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5.2.2 道德(2)

2022-11-09 10:0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社会中就没有统一的道德,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把体力劳动看作是最大的耻辱,把买卖,鞭打,甚至屠杀奴隶的行为看成是合乎道德的,把奴隶的逃亡和暴动看成是极不道德的;与此相反,要求解放的奴隶则把逃亡和暴动看成是合乎道德的。在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西方是基督教的道德,在中国则是封建礼教。所谓“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被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说成是天经地义、永世不变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是维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受着封建道德的严重压迫和束缚,同时农民在劳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念,例如勤劳、勇敢、艰苦朴素、济困扶危、互助友爱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它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曾经以要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名义,推动人们起来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的财产私有权为基础的个人发财致富的要求的反映。它在结束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后,就只是要求把个人的利益建筑在别人受痛苦的基础之上,它表现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等等。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是资产阶级的真正的道德标准。马克思说得好,资产阶级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恶劣的、不诚实的、没有良心的、没有头脑的人,可是货币是受尊敬的,这就是说,它的持有者也是受尊敬的。货币是最高的善,这就是说,它的持有者也是善的。此外,货币使我免于作不诚实者的麻烦,        所以事前就认为我是诚实的。”[1]这是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道德的极深刻的揭露。目前,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日益腐朽相适应,现代资产阶级在道德上已经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穷奢极欲、虚伪、奸诈、诲淫、诲盗、谋杀等等现象充斥整个社会,它甚至公开提倡非道德论。

  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标准,它以个人或一定集团的情绪、愿望、爱好和利害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观,实际上是抹杀道德的非道德论,是为着替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作辩护,企图为帝国主义的罪行作出“合乎道德”的解释。

  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都以自己的道德观念评价别人的行为。但是,道德是有客观标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历史上,人们的行为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马克思主义肯定道德规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并不否认道德本身的发展和继承。先进的阶级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他们的道德观念总包含有一定的积极内容,这些内容被以后的先进阶级所继承和发展。劳动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是在他们世世代代的劳动和解放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注:

[1]《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41页。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5.2.2 道德(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