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当施小炜老师来做客时我们聊些什么?”(文字版)
看有人说想要看施小炜老师的,就上传啦。(发现这个我拖了好久没更新)
比较适合在电脑网页上看,可以各取所需(嘿嘿)
施小炜老师经常写诗发表在公众号:暗疏郷客施小煒诗词
对诗词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老师,专栏的图片也是施小炜老师的帅照。
本专栏的内容已经过授权。
施小炜老师回答书友的问题如下:
您心目中的村上形象是怎样的?
您如何看待所谓村上的文体?在翻译村上作品时,您会将保留文体的氛围和感觉而作为重要考量吗?
村上的坚持长跑与他作为小说家作品高产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呢?这种从身体到心理上的超强专注度对小说家的创作意味着什么呢?
(提到村上)在翻译之外开始从事别的领域如写作或别的什么,然后遭受到同样闲言碎语,您会如何处理类似的境遇和采取怎样的心态?
翻译村上春树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理解村上“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可放过,总而言之就是要准确地翻译文章”的翻译观和“只消有充满偏见的爱”的被翻译观之间的矛盾的?
请问老师最喜欢村上的哪部作品?您第一次阅读村上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自由环节(看了五个问题,不看的也没兴趣看自由环节了,哈哈哈哈哈)

“当施小炜老师来做客时我们聊些什么?”活动全纪实(文字版)
时间:2021年12月14日13:30—14:30
主持人:遥
嘉宾:施小炜(翻译家,村上春树《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译者)
海报设计:言
小秘书:牛河欧阳&Blue朱
活动场地:村上春树书友微信群
既定问题提问者:(号码牌持有者)
1.@Jacques. (@柔石 代)
2.@裱画店老板
3.@斯普特尼克
4.@T.F
5.@柔石
6.@番茄叫小番 (主持人代)
自由环节提问者:
7.@浮生绘尘世
8.@zz
9.@NHK收费员

全程记录:
欢迎仪式(这里就不删了,给大家代入感)
柔石:欢迎施老师
Eva:[欢迎]
金丹青:[动画表情]
遥:同学们,施老师来了。
徐晓阳:[动画表情]
任蓓:施老师好!!!
遥:好吧,没用正式通知已经开始列队欢迎了。
烨伊:施老师好!!!
小叶子:施老师好!!!
彭少君:欢迎施老师莅临村友会
侑皋:真的来了?
Blue_:施老师好!!!
彭少君:[欢迎]
尘香明日城:施老师好!!!
施老师:各位朋友好!施小煒鞠躬
斯普特尼克:施老师中午好,欢迎到来
裱画店老板:欢迎施老师
Jesse:施老师好!!!
yln:施老师好
初美:施老师好!
魚:敲起锣来,打起鼓,热烈欢迎施老师~
牛河:施老师好!牛河恭迎!
Witt:施老师好
小川:欢迎施老师
小川:[鼓励]
施老师:感謝感謝!朋友們太熱情了
浮生绘尘世:施老师好!!!こんにちは!!!

遥:好的,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有请施老师给大家正式打个招呼吧。
于北啊:[动画表情]
浦岛太郎:如何用音頻?不好意思
魚:啊?加入不进去
遥:稍等。
魚:人数已满
任蓓:加不进去+1
陈盛臻:是有人数限制吗 那我先退出来
於晓琴:施老师好
斯普特尼克:姚老师正在沟通交流方式中
アイスくま:施老师好!!!
裱画店老板:如果施老师语音更好,推荐腾讯会议
裱画店老板:可以多人在线
zeng:老师好!我爱没有色彩的多崎作!
アイスくま:我都爱!
鲜割青草:大家先别着急!等待姚老师沟通
施老师:(语音)就我这样说,大家可以听得见吗?
裱画店老板:听到
zeng:可以
zz:施老师好,希望施老师能重新翻译村上全套(小子,你很有想法,哈哈哈)
裱画店老板:非常清楚
小叶子:可以
魚:可以~
顾少:[可以]
牛河:可以!
