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面基础的建议
几个相对实用的技术点
1价-关键点位特别是箱体(震荡区间)
2价-背离(可以看裸K也可以看均线或MACD)
3价-典型K组合(比如蜡烛图技术经典书籍中的内容)
4量
技术分析的意义(偏主观)
几个相对实用的技术点
1.关键点位特别是箱体(震荡区间)
箱体上下沿作为关键点位依然是特别强的参照,其他趋势线、通道线、均线之类意义都不如但可以根据不同交易体系作为辅助参照。箱体上沿支撑意义更强,箱体下沿压力意义更强,不过无论是上沿还是下沿,股价在其上是支撑位,股价在其下是压力位,并列高点或低点越多的上沿或下沿往往支撑或压力意义越强。相近5根以上的重叠K(30分以上,包括日K)往往在更小级别的K上有箱体,上下沿也有参照意义,也是一种快速识别较小级别箱体的非必要技巧。
止盈止损的关键点位可以同时参照不同类型的关键点位,包括均线、趋势线、缺口等。连续3个以上高点或低点形成的趋势线相对更有参照意义,与箱体上沿并列高点越多(或箱体下沿并列低点越多)越有效相通。
缺口的重要性不同位置相差很大,见《股价趋势技术分析》,多注意在箱体上下沿附近和其他关键位置的缺口,包括且不限于跳空突破箱体上沿,或跳空没有直接突破但大力度向上突破,在比较合适的市场环境下容易成为偏好,但环境不好的时候容易坑人。
2价-背离(可以看裸K也可以看均线或MACD)
背离,背离的意义主要是趋势可能反转的可能信号(常用的是MACD,BOLL),但更多的是预警和提示意义,背离之后趋势继续的很常见,趋势反转也不是一定要发生小级别背离。带结构的背离往往更有效,比如 上涨-横盘或下跌-上涨 的结构(本级别的横盘或下跌反映在MACD上则是黄白线回抽0轴,至少这样之后的背离才是本级别背离),后一段上涨(下跌)力度明显不如前一段上涨(下跌)力度,特别是出现典型反转K组合。
其他比较有效的典型情况比如,大涨幅之后的多重背离+典型反转K组合+大力度向下突破了某个涨幅较大后的箱体。
(《缠论》里的中枢之于箱体,背驰之于背离都是更狭义更严格的概念,如果搞不清不要随便用)
这个在作为超跌参照的时候可以辅助参照震荡指标(问题是大多数震荡指标不够好,仅为提及,不做推荐),但一定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知道在不同K结构下的有效性,且一定带上止损标准,宽泛应用胜率很低。
3价-典型K组合(比如蜡烛图技术经典书籍中的内容)
典型K组合,最重要的是典型反转K组合,比如高位阴包阳,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阴还直接向下突破了某个高位箱体。同一作者的《日本蜡烛图技术新解》比《日本蜡烛图技术》在功能分类上更明确,特别是专门归类趋势反转类型,特别细的K线组合名称没必要记,倒是可以多揣摩原理,其实有些较大级别的典型反转K切换到较小级别的K线图上去看就有背离。
蜡烛图技术经典书籍中的大部分内容更适合级别较大的周期,30f以下几乎可以无视,一般用于日线级别以上。同时短线等可以自己多总结其他图形,有效图形普遍有效,有些图形有阶段性的市场偏好,类似题材炒作的标签之一。
4量
量涉及的内容细究起来可能很多,因为前几点只是价涉及内容中的几个点,之所以这样编排内容主要是量围绕价去应用往往更有效,毕竟趋势最终是表现在价上,量更多是起到线索、预判以及确认价格走势有效性的作用。
越是关键点位的量越重要,量与量之间的相对关系重要性往往不亚于量的绝对值,非关键位置的量如果不是极端放大到一定地步或者极端缩小到一定地步不要加太多戏。另外量与K线综合的美感可以多熟悉,比如向上段初期的红肥绿瘦。
记住放量可以骗人,缩量不能,那么相对最不容易骗人的是缩量和缩量之后的放量,尤其是在关键点位上(量围绕价)。缩量的具体应用包括放量后短期缩量,区域缩量,量连续缩到极致等,很多时候放量有效不是因为单纯放量本身多有意义,而是因为前面缩量或者量区域性不大、又或者缩放量形成了特定结构才更有意义。有时候平量或放量不大也可。《股票魔法师》中缩量的应用就是一例。
技术分析的意义
1.直接作为相对明确的交易依据之一
