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资料精讲

2023-02-19 23:06 作者:公子麟冷  | 我要投稿

以下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资料精讲供大家参考

资料全称: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资料精讲部分摘录:

1简要回答价格机制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2008、2009、2010研]

答:价格机制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市场通过供求双方在价格上达到均衡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斯密的重要观点是,价格会自发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和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市场在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时最大的优点是: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2)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以上是价格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市场作用的最主要的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时也存在着消极作用,会导致市场低效率。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这些都会影响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出现低效率。不过,总的来说,价格机制还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2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些”,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

答:这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选择了某方案,后果如何,至于是否应当做出这种选择,则不予讨论。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而不做另外的选择,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例如,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各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大一点好,因为这样会给人以刺激,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小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体现收入均等化原则。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资料精讲

3哪些因素会影响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深圳大学2012]

答:影响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物品价格水平。一般来说,一种物品价格越高,卖者提供的数量越多;反之,卖者供给量越少,其表现为商品供给量沿供给曲线移动。

(2)投入品价格。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投入品价格越高,卖者成本越高,物品供给量越少;反之,物品供给量越多。

(3)技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卖者利润,从而增加供给量。

(4)预期。卖者的物品供给量还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卖者对未来预期看好,如预期价格上涨,则会增加物品供应量。

(5)卖者的数量。若市场上卖同种物品的卖者很多,价格相对较低,单个卖者会减少供给,反之,则会增加供给量。

4市场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工业大学2006研]

答:供给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的数量,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影响市场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具体包括:

(1)投入品价格,即生产成本。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技术。技术进步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3)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从而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从而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卖者的数量。当卖者的数量增多,市场中产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多。

5税收的代价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09研]

答:对物品征税的结果是使该物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都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减少的总量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被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税收带来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使卖者少生产,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也就越大。但由于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税收收入不会一直增加。开始时,税收规模越大,税收收入越多。但如果税收规模达到足够大时,税收收入就会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

>>>本文为多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资料精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