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自闭症孩子,家长如何制定精确干预目标?
家长在见到机构老师通常的问题是:
“你觉得我的孩子最需要提升什么能力?”
“你觉得我的孩子将来能独立生活吗?”
“你觉得我的孩子能上学吗?”
... ...

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孩子的未来,与孩子自闭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在成长过程里的干预强度相关。一分投入,一分进步,这是唯一可以给出确定的答案。
作为父母,难免会去想孩子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
1.高功能的孩子,家长想着孩子将来是不是能被纳入正常社会、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
2.中功能的孩子,家长想着孩子将来是不是有能力独立生活、最好能有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3.低功能的孩子,家长想着自己老年之后,孩子怎么样生活下去。
然而,越是想这些问题,看到的就是越多孩子的不足,心里就越没底,家长自己的情绪问题自然也就跟着多起来。
因此老师们会常常都劝家长说,尽量不去想太远的问题。给孩子给自己最好的帮助,就是想眼前能做什么,制定好可实现的目标,然后切切实实地去做。每走一步,都看到收获、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就会觉得有信心。
在很多家长的反馈中,不少人都提到:当看到执行下去的干预项目有效果的时候,自信心就增强了,并且愿意更多地去做康复,焦虑也减少了。

一.关于制定精确的干预目标
这些方法可以帮到您
1.设定近期目标
要设定近期目标——1年内目标。这个1年内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设定。
三岁以下孩子为入幼儿园作准备;学龄前孩子为入学做准备;上学年龄的孩子,为每一学年做准备。
如果孩子不具备上学的能力的,从孩子的能力为基点,以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长远目标,设定短期的、并且与孩子发育年龄相适应的目标。
2.细化训练目标
根据短期目标,评估孩子目前的能力,找出孩子能力不足的部分,设定训练目标。
以高功能的学龄前孩子为例子:如果孩子6岁入学,在孩子4.5-5岁时,就要开始为孩子入学做准备了。
评估孩子是否具备入学所需要的能力:
⭐孩子是否能服从指令;
⭐孩子是否能跟从集体指令和远距离指令;
⭐孩子是否能较长时间地坐桌面;
⭐孩子是否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
⭐孩子的认知是否能基本达到同年龄孩子的水平;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是否会寻求帮助;
⭐孩子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孩子是否能应对变化;
⭐孩子是否能应对吵闹和拥挤的环境;
⭐孩子是否有影响教学环境的行为问题;
……
这是一个很长的列表,家长要一项一项地列,一项一项地对比自己的孩子,找到自己孩子的能力在什么地方,然后发现孩子的不足,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方案了。

3.制定干预方案
制定干预方案——近期目标(两个星期,一个月,至三个月)。干预方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制定,并且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
比如注意力的训练,从孩子只能保持不足1分钟的注意力,到孩子能保持10-15分钟的注意力,在训练的过程里,需要从低到高地慢慢提高标准,以保证训练的成功率,在保证不给孩子太大压力的同时,也保证了家长的自信心。
每一种行为的训练都不会仅限于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但是,当家长能确定地知道想要教孩子什么的时候,老师和专家才有机会给家长提建议,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建议去尝试。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见到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细节,这里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适合”。
另外,家长一定不要只靠想象,一定要去做,去尝试。没有人能说,用某个方法一定有效果;但我们一定能在过程里找到适合的方法,并且最终见到效果。
注明: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