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丙戊酸钠对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增效作用显著

2023-02-28 15:47 作者:粤智康  | 我要投稿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 精神分裂症会出现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的障碍,虽然该病患者一般情况下意识清楚且智能基本正常,但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还会出现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减退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并给社会造成危害。系统的治疗及连续的药物控制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预防疾病复发。

以往临床中单独采用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一般,针对早期疗效不佳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复发患者而言,如何控制急性期症状、促进疾病痊愈十分关键,因此需要选择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在神经内科中丙戊酸钠常作为抗癫痫药物,有研究认为丙戊酸钠能够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增效剂。在此分享一篇发表在中外医学研究期刊的《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首发和复发治疗增效作用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首发和复发治疗增效作用差异。

方法

本次纳入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展开研究,根据疾病发作情况分为首发组(n=36)、复发组(n=30),两组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将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

结果

两组患者组间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PANSS评分、MoCA评分、PSP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8周后的PANSS评分、PS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增效作用显著,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安全性高。

丙戊酸钠作用机制:

丙戊酸钠进入到人体后能够在CYP450酶中的2C酶上起作用,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促使患者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传递增加,有助于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5-羟色胺受体的效应增强,因此可使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得到改善。

同时丙戊酸钠可将谷氨酸脱羧酶激活,并对7-氨基丁酸转氨酶进行抑制,有助于GABA的合成,并可对其降解进行抑制,增加脑或是神经末梢GABA含量,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减轻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的阳性及阴性症状①。

①注释: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分型是在精神分裂症谱系对这种疾病进行的分类。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等。阴性的症状主要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活动减退,其中一型精神分裂症是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二型精神分裂症则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前者预后良好,后者预后较差。前者对认知功能无明显的改变,后者可以伴随认知功能的改变。

来源:脑健康新视野


丙戊酸钠对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增效作用显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