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说中的魔鬼路段,G3012吐和高速甘沟路段,自驾游新疆096

2023-06-18 10:39 作者:三叔的三天Vlog  | 我要投稿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24天,下午15点42,我们离开和硕金沙滩,经过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沿着G314国道走出没多远,便走上了G3012吐和高速。

接下来即将要进入传说中的魔鬼路段,也就是G3012吐和高速的甘沟路段。现在的高速还算平缓,但限速80,看前方大片的乌云聚集,此时狂风四起,看看路边黄土地上已经是尘土飞扬,就好像无数个小龙卷风在地面上玩耍,沙子被风吹起了老高,都能侵袭到高速公路上来了,看此景象,在想象一会儿就要进入魔鬼路段,还真的是挺搭配的。

大约到达榆树沟,天空中又开始下起了小雨,还好现在我们是在乌云的边缘,庆幸的是还遇不到狂风暴雨。

刚过榆树沟,接下来就要进山了,这山路还算比较好走,只是大车很多,这边好像刚刚下过大雨,路面上还有一些积水,看地图显示这里并没有红线,原来这并不是甘沟路段,就相当于进入魔鬼路段之前先热热身了。

这段山脉并不宽厚,很快就开出去了,眼看着前方出现了摄像头,马上就进入托克逊县,穿过摄像头就算是进入到吐鲁番境域了。

路上限速标志显示为60,还好走过一段之后,又变成了限速100,这段公路边有连续不断的三角形石墙,看样子好像是阻挡沙子用的。

下午16点40,我们到达了库米什收费站,库米什是一个小镇,是G3012吐和高速南北疆之间的必经之地。

库米什镇地处托克逊县西南部,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公里,但人口仅有不到600人。

因为这里过去有一座银眼阿塔麻扎而得名,库米什为 库木什 的变音,库木什维吾尔语中是银的意思。

别看库米什镇只有几百人,但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而且由于其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日照时间较长,多风少雨,土质优良,是特别适宜棉花种植的区域。

据说在库米什镇的英博斯坦村,金秋时节,会有6万多亩棉花完全盛开,目前这里的棉花种植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无人机植保和机械化采收。库米什镇可以说是托克逊县棉花种植的主产区,据说托克逊县2021年种植棉花7.94万亩,但仅在库米什镇就种植了6.26万亩棉花。

刚才还说库米什镇干旱少雨呢,今天经过此地正赶上下雨,还真是好像中了大奖一样。

从库米什收费站大概开了有20公里,眼看着马上又要进山了。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好像越走有越大的趋势。

G3012吐和高速是连接南北疆唯一的高速公路,从库米什镇到托克逊县之间有102公里,这百公里的公路,需要穿越中天山东段的觉罗塔格山,其中将近80公里的绕山路段,就是闻名遐迩的甘沟路段。

现在这段山路,就是小朋友上午提到的甘沟路段了。如果打开导航地图,不论什么时候,这一段山路中,总是红线或者黄线,没亲身走过来之前,一直以为是山里有检查站堵车,不过现在看应该是限速的缘故,就跟前几天走G218翻越艾肯达坂一样,地图上也是显示一段段红线,其实并不堵车,只是车开的很慢的缘故。

果不其然,刚刚进山就有区间测速,而且是全程区间测速限速60,跑60那还叫高速吗?这恐怕是全国唯一限速60的高速公路了。

甘沟也叫干沟,言外之意就是干燥炎热 没有植被。甘沟路段是一条蜿蜒屈伸在荒山野岭中的公路,是G3012吐和高速的咽喉之地,也是自驾游客穿梭南北疆高速的必经之地。

据了解,在全长约2500公里的天山山脉当中,甘沟是有明确记载的延续使用最久的天山通道。

之前我们走过果子沟,伊昭公路和独库公路,这都是穿越天山的公路,但只有甘沟路段曾是死亡公路,到现在仍然被称为魔鬼路段,不管是通车历史最久,其景色以及路况也都与众不同。

还记得昨天从罗布人村寨到博斯腾湖,曾翻越的G218旅游线路上的库鲁克塔格山吗?现在我们正在翻越的是中天山东段的觉罗塔格山,这两座山外貌非常相似,看上去都是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石头山。

库鲁克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干燥的山或干旱的山,觉罗塔格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则是荒漠山或者戈壁山。

还别说,阴天下雨的走在山里,车速还被限制的很慢,再加上狂风呼啸,另外据说这山区里基本上都是无人区,估计连野生动物都难以在这里存活吧,想象一下万一车在这里抛了锚,还真的是挺瘆得慌的,这段路如果要是晚上跑的话,那还不得精神紧张成神经病了。

甘沟路段算是穿越南北疆必经的打卡地,也算是一个不是景点的景点,这里山势奇特,山体壮观,因没有植被的覆盖,山体呈现出它自身最原始的本色,以黄色 红色和青灰色为主,不过在阴天下雨的时候,看上去更加恐怖,与死亡路段 魔鬼路段特别的相配呀。

