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记忆与学习

记得昨晚看的Dr.Stone第15话,为了制造胺磺类万能药,千空瞬间冒出了十几个化学名词。万能的千空竟然一夜之间踏入了我未曾了解的科学领域,令我感到些许无力。看到弹幕“4年工业制药没白学”,突然想到此人看到千空所说的化学反应,大脑中肯定有印象—对反应熟悉。就像对于只学过高中化学的我来说,若是像酯化反应一类重点记忆内容,大概也会发出“高考化学没白学”的感慨。但这些化学名词,固然是遵循系统命名法,这是背后的规律。由此想到,我们的学习,难道真的就是主要靠记忆,难道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我,应该发展出更为高级的吸收知识的办法?
吸收知识,即把知识放到脑子里。记忆,则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论是傻瓜式记忆,还是用各种小技巧,如归类、找规律、便签条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的记忆某个知识,而其中有效的一步,就是记忆。
难道人类千百年来,一切学习的本质,都还是记忆吗?
是啊!记忆是基础,没有记忆,不论多高级的方法,一切都没有意义。
我想,大概能把记忆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记忆,例如真的直接记忆。用便签纸背单词、找出一串电话号码里的规律、联想法、挂钩法等等,都属于直接记忆。(有些书中甚至提到调用感官的骚操作)
第二种是间接记忆。(既然第一种叫直接,没什么好的名字,就叫间接吧)通过记忆一组需要记忆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记单词的词根、通过生活经验记物理定律(R=ρl/s,电阻大小和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类比法(勒夏特列原理和楞次定律、万有引力和库仑定律等等)、甚至还有更高端的操作,你看到这条定理就会觉得这很自然啊,就应该是这样写,由此薛定谔凑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雾)。也许你大概会质疑,这和第一种里面的找规律也差不多啊,我的解释是,这里的规律都是泛用性更强,甚至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而一串电话号码的规律则是碰巧存在,或是强加于其上的。
似乎第二种已经很高级了,在寻找规律上,我仿佛越来越懒惰,而更倾向于机械记忆—高三的真实写照。遥想曾经初中的民科时代,看到某个物理定律,都是极力向着自然的法则贴近。也许这样才学得扎实吧。
因此对于第二种记忆方式,我仍然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第一种里的归类,可以延伸为画脑图、做笔记等等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学习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千空究竟是有着极其天才,不同于常人的大脑,还是悟出了自然的本质,仅凭这一条规律遍历所有的科学?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有没有什么超越记忆的,更加强大高级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