的。

以MAD举例,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积淀。

为什么我们仍然希望MAD能够继续留在我们的视野里?这份心情源于哪里?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

题材的生命力有两个体现,一个是它本身有内到外发散的,一个是它的爱好者由外到内延续的。题材伴随着受众的生活所留下的记忆,同样也是其生命力的外延。

作品始于热爱,承于共鸣,延续于奉献,升华于记忆。而这些,都是不受时空约束的。

什么东西不会被时代淘汰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应该相信每份坚持总能修成正果。


「@曦歪(CY)」与「注意力」

最后一位是我关注了很久的MMD领域佼佼者,K帧钢铁肝 @曦歪(CY)。

在2017年时候MMD分区大佬们的《从幻想乡开始的偶像生活》和远古大神 @荼荼丸 的《站娘collection》还是各自承担拜年祭的动作战斗役的,不过之后制作组觉得还是做一个动作节目就好,于是 @荼荼丸 就转而为其他节目提供支持了。

 @曦歪(CY)所关联的符号是「注意力」。这个符号以今年的节目《冰原竞速战》引发的种种事情为参考再合适不过。

①事件始末

首先私以为我作为CY的几年老粉,和在碧蓝航线中消费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以上的准开服玩家,是有一定资格评价这件事情的。而这件事情也比较典型。

《冰原竞速战》所引起众怒的几个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 作为使用经典形象的同人创作,存在严重OOC

    比较遭诟病的就是镜音双子殴打克爹的脸。

  • 对素材存在不适当的使用。

    比如用企业的誓约台词作为剧本中的遗言,这不能说是OOC,但是却是缺乏对原作的了解。

  • 不合时宜的玩梗。

    也就是玩只狼梗。而在大年三十出现值得避讳的字,就更伤害玩家的感情。

那个原本出现在画面中心的字

虽然有不少心智还不成熟的站友会过分借题发挥,去炮轰CY,但是我是能理解碧蓝玩家的愤怒,而且这份愤怒也是合理的。

(关于这份愤怒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考 @钻头V会长 的视频:)

②辩证看待

但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愤怒,虽然有些不太舒服。

因为我不单了解碧蓝,了解CY,也了解这作品的性质。事实上,很多争议都纯粹只是因为缺乏理解。无论如何,因为这事就去死亡威胁CY的家人,完全过火。所以在评价这几件事之前,最好先有这么几个认识:

其一,CY并没有刻意去针对哪个作品的角色的。

甚至于说,为了避免争议,还有些诚惶诚恐。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冰原竞速战》最后的报幕画面:

抽奖

这正是随机抽取出最后获胜队伍的记录:先滚出来的球代表线出局的队,最后留下的是冠军。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不针对任何角色,谁获胜是完全随机的。

这其实是求生欲非常强的行为了……

其二,CY的错误值得多严厉的批评。

我对这一部分能被理解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是需要阅历和教养的,很多小站友还是太年轻。但还是希望他们早些理解下面这段话:

同理心

如果CY是一个「了解碧蓝航线,但是仍然明知故犯,故意用血腥和虐心镜头来伤害玩家感情」的人,那么其实现在他所遭受的批评,是咎由自取的。

可是他不是。很多地方都相去甚远,更多的还是无心之失。更何况,他还有这「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制作一个没有必然利益的节目」的制作者的角色。

那么尽管他有错,他应当遭受和前一种情况同等严厉的批评吗?(刻薄到我不想截图)

那么如果批评,怎样的批评方式才是正确的,适当的?

这都是需要仔细思考再回答的。

③注意力

随之而来的就是注意力的讨论了。现在这个年代,是注意力经济的年代。注意力既是王冠,也是荆棘。

作为0.6亿播放量的节目载体,得此殊荣之余,拜年祭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审查。而不单单只是拿出好作品了。

这是王冠之重,也是不得不去注意的事情了。正如春晚,当你有一个巨大的观众群体,你必要是需要有所顾虑的,这不可避免。


四、结语

那么,这篇专栏的内容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个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B站专栏的编辑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这篇专栏能呈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这篇文章更多的还是琐碎的思维和主观的分析。

不过我爱拜年祭!(理智气壮)所以我最后还是写完了!

私以为每个人还是应该正视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模样,无论是为了自己走得更远,还是为了那件事物走得更远。


那么我们明年春节再见。

【十年同一夜,灯火沐喧哗】梳理《Bilibili 2020拜年祭》和她的制作人们的一些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