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二次作业

2022-05-16 10:51 作者:泊在荆中戏水  | 我要投稿

1、写一首歌颂母亲的诗

恩母爱

张毅飞 

养育有度,吾念于身。

母爱无边,子怀于心。

母不在旁,心感怀念。

子不在边,情传千里。

养子之恩,刻与体肤。

爱子之情,印于心间。

羔羊跪乳,乌鸦反育。

及子长矣,爱母愈深。

壬寅年四月十四作

2022.5.14 


2、《沁园春·长沙》如何赏析 

  赏析一首诗,我们要首先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在1925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开始,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相继爆发,湖南和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气氛日益高涨。但是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共中央同意,1924年年底偕杨开慧从上海回湖南疗养。组织了20个多个农会,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始了革命事业。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在国共合作的大好革命形势下,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1925年9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因政府事繁,不能兼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职事,于10月5日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赴广州上任途中,在长沙停留之时,重新游历了橘子洲头,看到深秋时节的橘子洲头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橘子洲的景色,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用恢弘大气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的壮阔图景。而上阙的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毛泽东对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的期望。照应了当时对于国民大革命已经开始,毛泽东前去代理宣传部长的背景,也体现了毛泽东对于革命的关心。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通过对战友和自己的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表达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的英勇斗争精神。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的气魄与决心。


3、《菩萨蛮·黄鹤楼》的写作背景 

《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在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1927年4月11日,国民党的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第二天,又向罢工示威的工人们开枪。在长沙,5月21日,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作出了退让,取消了10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泽东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 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曾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中所想。所以,这首词创作之时,当时的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的挑战。当时北伐虽然已经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当时军阀和各种地方势力依然存在。同时,当时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共产党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与挑战。这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二次作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