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里荒土藏乌金(第20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高三组)

2023-02-19 23:06 作者:银风伊行TBC  | 我要投稿

百里荒土藏乌金 早已是清晨,咣当、咣当,一列列黑皮火车满载着家乡的特产,从马路边上的火车轨上飞驶过。看着逆风而行的火车,我就知道离家乡不远了。“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家乡总是温暖的,在公交车里抬头仰望正午的太阳,暖暖的阳光洒在车里,空荡荡的车厢里多了一丝暖意,低头抱着满满当当的书包,感受着家乡的温暖。十里麦田里的守望者弯着腰,收获着承载了一年辛苦汗水的麦穗,遥望着几十里外繁华的县城。 “季绫超市有下的吗?”公交车的售票大娘开始了每站一次的呼喊。我立即举起我的手,乘着公交车缓缓刹车的惯性,大跨步的走到前门。“谢谢大娘!”冲出门后我大喊着。公交车缓缓启动,又与那个黑色的列车迎面相呼,驶向远方的偏僻矿山。 遥想四千载,它是齐鲁大地上唯一一座裸煤矿,鲁国国君御驾亲征,来到这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拾起一块块黑色的石头,交给自己的亲信,派人世代驻守,开凿乌金,以度寒冬。那一块块煤炭,为当时贫苦的百姓送去了温暖,更为他送来了千年的历史。 秋风瑟瑟,太阳走过山头。走进小镇,依然是那衰败的风景,看见并不繁华的街道,遥想着千年前的繁华,更遥想百年前的磨难。百年前济宁商人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这一片小镇的人民召集起来,将他们各自采煤了产业统合为一家大公司。他们第一次为了国家,开采出一筐筐乌金,化为熔炼精兵利器的烈火,为民族的独立而劳动着。 树叶飘落,太阳走过头顶。走近一座石塔,那是汶河的守望塔。粗糙的墙面,破碎的塔顶,流出了英雄的血泪。七十多年前,他们为家乡、为国家而战,抗击侵华的倭寇,用自己的血,书写了家乡的荣光;用自己的泪,流淌出儿女的情长;用自己的魂,护汶河人民的平安。一车一车煤炭,在那时运出,保住了“八路军、新四军们”的温暖,更守住了宝贵的军火生产线。他们再一次为了国家劳动着。 菊花灿烂,太阳走近山头。走过一条土路,那是毛主席六十年前走过的路。他心念人民,承诺一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走过那条路时,两旁都是荒芜的土地,因为采矿的污染,庄稼年年都长不好。但现在,路的两旁都是金黄的麦田,喜看稻菽千层浪,听取蛙声一片。他们听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励精图治,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更让一位位民众走出矿山,继续在其他地方书写他们的荣光。 号角吹响,山头只剩红昏。来到大礼堂前,这里是新矿百年的庆祝地,更是新矿经过二甲子历史的见证者。颁奖台上,他们走过的身影我依然铭记。快看,那是张叔叔,他在那一次地热波冲击中救下了他的工友;呀!那是赵大娘,她起早贪黑,只为下井工人能吃上一口热饭…… 太阳已经落下,夜空星光点点。一百二十年的时光,见证了一山人民的兴衰。几年前,党中央发出号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点。矿山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转变经营战略,大力发展非煤,注重外向型经济的开拓,走向了世界市场。千米以下的煤已经不能开采了,小镇也失去了往常的生机。虽然乌金已经没有了,但依然有他们,只要有他们在,我相信,小镇一定能重回千年前的繁华。 低头看手腕上的手表,应该要回去了。外边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推开大礼堂的门扉,扣雨落珠,跨过木制的低栏,穿过寻常小巷,纵使脚下是青石板,也依然踏出声音;纵使前路是黑暗,也要用乌金做火把点亮。仰望星空,历史与现实呼应;俯拾朝花,作为青年应努力奋斗。惟愿家乡平安繁华,百姓富足;更祈家乡的乌金,能照亮更多的人。 百里荒土穷乌金,更藏乌金。

这一篇文章是我参加20届叶圣陶杯的参赛作品,获得山东省省级三等奖,是一篇写家乡的小散文,模仿的梁衡的文化散文,突出一个精神的海拔,拙作一篇,还请大家斧正

百里荒土藏乌金(第20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高三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