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 锋利的刀子,厚重的故事

昨日《明日方舟》第八章释出,终于把罗德岛与整合运动,以切城与龙门为核心的一系列事件,做出了一个了断,并将《明日方舟》的第一个主线篇章给完结了。
随着这个篇章的完结,我觉得也是时候来聊一聊我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了。
不可避免的,这篇专栏会有很大程度的剧透成分,所以如果你还没通关主线,又想要亲自体验剧情的话,那么还请自行斟酌。

视觉小说的叙事
《明日方舟》的故事呈现方式,其实就是一个视觉小说;比起常规的文字,它还运用了插图、配乐等形式去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让故事的氛围能够更进一步的被烘托出来。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形式,它的内核依旧是文字,载体依旧是小说,所以它的故事对于文案本身的依赖其实是极高的。

因为这个理由,我们可以看见在开服的前5章剧情(序章到第四章),因为当时《方舟》对于文案的表现力较为有限,玩家其实很难像之后的章节那样,对切尔诺伯格这块区域,以及罗德岛在龙门一开始所发生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感知与共情。
即便就在此时,也有相当重要的角色牺牲了,包括第一章里为了帮助我们逃离切城而壮烈牺牲的ACE大哥,还有第三章末尾被阿米娅无奈下杀手的米莎,其实都已经很明确的向玩家传递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但实际在游玩的过程中,这些剧情给观众的印象,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深刻。
一方面,当然和玩家在什么都不清楚,连周围的角色都不认识的这个情况有关,毕竟如此疏离的世界与角色,确实很难产生直接的感情;但另一方面,也和这部分《方舟》文案本身的表现力有关。缺少了如同后面章节那般具有张力的文字,也没有对于角色入木三分的塑造能力,更缺乏对于整体大环境的具体描写,使得这部分的剧情内容虽然看着严肃,但是在玩家的心理却无法产生特别沉重的压力,让人还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大陆的黑暗。

但是从第5章开始,文案就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当生活化的对白设计,对于环境、背景更具体的描写,以及从这章开始,每章着重塑造几个角色的模式,都让故事没了之前的疏离感。玩家也至此一步步踏入这个泰拉大陆,透过更加形象、具体的角色,对这个世界产生更进一步的认知,并逐渐看见了那些隐藏在世界背后的黑暗。
不仅仅是整体的剧情基调随之变得有渲染力,角色本身或许才是更受益的那一方。是的,为什么《明日方舟》之后的剧情越发深入人心,我认为更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终于有个别角色是能够与之产生强烈的共情的了。
当然,这些被刻画的很好的角色中,有不少是处于罗德岛对立面的角色,其中更有不少,在这轰轰烈烈的对立中,交付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锋利的刀子,厚重的故事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玩家都会暗暗地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日方舟》的剧情,总是爱发“刀子”,总是喜欢把一些重要角色给写死?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关键的,是其中两个。

第一,就是这样的悲剧天生就能够调度他人的情绪。
如果在第6章,故事没有设计浮士德为了掩护梅菲斯特逃走而阻挡在罗德岛众人的面前,如果霜星不耗尽自己的生命去告诉罗德岛他们将会面对些什么;如果在第7章,爱国者没有贯彻自己的信念阻挡在罗德岛的面前,没有在说出那些极具厚重的对白,没有那一幕即便失去了生命也耸立着自己的身躯;如果在第8章,阿丽娜没有牺牲,也没有在离别之际轻声的再一次提醒塔露拉。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剧本真的这么去发展,这个故事在我们心中所留下的烙印,还会像现在那么深刻吗?

我们透过这些角色的回忆,知晓了他们过去的苦难,以及在这浩大的黑暗中,小心翼翼所点起的蜡烛;可是,这一象征着光明的烛火,最终还是灭了。一切的一切都往开始错误的方向迈进,最终迎来了这不可避免的结局。
这把锋利的刀子,其实是对我们玩家的一次提醒,它在警醒我们,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地被眼前(罗德岛)的光明所误,这片泰拉大陆依旧黑暗残酷,你那烛火般的光明,是不足以照亮它的;甚至别说整个大陆了,就连发生在你面前的悲剧,你都无力阻止。

