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首个试点城市,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你怎么看?
今天看到有人问,中国是否应该取消高考英语考试?
底下居然有不少的赞同声,理由真的很让人担心。如果换一个角度问,似乎答案就很明显—
中国是否已经发展到世界老大的位置,不再需要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用说人均GDP了,单说科学技术领域和发达先进国家差得就很远很远,这个根本不用细说,一个芯片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么,即使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就不需要学习英语了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英语毕竟是目前世界外交领域范围内的第一语言,也是科技领域内公认和广泛使用的第一语言,资料、文献、专利等都是英文的,高水准的科技杂志也是英文为主,而且这种局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既然如此,即使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也需要知己知彼,了解别人的发展动态和局面就要从语言的普及开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背后膨胀的心态才是让人最担心的事情。
看看现在世界老大的美国,初中开设世界语言,有机会接触西班牙语、法语、中文等课程,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到高中时候(或者上高中的前一年)确定下来一门外语然后修四年才有资格上大学,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先修AP外语(相当大学课程),外语学分修不够不说大学毕业不了,就是高中都不行。
再说说发达的欧洲国家。每次去欧洲,感叹最深的就是那里的人会说多种语言,绝大多数非英语的欧洲国家学生的英语都是从小学的,他们来美国的交换学生英语一般都没有任何问题,连过渡时间都没有,不像我们这些大陆留学生,在中国学的英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刚来美国的时候且要过度一段时间。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4%的受访者支持将英语课改为选修课,但有50.3%的受访者认为加强母语教育不应以摒弃英语学习为代价,49.0%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学得多但学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读书的时候最头疼的科目就是英语了,直到高考这门科目也没有很优秀,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后来经过交流以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对英语头疼不已,原来很多人都觉得英语很难学。
学习英语难度大,实用性还不太高
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党来说,英语学习难度大,还只是一方面,根本问题是这门科目毕业以后根本没有用,除了非考不可的中考和高考,进入大学后就很少用到英语了。
虽说大学有四级考试,但门槛并不高,如果本科毕业后不准备考研,毕业以后也不打算出国,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那英语还真的是“毫无用处”。
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将来并不会用到的学科,这才是学生和家长们纠结的关键!而且如今我们汉语的国际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对英语的需求确实越来越低了,考虑到各种天时地利,不少人开始高举“将英语踢出考试”的大旗。
原本以为这只是形式化反抗,结果这一旗帜还真的挂上去了,教育部发布官方通知,英语正式被踢出考试,部分省份目前已经开始实施。
英语终于被踢出考试,上海成为首个试点
这个好消息来得甚是突然,随着教育部好几个减负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局发布消息,所有小学正式取消期中考试,并且期末考试只允许有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这也就是说,曾经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英语,目前已经正式被踢出期末考试了。
上海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将全面解决“以分为王”的教育困境,所面向的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这个政策中明确表示要全面减少考试的次数和科目。
对于小学生而言:取消了一切的联考和月考,也不得进行期中考试。除此之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只考察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英语直接被剔除在外。
根据相关消息,上海是我国首个“试点城市”,假如上海市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得当,这个政策就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谁也不会想到,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极高,并且十分洋气的直辖市上海,居然会成为首个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的城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还不是唯一的减负,除此之外,上海市教育部门同时还提出了多项减负政策,让中小学生欢呼不已。
除英语之外,月考和联考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学生阶段大家最发愁的事情就是考试,原本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稍微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有期中期末,还增加了月考和联考等考试,个别学校甚至还有周考,这可真是让人头大了。
不过随着上海市教育改革的一声枪响,月考和联考的时代也要结束了,教育部门明确规定,调整以后中小学每学年只能举行两次考试,以后需要头疼的就只有期末考试了,同时体育课的安排和语文数学也是一样的,体育老师将正式回归,不会再莫名其妙“消失”了。
目前国内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上海市教育改革以后,将会增加对学生们动手实操能力的锻炼,比如物理等科目,会适当削弱基础理论知识的占比,将这些都增加到动手实操能力方面上来。
看着这些条条框框的公布,中小学生减负的时代是真的到来了,就连上海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都在大刀阔斧减负,其他城市应该也快了,相信不久以后中小学生就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不过这次改革仍然和之前几次一样,与中小学生开心的手舞足蹈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站在旁边手足无措的家长们,他们的脸上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还担心不已。
减负政策初见成效,家长们却手足无措了
对于学生来说,上学自然是压力越小,作业越少就越好,可对于家长而言,孩子们作业少了,补习班去的少了,就很有可能被别人超越,到了高考以及社会上,就很有可能永远追不上别人的步伐,从此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家长们对本次的改革,实在是不太支持,甚至还有些手足无措,关于本次上海作为试点,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家长们不用过分担心,减负并不是不让孩子们学习了,而是适当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全面化发展。
按照之前的学习方式,下学就进补习班,出了补习班就回家写作业,学生们长期处在高压下,不仅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还有可能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更不利于长远发展了,而且学习任务和压力适当降低后,家长们也能从其他方面培养孩子,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兴趣特长,星期天用于户外活动等等,都很有益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