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周启蒙|除了看秀,在时装周上非业内人士还能看什么?

本系列文章节选于冷芸在知乎电子书上发表的《吃瓜群众的时装周围观指南:1小时修炼你的时尚sense》。如果你希望阅读全部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登陆知乎查看。

时装周启蒙|除了看秀,在时装周上非业内人士还能看什么?
除了看秀,其实非业内人士还可以在时装周上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看谁坐头牌
如前所述,时装周并不对外开放,观众都是通过品牌方及时装周组织方邀请的。所以,出席嘉宾名单特别是头排客名单每次都是秀场的重头戏——品牌方很关注;时装周组织方会很关注;媒体会很关注。时装周每次的安保措施也很严厉,也与这些观众的身份有关。特别是诸如一线的CHANEL、DIOR、 LOUIS VUITTON这些奢侈品的走秀,不仅观众规模最大数量(大多数品牌观众规模数在300-500人间;他们则在2500人之间)。

观众除了有工作要做的媒体编辑及买手外,就是各路明星。近几年随着网红、博主、自媒体的走红,他们也开始加入观众团队。
时装周的排位是极其讲究的。如果排错对于品牌公司来说会是致命性的错误。通常来说,头牌座都是一线媒体及一线明星为主。在头牌位置中,最好的位置是中间的位置,也是看秀最佳的角度。这些位置,通常由好像Vogue美国,比如Anna Wintour及一线明星所占据。

位置与媒体所代表的国家也有关系。通常欧美国家的媒体所占据的位置好过亚洲去的媒体。这主要还是因为就全球而言,时尚圈内目前还深受欧美媒体的影响。
位置还要考虑到把彼此的“竞争者”分开,不能让他们彼此打照面。这种避免直接冲突的模式在时尚圈很普遍。在时装杂志上的广告页,某些品牌会强调不能和某些品牌的广告挨着;在商场里,某些品牌则忌讳与某些品牌做邻居。总之,时尚圈是个很讲面子的场所。
在中国的时装周上,情况略有不同。最重要的位置不是留给媒体和买手的,而是留给官员的。比如行业协会官员,当地政府官员等。这也算是个中国特色。曾经出现过国内官员去国外时装周看中国品牌的走秀,碰到国外公关公司与中国品牌争执最好的位置究竟是留给最重要的媒体还是中国官员的问题。

“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

看品牌特色
很多消费者都热衷于追大牌,不过可能大多数人并不明白大牌何以成为大牌。追逐潮流元素是时尚的本性,但同样都在追流行元素,优秀的品牌总是能将结合自己的品牌特色与流行元素融合得很好。
下面几张图片则是以这两年非常流行的阔腿裤为例。大家可以看到,同样是做阔腿裤,但是下面的品牌们不没有把阔腿裤做成千篇一律的款式,而是各自作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DVF最让人爱的当然是她那经典的印花针织包裹裙,如图1。所以印花是DVF品牌的一大特色。这里,DVF则利用自身的品牌特性用印花做了一条高腰、超长阔腿裤。

GIORGIO ARMANI一向简洁、干练,最适合爱好时尚的职场女性。所以,这里的白色阔腿裤依然没有脱离这个原则。

CREATURES OF COMFORT是美国一家时尚偏休闲风的品牌,牛仔是休闲的常用面料之一。所以这家品牌用牛仔布开发了一款阔腿裤。另外,这种七分裤长度也显示了方便走路的休闲风格。(如果要阅读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详细了解“中小微鞋服饰企业管理课”
”

今天我们谈的“除了看秀,在时装周上非业内人士还能看什么?”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与大家聊下一个话题,感谢大家阅读。
关于《吃瓜群众的时装周周围观看指南:1小时修炼你的时尚sense》
非常感谢知乎电子书能够为我提供这个与大家分享时装周主题的机会。长期以来,时装周对大众而言,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很想看,却又看不懂。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您了解到,其实时装周一点儿也不难以理解。在这本书中,您将了解到:
时装周是如何诞生的?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四大“时装周诞生在这四座城市:纽约、巴黎、米兰与伦敦?
除了“四大”,世界上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时装周?
流行趋势是人为操纵的,还是自然发生的?普通人如何从时装周中获取流行趋势?
普通人怎样可以从时装周上学习穿着,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除了看秀,在时装周上非业内人士还能看什么?
参加时装周的品牌是想参加就可以参加吗?参加一场时装周T台秀的费用大概多少?
中国(大陆)有自己的知名设计师及品牌吗?他们中有谁参加过“四大”时装周吗?
我希望通过以上的分享,您不仅能够从此看懂时装周的发布会,从时装周中自学捕获流行趋势,搭配技巧,还能了解到时尚从来就不仅仅是关于穿衣打扮,或者只有对人体的装饰作用。时尚确确实实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战争、文化、艺术、经济、环保、科技等方方面面。无论您来自哪个领域,我都希望您发现,时尚离您一点儿也不遥远。
我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书,您能对本土的中国时尚及中国设计师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中国本土设计师从20世纪80年代就希望能获得中国大众的认可,而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大众认为中国没有什么好的本土服饰品牌及设计师。能够为大众所认知的依然主要是国外品牌。而事实上,中国本土设计师及品牌发展得非常快,他们非常需要更多大众的关注与认可。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特意避免了大众可能生疏的专业词汇及学术风格。我希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大家既学习了知识,也能够享受这段阅读时光!
感谢您的阅读!您阅读后若有任何疑问或者感想,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
【参考文献】
本书部分内容曾出现在本人在知乎问答里的解答;以及本人为BoF时装商业评论撰稿的文章《中国时尚商业简史》。
Breward, Christopher and Gilbert, David ed Fashion's World Cities (Cultures of Consumption Series), Bloomsbury Academic .
Coleridge, Nicholas (1989), The Fashion Conspiracy: A Remarkable Journey Through the Empires of Fashion, Harpercollins.
Givhan, Robin (2015), The Battle of Versailles: The Night American Fashion Stumbled into the Spotlight and Made History Flatiron Books.
Merlo, Elisabetta (2014), Moda italiana: Storia di un'industria italiana dall'Ottocento a oggi. [Italian Fashion: The Story of an Italian Industry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oday]. Venezia : Marsilio.
Kawamura, Yuniya (2004), The Japanese Revolution in Paris Fashion (Dress, Body, Culture), Bloomsbury Academic.
Schweitzer, Marlis (2009), “American Fashions for American Women: The Rise and Fall of Fashion Nationalism”, in Regina Lee Blaszczyk ed. Producing Fashion: Commerce, Culture, and Consumer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teele, Valerie (1998), Paris Fashion: A Cultural History , Bloomsbury Academic.
Tungate, Mark (2012), Fashion Brands: Branding Style from Armani to Zara (第3版),Kogan Page.
本系列文章节选于冷芸在知乎电子书上发表的《吃瓜群众的时装周围观指南:1小时修炼你的时尚sense》。如果你希望阅读全部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登陆知乎查看。
编辑/整理:Eroll Duan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