而这,其实就是为什么要发刀子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我认为更为重要的一环:这个黑暗为基底的世界观,这个讲述着几方势力之间接近于战争的冲突的主线故事,伤亡与牺牲,是绝对不可能完全规避的。
这让我想起很多尝试讲述战争,却又讲不好的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失败了,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很中二、幼稚、甚至是失真,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理由,就在于这些作品太过注重英雄主义的刻画;在故事的过程中,作品往往会过于强调主角对于整个事件的重要性,大量使用主角光环,不断出现着所谓的“奇迹”。而一个充斥着“奇迹”的战争,又怎么可能让人对战争的错误与可怕,产生深刻的认知呢?
不仅如此,在这类作品中,很多时候连死个人都特别扭扭捏捏,甚至压根就没死人;在一场充斥着枪林弹雨的战争之中,却连一个人都死不了,这个人的感觉不就是扯淡吗?
所以反观《明日方舟》,为什么要写那么多角色?为什么要去塑造反派?为什么要有角色在此牺牲?答案其实就呼之欲出了。

不可否认的,主角的作用在《方舟》的故事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最终的成果,绝对不是依靠主角数人,就能轻易带来的。无论是罗德岛数个小队高机动性的部署与攻坚,还是小队之间默契无间的配合,乃至于在最后有了游击队的盾卫们,以及部分整合运动的有志之士的帮助,是这一切团队的合作,是所有人的分工,才能够促使最后这个相对完美的结局。
即便,在双方队伍中,都有那种能够以一击百的战士,但是在故事的语境之中,如果他们独自一人去面对更加训练有素的军队,去面对规模更大的战争,那么这仅属于个人的强大,也根本无法撼动最终的局势。
这就是我喜欢《方舟》故事的理由:它虽然也有英雄,但是比起英雄主义,它更强调战争本身的残酷,更着重于整个大陆的黑暗。

在如此厚重的故事背景下,我们看着一个个角色壮烈的牺牲,无论是作品花心思着重描写的,像是ACE、SCOUT、米莎、浮士德、霜星、特雷西娅、爱国者、阿丽娜等;还是那些没着重描写,只在最后的最后,由凯尔希通过广播所念出的一个个名字;看着他们,我们会不自觉地肃然起敬。
这一切的牺牲是值得的吗?是,也不是。
值得,是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最后很可能会迎来更为悲惨的结局。
但不值得,是因为这一切背后,不过是某个卑劣的阴谋家,为了一己私欲而展开的事件;那么多无辜的人,只因为这件如此荒唐的想法而死去,实在让人很难不为之愤怒。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作品中大量“锋利的刀子”,刺痛着我们,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苦难,让我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但是,却也正是因为这样黑暗的基调,当我们看着罗德岛,哦不,是身处于罗德岛中心,看着那些为了崇高理念的同伴,那为了抵抗整片大陆的黑暗,而绽放着几乎看不见的、延自于特雷西娅的光芒时,我相信这股光芒,一定是温暖并治愈着我们的。

关于柯西切与篇章的结局
最后,我想简单的聊一聊这一篇章的最终BOSS——柯西切,以及第八章结局的一些感想。
对于柯西切的塑造,我认为算是到位的,但是还稍微欠点火候。
我觉得优秀的地方,在于他在死前与塔露拉的对话那里;那种悠然、自信、以及那对于乌萨斯扭曲的爱,都将这个已经存活了千年之久的黑蛇,展现的极具魅力。活了那么长的时间,见识过、乃至于是亲自引发的各种事件,让他变得老练,也变得极其自信。也正因为见识了那么多,他失去了对于个体的关怀;他眼前唯一关注的,是那个陪伴着自己前年的古老国度——乌萨斯。正因为如此,他对于现阶段这个了无生气,处于“和平”状态的乌萨斯,感到不满;他希望乌萨斯能够更加“生机勃勃”,他希望看见那个在战争中绽放光彩的乌萨斯。
因此,他想要引发战争,他启动核心城冲向龙门。