柔石:OK啦
遥:
OK,辛苦施老师调整了一下。
zeng:
施老师翻译全套!+1
遥:
回到活动中,时间施老师答应给大家补齐了。
施老师:
(语音)嘿,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施小炜,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在网上聊聊天。自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啊,我感觉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最起码是这个交流方式啊,都被迫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位朋友可能很早就习惯用这样一种网络的方式与大家联系,与大家交流。但是我呢,实际上是在新冠肺炎发生之后,先是网上教学,然后呢还有一些网上会议,才学会的这么样一种用法。
小叶子:我已经坐好了
施老师:
(语音)对于我来说,跟大家相比,大家应该是使用这种文明利器的先驱啦。这个总而言之,我也得奋起直追,能够做到哪一步,我自己也心中无数啊,但是总而言之,非常高兴。当然能见面最好了,在无法直接见面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我觉得非常的开心。今天呢,我是竭尽所能啊,尽量回答大家的提问,但是答得好还是答得不好,我自己心中无数了,好,谢谢大家。
姚老师您看这样可以不可以。
遥:
非常好,辛苦您了。
遥:
那么我们进入第一个交流环节吧。
施老师:
(语音)那么,要不我们就开始回答大家的提问好吗,谢谢啊,哪位先来。
裱画店老板:
施老师不必介意,感谢您百忙中来这里给我们分享

1号(代问)
5号柔石:
施老师您好!很荣幸我代表今天的1号提问者Jacques请问施老师:您心目中的村上形象是怎样的?
遥:
有请1号号码牌持有者上线。@5号柔石
遥:
嗯嗯,柔石代为提问,1号在考试中,无比遗憾。让我们祝1号同学考试顺利,一举拿下高分。
施老师:
(语音)谢谢提问,我心目中的村上形象是怎样的啊,就是说我跟村上春树先生从未见过面,尽管是有校友这么一层关系,但是呢,我去早稻田大学和他离开早稻田大学之间已经相隔了很长的时间。而我在留学期间呢,主要是做这个日本的近代文学研究,按照我们中国说的,就是现代,而不是当代文学研究。所以呢,跟他是,就是说没有,第一是没有直接的交往,第二是在日本期间对他没有进行过研究。
不过呢,我在日本期间也写过一两篇小文章登载在国内的报刊上面,报纸上吧,《文汇读书周报》上面,对他的一些新作进行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吧,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我的感觉是村上春树先生啊,此人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一个人,尽管他自己在多处文章当中有曾经多次否定与意志有关无关的这么一种议论吧。此人我感觉他可能身材不是很高,但是仍是很结实。对自己的身材,他在作品当中曾经有过描写,就是所谓的这种跑者的身材啦,身体很健康。我也曾经开过玩笑的,因为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它好像是一定要颁给活人的,所以越是高龄者,越有可能优先获颁诺奖。
诺奖的历史也并非完全如此了,但是假设要比长寿,比健康的话,我觉得在这个世上所有的作家当中,村上春树大概可以拿冠军。
我觉得此人脑子非常聪明,而且对语言呢,他有一种比较敏锐的一种感受力吧。比如说英文,他并非专业学习英语出身,但是他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能够阅读英语的原文小说,这在日本的英语教学当中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但是有一点,日本的英语教育,很有点应试教育的这种感觉,它有一个大好处,就是对阅读力的这个培养比较关注,比较看重。
遥:
施老师:
(语音)大概是得益于此,那么当然还有更多是他自己自学的成分,所以他早早就开始阅读,主要是美国的小说。而且呢,我也听到过一些他用英语回答interview的一些录音,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就是对语言,毕竟是个作家,作家往往可能是对文字是有他的这种特殊的感受力,那么村上春树可能更加立体一点,不仅是文字,他对包括声音在内的这种语言也有比较特殊的感受。
施老师:
(语音)再一个就是我觉得可能所有的作家也许都是如此,尤其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啊,有一种持之以恒的这样一种精神力与体力。这点我觉得村上春树尤其具有代表性。然后他对文学的追求也有与很多日本作家未必完全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日本对于文学有两个界定,这两个界定甚至还跨越国际,大大的影响了我们中国,一个叫做纯文学,一个叫做大众文学,或者叫做通俗文学,这两个概念其实对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影响还是很大的。
啊,我觉得和芥川龙之介相比啊,或者跟这个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日本的战前的那些作家相比,可能到了村上春树他们这一代,他们对世界文学的视野可能比从前还要更加宽广许多。当然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它面向世界,包括像芥川或者以芥川为代表的战前的那些作家啊,芥川当然是早早就过世了。所有的日本的战前的这些小说家们、诗人们,他们都有一种非常广阔的一个国际视野。
这一点就说,可能和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或者现代文学比,现代文学还好一点,和我们当代文学,尤其是那段特殊时期之前的文学相比,可能就是说在文学视野,创作视野上面,可能他们要比我们稍稍啊,甚至可能不只是稍稍的,相当的要宽阔广阔一些啊。
我也不知道这样回答可以不可以,各位朋友觉得怎么样,欢迎随时提出批评,拨正方向,然后呢,我尽量能够回答得周全一点。
谢谢这位提问。
遥:
谢谢施老师,非常详尽并且延伸到背景知识的一个回答。
施老师:
好像每次只能錄60秒?
