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的花小猪盯上90后
作者丨汗青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视频网站会员18块钱一个月,太贵了。”
“新出的AJ才1599,好便宜,买了。”
近期,对于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讨论火了,“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的消费观念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对于年轻人感兴趣的球鞋、盲盒、手办等动辄几千上万的消费,其“花钱不眨眼”。而在一些诸如外卖、打车等高频消费上,则又不胜其烦地凑满减、领优惠券。“骑着共享单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在出行赛道上,花小猪打车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年轻用户的青睐,数据显示,花小猪用户中90后占比超过六成,花小猪品牌正逐渐成为年轻客群的主要出行方式。

今年3月,花小猪正式进军网约车市场,凭借低价、补贴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有人表示花小猪是网约车版的拼多多,也有人不理解滴滴为何还要推出花小猪品牌。10月30日,面对种种疑问花小猪在开放日活动上一一作出回应。
花小猪“错位”上赛道
“(推出)花小猪一方面是去满足对低价产品有渴望用户的需求,二是通过创立新品牌激活组织活力,让大家感受到始终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对于为何推出花小猪,滴滴总裁柳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两点其实并不难理解,滴滴距今已成立八年,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渡过了竞争激烈的初创阶段,如何在平稳发展阶段保持团队的活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推出花小猪除了在内部激活组织活力外,更多的是在外部发现、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占领市场拓宽企业业务边界。“阿里巴巴在有了淘宝之后为什么推出聚划算、盒马,腾讯在有了QQ之后为何还要推出微信,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拓宽自身业务的边界,一方面是为了使组织更具有活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借此来突破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长期观察互联网行业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现实情况便是如此,尽管在公众看来网约车已经十分普及,但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移动出行渗透率只有3%,这意味着有许多市场需求未被满足,甚至未被发现。另一方面,在网约车市场中仍存在不少价格敏感人群,随着网约车聚合模式的推出,不少此类用户在打车时往往“货比三家”,花小猪的推出则戳中了此类用户的痛点。

鳌头财经走访发现,与滴滴不同,花小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上车后输入手机后四位,在路线上也基本固定,下车还需在车内付款,与此同时等车时间也比滴滴要长一些。但在花小猪大部分用户的消费观念下,他们宁愿为了低价而稍微“麻烦一些”,这也解释了为何花小猪用户中90后占比超过6成。
主打低价、实惠的花小猪能实惠多久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开放日上,花小猪打车总经理孙枢表示未来会通过两种方式能够持续地保持实惠,其一是将部分推广费用“让渡”给用户,而享受了优惠的用户则又通过花小猪的不同“玩法”将品牌推荐给了其他新老用户。换言之,在用户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成为了花小猪的“推广专员”。其二便是在产品流程中通过一些微创新降低整体成本,让利用户。
换言之,花小猪为用户带来优惠的方式与前几年出行市场“烧钱”补贴的方式不同,其采取的社交拼团、领劵、分享互动等方式更贴合年轻一代的用户习惯,使用户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了参与者,与此同时减少了营销费用,优化了成本结构。
不止是下沉市场
目前公众对于花小猪的认知,大多将其看做网约车版本的拼多多。有人认为目前网约车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已经饱和,同时拼多多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下沉市场的潜力。

这样的看法或许有些片面,实际上,尽管花小猪一开始试点城市为低线城市,但目前花小猪已经全面进入一二线城市。花小猪打车技术负责人曹乐也对外表示,“从用户的总量上来看,花小猪主要用户其实应该在一二线城市,还有三四线城市。”
从表面上看,花小猪针对的是下沉市场,但更深一步则会发现,其面向的更多是“下沉市场需求”,而这一需求却不以城市、市场的大小作为划分。
“北京、上海的消费者也会在拼多多上花9.9元买卫生纸,一二线城市人群在某类消费上仍有追求低价的习惯,实际上,无论城市位于几线,价格敏感人群都存在,也都有低线城市的消费需求,关键在于这部分需求有没有被看到,有没有被满足。”前述观察人士说道。
在乘客端上,花小猪满足的是此类用户的需求,与其说其面向的是下沉市场,不如说其面向的是具有独特消费观的年轻客群的需求。
在司机端,花小猪为司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鳌头财经走访发现,不少花小猪司机在高峰时段在滴滴平台上接单,闲暇时段则转向花小猪,花小猪更像是为司机“补充”收入的平台。

花小猪或许有更深的愿景,作为独立品牌,花小猪能够在运营商深耕其细分市场。实际上,就滴滴而言除了花小猪其还有礼橙专车、青菜拼车、青桔骑行等子品牌,只不过滴滴拼车、单车、租车业务全部需要通过滴滴APP,花小猪则具有更高的独立性。
由此不难看出,滴滴出行平台满足的是大众化的服务需求,用户不同的出行需要均能在此平台上得到满足,而花小猪则更像一个个性化产品,满足特定需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花小猪“拱”出的市场本质上是将移动出行市场进行了更好的切分,在这一切分之下,花小猪可以根据其用户、市场特点进行深耕细作,并逐渐构筑竞争壁垒。花小猪的推出绝不是滴滴“换汤不换药”,其背后体现了平台经济的创新价值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