本质上牛市和熊市本身都不能让人赚钱,或者说与盈亏没有绝对必然的关系,让人赚钱的是能让你账户产生盈利的价格波动,对于只能做多赚钱的品种,表现在技术面上就是向上段。所谓牛市只不过是大盘指数一定级别向上趋势的一种模糊说法,被普遍称之为大牛市的一般是周月线级别的主升。作为专业交易者,需要把握的是交易目标的向上段而不是模糊的牛市概念。技术分析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为了把握向上段或向下段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具体表现,包括更大级别趋势中的较小级别逆向运动,以此作为交易的参照维度之一,比如前文提及的具体技术点,结合其他依据综合判断。
2.作为不明确情况下可明确执行的策略标准,乃至交易体系构建的一环
但是,单纯根据技术分析的单一维度就足以判断准确的情况其实并不多,幻想单纯根据技术分析甚至单一技术指标获取暴利在复杂的市场里道理上就缺乏根基,这也是技术分析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因此对于专业交易者,除了要多维度依据综合参照外,技术分析的另一个甚至是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其他依据和综合判断不够明确的时候,利用技术图形相对有形因而可执行性强的特点,制定有利于自己收益风险情况且长期可重复的策略和纪律,特别是风险控制策略,其原则是在市场无限复杂和不明确中把握和掌控相对明确可执行的点,杜绝随意的交易习惯。
参照技术面构建买点标准的一个例子是,综合参照其他方面的前提下,买入点尽量在一个关键位置附近(箱体上下沿、趋势线或者均线),这样大部分时候可以明确的把关键位置的某个具体价格作为止损位。在远离关键位置的时候则可以根据均线等动态技术点(股价与均线的上下关系会即使变化)或者更小级别K线上的关键位置或典型反转形态设置止损位。这种策略是根据可重复可明确的原则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执行的标准和细节根据自己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当然这样一来就不要指望在精确的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在这个领域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指望总是精确地买在低点卖在高点的反而往往连踏实的稳定盈利都做不到。如果有明确的其他依据参照,使交易点也可以相对明确,自然就不必通过退而求其次的策略来规避风险,比如情绪上的交易点就有一部分几乎不需要参照经典技术分析。
以上同时也是构建交易体系的一个例子,卖点同理。灵活一点可以根据本级别K和上下级别的K一切参照,但买卖点参照的级别要一致,至少不能相差太多,在2个级别以内,一般K的周期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年线、季线(较少用)、月线、周线、日线、60分、30分、15分、5分、1分。多周期级别共同参照是实用技巧,比如较小级别K中力度较大背离或反向突破箱体往往是较大级别K中趋势反转的前兆,容易转变成较大级别K中的趋势反转结构。
比如买点按日线级别,卖点一般也按日线级别。以日线为基准级别,那么可参照的级别一般为,月线、周线、日线、60分、30分,对手新手,上下一个级别的周期级别就行,即周线、日线、60分。
(或周线、日线、30分,日线下一个级别是60分还是30分可以有不同角度,缠论所谓的日线可递归的次一个级别是30分,如果要按缠论最好熟悉缠论相应的具体技术点,及其所谓递归的具体意义,其按相差倍数差不多的可递归性质级别序列是月线、周线、30分、5分、1分,按这种角度则是只看上下一个级别,15分以下对于日线级别太小了。)
3.作为锻炼交易思维和交易习惯的可选择维度之一