遥:
对的,最长60秒。
施老师:
就是。
遥:
有请@2号Tamaru 号码牌持有者。
柔石:
感谢施老师!

2号Tamaru:
施老师下午好,非常喜欢您翻译的《1Q84》,平行世界的玄幻和空灵感在译文中得以很好的保留。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所谓村上的文体?在翻译村上作品时,您会将保留文体的氛围和感觉而作为重要考量吗?感谢施老师分享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
施老师:
(语音)其实,我对村上春树的印象可能是很片面的,尤其是我刚才的回答,好像只是谈到了某些方面嘛,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提提的地方,但是呢我们还是待会有时间再说好吗,谢谢。
好,谢谢提问,关于村上的文体呀,我觉得是这样的,首先,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现当代文学的文体它有一个一致之处,就是大家知道,曾经在早年明治维新之后呢,日本人很苦恼于如何用新的一种,或者与其说是新的,不如说是能够表现或者能够跟得上这个时代步伐的一种文学语言去创作新的文学,这就是所谓的言文一致运动。言文一致运动有点像我们中国的白话文运动。
那么就说在此之前的小说呢,往往是用文言文去写的,或者是叫折中体,就是说作者的背景叙述,他是用文言,然后人物登场对话,用的是口语,那么后来就形成了一种完全口语化的文学语言,做的非常的彻底。所以从文体上来说,村上春树,他实际上是用非常典型的口语文体去创作小说和散文的。
那么总体而言,我觉得村上春树的整个文体应该是,首先他是走在明治以来的文学语言口语化的道路的延长线上,另外呢,当然他有他自己的特色。他的特色,我倒是觉得他的文体是相当的直白,容易理解,然后呢,当然也会使用一些这种外来的某些东西。
能够使用一些这种来自古典影响的一些表达,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白话文体的一个作家。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我们现在国内的读者们要求是比较高,比如说要求最好能够原汁原味地再现原文的这个文体和风格,其次呢,这个原汁原味啊,当然,我们这个宣传词上都说翻译的是原汁原味了,其实原汁原味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个非常理想的目标,我也愿意这样去做,但是呢,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矛盾的过程啊。
我以前好像也说过,只要你是一个表现者,或者说是一个表达者,作家也好,抑或是作为外国文学中介的这个译者也好,只要你去进行一些文字上面的写作,我想在写作这个概念里面把翻译也归纳进去。当然了,不加进去也没关系了,因为很多译者,据我所知,其实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了,写一些怎么说,各种各样的东西。像我这样的在大学里面教书的人,我除了做翻译之外,还得去写一些论文。
当然,如果我们用写论文的语言去翻译村上春树的话,当然翻译村上的假定他有论文的话,那是非常合适不过了。如果是他的一些创作作品,小说散文之类,用这种论文的文体去进行翻译,似乎不是十分的合适。
所以作为一个表达者,作为一个写作者,或者说作为一个学者、研究者,因为一个学者、研究者,他总归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去公开发表啊,大体是这样,否则的话,大家也知道,在中国的大学里面,恐怕不止中国的大学,就没办法混下去啦,不得已而为之,得去写一些东西。
这样一来,作为一个写作者,即将进行翻译工作的那个人,他势必会有自己的一个文体上面的某些特点。不说文体吧,就是说起码是有一种表达上面的某种习惯。那么是在译文当中把自己的习惯100%的给它带入进去呢,还是尽量抹消自己的习惯去设法再现原文、原作者的风格,或者说是习惯。这个呢,是每一个翻译者都避免不了的这么一个难题。
最理想的可能是尽量去表现原著的风格、原作者的表达习惯。这里所说的表达习惯实际上是我暂时用作风格的一个代名词了。但是啊,就是100%,同时还是怎么样去100%再现原著的风格,那就是100%的抹杀译者自己的风格。其实呢,这个是非常理想,但是可以说是不可能100%做得到的事,所以无论如何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脚出来,作为表达者的、译者的一些,说风格也好,习惯也好,都会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
这样回答可以吗?
