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蓝莲花》之后。上期视频部分勘误及问答
勘误:
视频的11分18秒,“旭日旗”应为“日章旗”。自己在写文案时把这两种旗搞混了。
5分18秒,着(zhao)迷的音读错了。
有观众指出视频最后展示的蓝莲花手稿疑似铅笔稿。自己在制作时只是查询了丁丁诞生60周年展览会的相关信息,并使用了相关页面被称为“蓝莲花手稿”的配图。加上自己确实对美术缺乏了解,现在也不敢确定这些图片素材是否准确,会在今后继续进行查证。
对于视频中错误和不严谨的部分给各位观众带来的不好的观看体验,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在以后的视频制作中也会尽可能加大审稿力度,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问答:
Q:为什么“白雪”成了“米卢”?“汤姆森兄弟”成了“杜邦杜庞”?
A: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丁丁历险记》中文版大约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01年版出版的版本。该版本以英文版作为翻译蓝本进行二次翻译。“白雪”等一系列名称均来自此版本。但英文版本身为了适应英语语系国家的文化,对原作的修改甚多,例如杜邦杜庞在原版中实际上并非兄弟,埃尔热甚至没有表明过这两人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单纯的长得几乎一样而已。英文版影响力大,大部分《丁丁历险记》影视作品也都按照英文版进行制作(如广为人知的斯皮尔伯格电影版)。但实际上“米卢”“杜邦杜庞”才是更忠于原作的译名。200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丁丁历险记》也是根据法语原版进行译制的。之后的丁丁相关视频也会继续使用法语版的译名,一些较重要的有区别的译名列举如下(前英后法):
白雪\米卢
汤姆森兄弟\杜邦杜庞
卡尔库鲁斯教授\向日葵教授
玛林斯派克宫\莫兰萨城堡
红海鲨鱼\货舱里的黑幕
丁丁与流浪汉\丁丁与丛林战士
马德\舒赫(《货舱里的黑幕》中的重要角色)
Q:为什么《法老的雪茄》故事发生在埃及,却被称为“丁丁在远东”?
A: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法老的雪茄》虽然整个故事带有丰富的埃及元素,但故事的舞台横跨埃及、阿拉伯、印度三大地区,其中埃及部分仅占故事的不到五分之一。虽然这三个地点似乎都不属于远东地区,但本作最早使用的题目确实是《丁丁历险记:小记者在远东》,后来才改为《法老的雪茄》。加上本作故事和《蓝莲花》存在较强的关联,所以经常会被合称为《丁丁在远东》两部曲。视频中同样采取了这个习惯性的说法。至于为什么一部原名为《小记者在远东》的故事到连载结束都和远东地区没什么关系,这点就暂时无从考据了。
Q:为什么《法老的雪茄》作为《蓝莲花》之前的作品,画风却看上去比《蓝莲花》成熟许多?
A:目前市面和网络上主要流通的《丁丁历险记》早期作品都是在最早报纸连载黑白版的基础上进行重绘和上色的版本。其中有的作品修改幅度较大,如《法老的雪茄》和《丁丁在美洲》,有的修改幅度较小,如《蓝莲花》。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也许是由于《蓝莲花》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字,埃尔热本人并不会写中文,在进行重绘工作时也没有了张的帮助,为了不损害到好友的好友的绘画成果只能进行最低限度的修改吧(再次强调,此说法仅为个人推测,但可以确定的是埃尔热本人绝非不喜欢《蓝莲花》,不然他断不可能在数十年后创作出《丁丁在西藏》)。
Q:视频开头“西方私人俱乐部”里,最左边的那个小胡子眼睛男是日本人吗?
A:不是。此人名为道森,是上海租界的警察局局长。虽然故事中没有明确说明他的国籍,但从此人的名字、职位和对日军军官的说话方式来看,他绝对是个欧洲人。这一角色后来在《货舱里的黑幕》(旧译《红海鲨鱼》)中再次作为反派登场。
Q:《丁丁在苏联》在埃尔热在世时是否再版过?
A:有过,虽然埃尔热自己多次表示过对这部作品的厌恶,但上世纪60年代末,在之前曾少量发行的《丁丁在苏联》被炒到天价,加上盗版横行,埃尔热不得已在1969年同意发行了500册限量版,后于1973年开放再版。不过埃尔热还是守住了底线,终其一生都没有对这部作品进行重绘或上色。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上色版《丁丁在苏联》为Casterman出版社在2017年进行上色的版本,与埃尔热本人无关。(题外话:现在最新的中文和英文版《丁丁历险记》都没有出版全部的23本画册,中文版少了《丁丁在苏联》,而英文版少了《丁丁在刚果》)
Q:你是不是营销号?
A:?
如果各位有其他问题,也欢迎在本专栏评论区中提出。我一定尽可能的给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