如何合理运用具体参照是理性思维和学习研究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不仅限于技术面。比如MACD、BOLL等都是由均线延伸的技术指标,原理接近,反映的内容性质接近,甚至指标的一些基础技术点就是基于一条均线,比如默认参数设置下,MACD的0轴接近60均线,BOLL的中轨是20日线,即使改变参数也只是换了一条均线作为基础技术点。此类技术指标相互独立性很弱,叠加使用不符合相互独立事件增加概率的原理,自然也就不会提高交易的准确率,因此均线及其延伸指标一般只选其一,或者同时使用但都只参照它们相互独立的点,当然,此类技术指标完全不参照也可以,其他相互独立性性较弱的技术指标同理。
原则上不使用对编制方式没有一定理解的技术指标,不理解其原理就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的具体参照,这是一种理性上的盲目。虽然这一领域确实存在一些目前看来难以用语言完全准确描述但似乎有效性不弱的东西,比如对技术图形的审美、即时盘面秒级别动态、个股表现的强弱判断、情绪品种的气质判断等。即使是这些相对模糊感觉,也不是迷之自信下可以盲目利用,至少看看自己在市场中对应大量样本是否有具体方面可接受的准确率才可参照,否则在把这种感觉的准确率提升到一定地步之前应该暂时放弃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交易依据(为了提高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练习可以)。比如对于短线,历史总是重复,只不过不是简单重复,如果有一种很多短线品种都有局部相似的临盘感觉而且事后确实能得到市场的局部或整体验证,那么这种感觉的准确率即使难以用语言描述大概率也够得上有效参照的标准,否则最好怀疑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擅长,盲目笼统的对标类比不但不会增加胜率且容易形成误导,如果是纯粹跟风同样较大概率是别人的陷阱。其他任何交易依据同理。无论是技术面、基本面还是情绪,即使是曾经经过主观检验的依据其客观有效性也只是相对的,可能根据检验方式、市场阶段变化或者运用范围需要调整。比如技术面对于做包括基金在内的较大级别的趋势波段参照意义更强一些,对于短线也有用但用处比较具体,情绪化品种上宽泛地照搬使用失效的很多。
至于没经过自己理性上独立判断的纯粹跟风交易无限接近于赌大小,浪费了市场可多维度参照的立体性。总之根据理性思维,未经市场具体检验的交易依据不值得参照,更不用说基于此进行交易行为。
技术分析作为可具体参照的维度之一,对其研究思考的过程可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交易习惯,这点可以看个人偏好选择值得自己提高的任一交易依据维度进行深度锻炼,而技术分析只是可选项之一。
篇幅有限以上只是一些笼统思路,甚至没有罗列市面都能找到的基础内容,比如做趋势有些人喜欢用的口袋支点(《像欧奈尔信徒一样交易》),本质上接近一种特定的箱体,只不过除了箱体的普遍意义外还有更具体的特定技术点。其实每一块内容都不是很简单,本身不是专业做不需要太纠结精细或者高胜率,粗略掌握要点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改善即可,掌握和运用情况因人而异。
关于基金:适合非职业没有时间一直看盘,做30分或日线以上的较大级别。市面上建议定投的很多,场内场外都有,篇幅有限。
建议即使是非专业的交易也掌握一点技术分析基础,效率更高同时回避大风险,特别是与大盘指数直接相关的基金,通过分析大盘技术面结合大盘平均估值的相对高低效率更高,即使是投有产业逻辑的板块基金往往也会较受大盘影响大,只不过可以更多分析直接相关的板块指数。
顺便,学习掌握大盘指数技术面,对大盘指数过去历史走法的熟悉很重要,不亚于对技术理论的学习,毕竟盘面痕迹是客观的,一切技术理论只不过是可用于把握客观的主观内容。
对MACD感兴趣,可以参考这个文件
https://pan.baidu.com/s/15Nj0i1uVBWTiq_-PCjoDqQ?pwd=hqyc 提取码: hq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