2号Tamaru:施老师,这个问题回答非常让我有启发,非常感谢
2号Tamaru:有请下一位小伙伴吧
施老师:
(语音)我刚才注意到,我们这个PeterCat村友会有435位朋友啊,以前我也在不少场合做过一些演讲啊、报告之类的,包括在大学的这个大教室里面讲课,但是面对400多听众,这还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啊。

3号斯普特尼克: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向老师您提问,请问老师,村上的坚持长跑与他作为小说家作品高产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呢?这种从身体到心理上的超强专注度对小说家的创作意味着什么呢?
遥:
施老师,这是我们的3号提问小伙伴。
施老师:
(语音)谢谢这位朋友提问。村上春树啊,原来呢,开始长跑之前,他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健康的,这点我想各位朋友都有所了解啊,比如他抽烟、熬夜,跟他从事的这个工作也有关系,毕竟他是开酒吧的,所以往往是晚上才迎来营业的高峰,所以呢,他的生活不是很健康,然后呢,村上春树觉得,在他的第一篇小说成功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去从事创作。
(接上)并且是从事长篇小说的创作,他对长篇小说,怎么说,好像是有一种执着,似乎觉得一个小说家不写长篇小说好像不能够说是名副其实了。于是写长篇小说,他觉得这是等于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斗争啊,需要有体力,于是他就戒除了很多不健康的习惯,然后呢去坚持长跑。所以说坚持长跑,应该说是他目的性很明确的一个行为啦,就是要做一个体力充足、能够长期从事小说创造的这样一个作家。
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起码他自己是非常明确地意识到长跑锻炼身体与作为一个创作家的创作生命的长久,恐怕当中也包括高产,是有非常明确的一种关系的。所以说,应该说肯定是有非常明确的一种联系,他自己本身其实也正因为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开始去长跑。
村上春树他曾经说过自己怎么样去写小说,诸位大概已经对此是有所了解,因为他在自己的这个作品当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他起床很早,起床之后就会坚持写作,而且他曾经说早期为了练习写作,起先是用钢笔,后来是用电脑,强迫着自己面对着电脑一定要坐满四个小时,写得出来也好,写不出来也好,要坚持去写。这样一种应该说是专注度啊,应该说是很不一般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呢,他才能够,其实现在70多岁了,还能够继续创作。好像创造力、活力始终不见衰退,这与他的身体健康、体力强健应该是有着很明确的联系的。这是我的看法。
谢谢啊,这样回答可以吗?
