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范文 |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范文
2022/ 全国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水范文
守正创新,各美其美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为“翼然”,或借鉴化用为“泻玉”,或根据情境独创为“沁芳”,可谓极尽“守正创新”之妙。回望当下欣欣向荣的中国,点点滴滴的变化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坚守和创新。
守正者,占有、挑选之谓也。
面对传统,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西方神话中,神创造一切,安排一切,且神不容置疑。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生存环境;女娲炼石补天,化解自然天灾;燧人氏钻木取火,方能控制自然;神农氏遍尝百草,结束饥荒时代;伏羲创历结制,中华文明由此开始;后羿弯弓射日,才有适宜天气。正是拥有这种勇于抗争、不忘初心的精神,中华文明才成为唯一保存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才能在近代遭受重大屈辱后迅速屹立于东方。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进而创造未来!
创新者,开拓、创造之谓也。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40多年来,深圳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套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力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闯出了一条灵活、多元、接地气的“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既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也是引领社会进行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闭门造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在发展的道路上,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行得更远。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们应述而有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探索新知,正确看待失败,尊重个性发展,以创新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
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是中国改革者身上鲜明的集体标识。从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到“剪开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从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到创立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正是由于他们的开拓创新,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面向未来,学习先辈经验,赓续开拓精神,为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责任。
“守正”诚可贵,“创新”价更高。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勇往直前,持续创新,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而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