那么哪里欠火候了呢?我觉得是最后塔露拉身上的他,两处过于惊慌的表现:一处是意识到阿米娅是萨卡兹之王的时候,一次是塔露拉夺回自己意识的时候。当然,他虽然展现出了惊慌,但也只是刹那间的,他也迅速恢复了冷静,并没有完全的把他的逼格给摧毁。但是,我自己觉得以这样一个有着千年见识的黑蛇,理应更加处变不惊,理应对于自己的计划有着更高的自信,即便面前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也不该是展现出如此的错愕,而更应该是“惊喜”;毕竟活了那么久了,还能有什么事能够真正震撼到自己的呢?
所以我自己觉得,如果在这里可以将他塑造得更冷静的话,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完成度会更高;而一个极具魅力的反派,我认为也是一个故事冲突能够精彩的关键,所以我觉得《方舟》在这块还是稍显瑕疵了。

另外,塔露拉夺回自己意识的那段,我觉得也有点过于顺利且俗套了。
毕竟在那个瞬间,文案其实并没有明示柯西切已经落入下风,且阿米娅和陈其实也都已经到了极限的状态;那么为什么柯西切,要选择以塔露拉的身躯去威胁呢?要让阿米娅和陈,有那个机会,去对塔露拉进行“精神喊话”呢?
当然,在好几章剧情都如此压抑的情况下,观众潜意识里其实是会渴望这样的奇迹发生;尤其我们又在第八章的回忆里,见识到了那个正直的、不畏艰难只为正确理念所战斗的塔露拉,心里面自然会把更多的怨恨,投注在那个卑劣的柯西切身上。
所以,虽然这段剧情处理的不够细致,但是真的看见塔露拉能够夺回自己的意识,让柯西切的一切阴谋无法得逞的刹那,作为玩家的我们,又怎么会感到过多的不满呢?

而关于塔露拉最后的结局,我其实觉得处理的很好。
我自己其实不是很喜欢用“洗白”二字,去套用在那些被作品塑造的反派身上。《方舟》一直在做的,如同我前面已经提到的,就是不断地提供不同立场的角色的视角与过去,以此来完善这些角色本身,进而让我们认识到整个泰拉大陆。而我相信不管是谁,即便立场不同,处事的方针与手法有多么的不一样,但凡我们知晓了他的一切,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他的身上,并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
所以,如果把对于各个人物丰厚的塑造,冠以“洗白”二字,我觉得真的有些太过片面了。

而最后凯尔希选择收押塔露拉,我觉得非常高明。
在这个瞬间,我们对于塔露拉有着过多的情绪。无论是站在上帝视角,知晓着塔露拉过去的我们,会悲悯这个角色;还是站在伙伴的生命被剥夺的视角,会憎恨这个角色;这些过于复杂的情绪,让我们其实无法对她,进行任何举措。
但是,凯尔希之所以选择收押塔露拉,与塔露拉身上发生了什么,她在过去做过什么,哪些是出于她自己的意识哪些是受柯西切所影响,一点关系都没有;罗德岛之所以需要塔露拉,只是单纯的为了自保,只是出于利益的考量。
这样的决定,非常的理性,也很符合这个故事的背景,也让我们这些情绪过于充盈的玩家,能够透过这个机会,冷静下来,好好的去思考,该怎么处置塔露拉。
这样的剧情处理,比起搞一个大型的公审,或者仓促的就地解决这个角色,都来得高明得多;是最后让我最为眼前一亮的一个设计。

这篇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也很简单:《明日方舟》的剧情整体来说表达的很出色。
它肯定也是有瑕疵的,无论是一些可以更加优化的细节,还是前几章较为青涩的文案;但是,它成功的搭建出一个足够深刻、残酷的世界,又同时在我们的周围,安排了一群有着崇高理想的伙伴们,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到慰藉。
它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值得被我们看见的故事。
就让我们继续期待接下来,罗德岛在这个大陆另一边所发生的故事吧!
ps:自己特别喜欢游戏中的剧情关;尤其是6-17,能够在塔防里做到这个程度的演出效果,真的是让我震惊了。
ps2:配乐的加分效果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方舟》即便后期的文案加强了,其实在一些部分还是有些冗长的,没有配乐的调和,单看文字还是会略显枯燥的。
ps3:文中截图源自视频:

其实也是游戏主线关卡中的内容,实在懒得为了一张图片重新一句句点,希望大家见谅。
ps:4:这是一篇临时的玩后感专栏,喜欢的话也希望能够一键三连来支持一下up主哦!自己更多的还是动画相关的观后感,对这类观后感感兴趣的话也欢迎关注我。对于《明日方舟》这个游戏或者这篇专栏中的内容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