小朋友们坐在车里天马行空的聊天,似乎一点不为外面奇异的景色所动。车行至此,几乎见不到几辆小车,感觉路上全是大车在跑,据说这些大车在这里都是限速40。沿路有很多停车场,在一些停车场可以轻松抵达的山坡上,可以看到有很多用白色石头,拼摆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名字和短语,看上去还真挺精致的,跟美国的那个沙漠中的姓名谷很像。

甘沟路段之所以被称为死亡路段魔鬼路段,并不是因为具有魔鬼地域的外观,据说甘沟路段在新疆老司机的眼中,离奇的交通故事曾多到数不过来,经常出现泥石流塌方断路,以及刹车失灵引起的数起库尔勒香梨变烤梨的事故。

据说曾经卡车从托克逊县城出发,最快也得6个小时才能抵达库米什,一般则需要9个小时左右。那时候的甘沟路段还是单行双向通行,2005年,甘沟改造为分离式 双向四车道的山区一级公路,全线有8处高危路段 240多个弯道,坡度落差达1700多米,地形险要,被定为自治区级高危路段。因过往车辆主要以大型载货长途车辆为主,超速、超载造成的交通事故高发,因此被过往驾乘群众誉为魔鬼路段。

为此在路边经常会看到事故车辆的遗骸,并有大字提示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针对大货车。因为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等都禁止大车通行,所以往返南北疆长途运输的大车,只能走甘沟路段通行南北,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见到这么多大车的根本原因。这里的交通事故,正如路边大字提示的一样,十次事故九次快。

觉罗塔格山虽然表面上看外形低矮,干沟段的最高海拔也只有1740米,但觉罗塔格山北侧托克逊的海拔高度,则是低于海平面的,因此翻越觉罗塔格山的过程中,坡度落差有1700多米,地形险要,急弯又多,再加上几十公里的超长距离下坡,所以此路段才会被非常严格的限速。

车辆长时间下坡,频繁使用刹车会导致制动系统温度过高,造成刹车失灵,甚至引发车辆追尾 撞到山体冲上应急车道等险情。为保障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在公路边的停车场还修建了两处供车辆冷却制动系统的水池,据说随着大量货车进进出出,每到下午水池里的水就都热得烫手了。

在甘沟路段能看到很多停车场,对于大型货车及客车来说,还有的停车场是为了让它们强制休息30分钟,另外凌晨2时至5时,此段路是禁止客运车辆通行的。

曾经甘沟交警狠 罚你没商量,是很多经过此地的大车司机的真实经历,据说但凡跑过甘沟路段的大车司机,第二次都会变得小心翼翼 规规矩矩。据统计 自从甘沟路段执行严格限速强制过水休息等措施以来,重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锐减。

走在这条路上,你根本不觉得是在跑高速,甚至连城市中的快速路都谈不上,不过对于小车来说,限速60确实就好像跟爬一样,为此很多人建议把限速适当提高,否则跑这一段路实在是痛苦不堪。

但根据实际情况,甘沟路段连续上下坡,坡陡、弯急、落差大,目前的限速幅度是合法 合理和有效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交通参与者及驾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甘沟路段的标志 标线由交通厅统一设置,设定的限速标志基本上是大车限速40公里,小车限速60公里,这些都是以道路规划设计的计算时速为限速依据的。

跑在路上突然间手机出现了问题,赶紧找个停车区停下车来检查一下,原来手机内存又被装满了。清理完之后,继续前行。

据说在独库公路没有建成之前,G314是翻越天山山脉连接南北疆唯一的公路通道,当时的公路大部分都是土路,开车走在路上经常是尘土飞扬,据说口罩和风镜都是司机们的标配,大车司机的装备跟飞行员差不多。

那时候的甘沟段是南北疆要道G314的卡脖子路段,全程70公里,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很大,而且经常会发生崩塌 滑坡 溜滑 落石 泥石流 碎落,那时候走甘沟路段绝对是步步惊心的。

而且当时最让人为难的是,从北疆到南疆只有这一条路,不走也得走。当时的公路非常窄,错个车都十分困难,路面很破,到处是坑,特别是那种搓板路,连续颠的五脏六腑都要换个位置,这还不是最惊险的,主要是这里的路很陡,拐弯很急,很考验驾驶员的技术,如果一路上不松刹车,刹车极容易失灵,一旦失灵,就会车毁人亡。

当时为了保证甘沟段的运行安全,司机们通常都要提前打开挡风玻璃开车,这时需要戴一个大风镜,裹上大棉衣,开完这一段往往都变成现实版的兵马俑了。

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视线好,这是不得不想的办法,如果不打开挡风玻璃,根本看不清外面的路。

