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扮演学者”与“扮演信徒”

2023-03-11 19:13 作者:狐狸本杰明  | 我要投稿

  理论学习,有两种常见的陷阱:“扮演学者”与“扮演信徒”,这两种误区的本质都是学习的人将学习视作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将学者或自己当作上位来看待。前者是将自己当作上位,初读几句就觉得自己得其要领,又有与学者理念上的认同,故干脆把自己当成那位学者的代言人,再读几句甚至要把自己当成那名学者;后者则是把学者当成上位,准确来说是他们的精神父位。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学者是仅供瞻仰的偶像,不去抱着科学的态度学习、分析学者理论中的长处与弊端,而是把他们当作被社会话语体系所高度认同(即赋予高价值)的客体,并试图从这种高价值中寻找依赖,如同信徒依附偶像一般。

  任何理论都附带有理论之外的观点、意见、暗示或伦理要求,这些可以来自于社会赋予,可以来自于学者实践,可以来自于学者自身的生平。“扮演学者”是忽略了这理论之外的种种,正因为他们忽视(应该说由于没认真研读所以不明白)了理论附带的伦理要求,才能肆无忌惮地让自己取代理论家的位置,进而实现让自己的伦理标准取代原学者的伦理标准,达到以自己的标准主导他人的目的,同时也对理论的曲解越来越深。“扮演学者”的狂热者往往好为人师、夜郎自大且根本上学艺不精。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们就像曲解原教义的异端,以此获取在精神上压制他人的快感。狂热者们以自己为出发点和伦理基准、打着原来学者的名号,发展自己的“学术教宗”,更有甚者,将多个理论体系中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部分东拼西凑在一起,美其名曰自己的理论体系,企图将自己彻底转化为偶像。

  而“扮演信徒”,则是过多的注目于理论之外的种种。正如前文所说,他们将学者当作自己的精神父位,希冀依附于他们理论之外的价值来自证自己的价值。“扮演信徒”这不重视理论本身,所以才要把理论原封不动的复述,以求用学者的思想压制他人。你可以从理论信徒中找到原教旨主义者,找到认为讨论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夺的人,找到过度慕强者等等。

  对于“扮演学者”,应当在宣称自己是某某主义者之前掂量自己能否担当得起理论之外的伦理要求,而非将拾人牙慧当手段,以精神虚荣为目的。自己没有与理论相匹配的伦理道德,就会将理论阐释变成在道德高地上指指点点,而这种异化正是对理论本身的伦理要求的忽视造成的。

  对于“扮演信徒”,用科学的视角支撑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一味把学者的每一个字都当成拐杖,最后对任何人的观点都会人云亦云。“扮演信徒”者会在这种对高价值客体的依附中消解自我的价值,最后即认识不清理论的真意与真正价值,也无法达到自证价值的目的,即所谓邯郸学步者。


“扮演学者”与“扮演信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