另外,当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甘沟段,驾驶员们经常选择凌晨行车的办法,

因为当年的车子不行,中午行车,车子发动机容易出状况,在这段路上车子如果出毛病,那可是非常要命的事。所以当年,凌晨两三点爬甘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都说甘沟路段是死亡路段 魔鬼路段,这一次在我的手机上也得到了印证,走在魔鬼路段上,手机屏幕突然间开始变换颜色,然后又陆续出现花屏和雪花,真的好像是恐怖片里遇见鬼了一样,或者在这里接收到了外星电磁波的干扰,画面出现了明显的干扰效果,而且还出现了明显不正常的抖动,看来这魔鬼路段果然是名不虚传呀,今天跑这一段还真是见着鬼了。

刚才提到甘沟路段限速太严重,为此专家也给出了不能提速的全面解释,甘沟路段改造成分离式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后,甘沟山区道路大客(货)车限速 40 公里/小时,小型车限速 60 公里/小时。

由于行车道宽度 平纵面线形安全视距和路面设施等指标均按上述限速设计,车辆行驶速度突破限速要求,难以保证行车安全。

第一,行车道宽度要求不能突破限速。车道的宽度=标准车辆宽度(2.5米)+动态净空。车速越大,动态净空要求越大。车速小于60公里/小时的,车道宽度要求3.5米,大于60公里/小时的,车道宽度要求3.75米。目前甘沟路段,车道的宽度是3.5米,虽然车辆同向行驶,但存在超车的情况,车速超过限速,安全性就降低了。

第二,平纵面线形指标要求不能突破限速。车辆安全运行的速度与平曲线半径 超高横坡 纵坡和竖曲线半径等指标相关。目前甘沟路段平纵面线形指标较低,是按照相应的设计速度进行设计的,最小弯道半径仅60米,最大纵坡达7%,难以满足车辆超速行驶的安全要求。

第三,弯道路段的路面超高横坡要求不能突破限速。弯道路段的路面超高横坡的设置,其大小是依据行车速度 弯道半径车轮与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确定的。车辆实际运行的速度超过了设计考虑的速度时,车辆在弯道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增加,增加的这部分离心力需车轮与路面的横向摩阻力来平衡,而车轮与路面的横向摩阻力是很有限的,当横向摩阻力不能承担所增加的离心力时,可能出现向外侧滑事故。

第四,安全视距条件要求不能突破限速。目前甘沟路段还存在一些视距不良路段,由于山体的阻挡等原因,通视条件不好,后车看不到前车,速度提高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五,路面设施也要求不能突破限速。公路交通安全护栏设施 交通标志的设计与车辆运行速度有关。速度越高,护栏防撞等级要求越高,标志板面要求越大,标志上的文字高度也要求越大。

如果甘沟路段限速提高了,目前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尚不能与之匹配,将会大幅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全程或分段不能突破限速的道理是一样的。鉴于上述原因,甘沟路段现有的设计标准难以满足全程或分段提速的要求,所以甘沟路段只能按目前的限速60来跑了。

大约下午18点05,我们终于走出了甘沟路段,因为严重限速,跑这一段高速真的是太痛苦了,眼看着前方道路被拦住,原来这是托克逊165检查站,这在检查也很快,坐在车上拍照即可。

经过检查站好像是一个大车服务区,有很多的小饭店,没想到这里的温度已经39度,远比刚才山里要热的多的多,车窗都不敢开了,继续赶路吧。

再次走上G3012,现在应该是在托克逊县城了,从托克逊到吐鲁番,有一条S202最近,但导航提示托克逊县城过不去,得继续北行到S301的出口,然后沿着风城路再绕回到托克逊走S202。

风城路上有一处检查站,问我们说要去哪,我们说去吐鲁番,他说这条路是去托克逊的,去吐鲁番的话,倒车调头回去按大牌子上的方向走,不能进托克逊县城走那边的S202。

没办法,只能绕远走S301了,本来就不想绕远,现在不得不绕远,而且还更浪费时间。

从S301转到G312,这边路还算好走一些,今天这一路限速限的是最狠的一次,没想到去吐鲁番的高速也并不是很方便。

下午19点08,终于到达了吐鲁番收费站。走近一看这个收费站已经作废了,现在是一处检查站,停车检查行程码核酸检测证明,询问家在哪,从哪里来的,去吐鲁番要做什么,我说旅游啊,去火焰山啊,他说你们咋都去火焰山,看来我们前面那辆车很可能也是这么说的,经过检查都有点给我整懵了,正准备走上正路继续前行,没想到又被拦住,说这是大车道,还得退回去走小车道,前方还有检查。

先是拍照,然后继续询问,行程码核酸检测证明,验证车牌子拍照,检查大人的身份证,记录大人的手机号,然后还是问去吐鲁番干啥,我说旅游,去火焰山还去葡萄沟,这次特意加了一个葡萄沟,折腾了半天终于通过了。

进趟吐鲁番还真是挺不容易的,真跟《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一样,这不让走,那不让过的,还得还三番五次的检查,也许真正的魔鬼路段并不仅仅是指甘沟路段啊。

啥也不说了,马上就要到达吐鲁番了,那传说中的吐鲁番又是什么样子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传说中的魔鬼路段,G3012吐和高速甘沟路段,自驾游新疆09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