3号斯普特尼克:
谢谢老师的解答呢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非常感谢斯普特尼克的问题 那我来接力下一个
施老师您好!村上提到当年他写作的同时,也积极从事翻译,但刚开始翻译的外界压力好像相当大,诸如“一个作家玩什么翻译嘛,唯恐天下不乱”诸如此类的闲话随处可见。——那么想问老师,您会不会倒过来面对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翻译之外开始从事别的领域如写作或别的什么,然后遭受到同样闲言碎语,您会如何处理类似的境遇和采取怎样的心态?谢谢。
施老师:
(语音)我稍微再补充一下,村上春树这个人非常有意思,我曾经前两天遇到一位写小说的朋友,就向他请教了一下,就我觉得村上春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说他写小说似乎是没有非常明晰的创作计划的,他逼着自己面对着电脑,每天写几个小时。照他自己的这个说法,似乎不是事先有准备,而是面对着电脑临时发挥,我也不知道这当中有多少的可信度。
不是怀疑这个作家,只是觉得这样去写作的话似乎比较艰难了,而且如何去保持他的一种作品逻辑上的这种连续性,假定真是这样去写作的话,我想村上春树真的是一个天才了。
好的,我们现在回答下面这位朋友的提问,就是说一个作家玩什么翻译呢,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这个说法似乎是有的,但是呢,我们应该首先确认一个事实啊,就是村上春树,其实他的这个对美国文学的翻译,比如他最早翻译的是这个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要早于他自身的小说创作,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就是他先开始翻译的,做了翻译之后再开始写小说,先有翻译,后有小说创作。
这一点是他自己说起过的,当然,他在成为一个著名小说家之前,他的翻译作品并没有问世,就是说没有发表。但没有发表不代表他没有进行翻译,他早年翻译的东西,在他得奖之后,成为一个作家之后,就开始在这个杂志上面被刊载出来,而刊载出来的作品,其实是有早期的翻译作品当中的很大的一部分,是在他开始小说创作之前翻译的东西。
所以事实是,再说一遍,他先是一个翻译家,然后才是个小说家。所以认识到这一点这个事实之后,恐怕我们就很难再去做出像刚才这样的指责,什么不务正业之类的这种指责。而且小说家从事翻译的话,我觉得并非不务正业,他自己曾经描述过他自己一天的这种生活方式,他早晨起来之后先写小说,然后出去跑步。下午干嘛,下午就是有翻译计划的时候进行翻译,没翻译计划的时候听听音乐、喝喝葡萄酒之类的,这样晚上早早就上床就寝了,所以翻译和创作对他来说有点并行不悖。
而早年呢,我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作家,一些大家,包括从鲁迅开始就是如此,他们同时都是从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学者,他们都有很好的外文的这种阅读力、理解力与翻译的能力,所以都做过一些很好的翻译。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当代文学的,或者说现代文学的这些创作大家们,也以自己的实际做法证明了翻译和创作并不是相矛盾相冲突的东西。
毋宁说应该是相互有一个互补关系的,这样一种,怎么说,互补关系的这样一种存在了。
从事翻译大家都知道,它是对某一部你所从事翻译的那个作品的一个细读过程,如果是一个创作家的话,我估计他应该,因为我自己不写小说,我只能猜测,他应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能够学到很多比方他所翻译的那位作家如何处理小说的这个创作,整个的这个行为,所以应该对他来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吧。
从中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啊。所以说我觉得小说家如果有可能从事翻译,当然是很好的,当然对于小说家来说,可能他的第一要义是要从事创作,在与创作不冲突的情况下,有余裕的话去进行翻译,因为翻译同时也是一个借鉴与学习的过程。
1949年之后,我们中国的很多小说家,尤其是在那段特殊时期,搞创作小组去写小说,因为我一直觉得文学创作是一个很个人化的行为了,几个人凑在一起,大家去写一篇小说,我觉得其实是蛮艰难的一个事情,但是在某一时期,我们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啊。但是它有一点,就是说1949年之后,我们很多新培养出来的作家,他们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的外语能力都比较弱,你让他们去进行翻译时,首先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如果我们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看作是一个连续的传统的话,其实它就在它的这个前一半当中,把翻译与创作并行不悖的、并驾齐驱地同时进行,这样其实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啊。
据我所知,现在也有一些作家也是如此,翻译和创作同时进行的。我新近认识的一个朋友孔亚雷先生,他是个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翻译家。
好,谢谢啊,我这么回答,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這樣行麽?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那么对于老师您自己呢?
遥:亚雷兄的朋友圈晒图。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您会不会倒过来面对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翻译之外开始从事别的领域如写作或别的什么,然后遭受到同样闲言碎语,您会如何处理类似的境遇和采取怎样的心态?
施老师:
(语音)是这样,谢谢你提问啊。我呢,其实在我写的文字当中,最多的可能是论文了,我自己也写一些东西,我自己的创作当中呢,其实是以诗歌为主。应该这么说,就说我写诗,尤其是写这个旧体诗。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孔亚雷我也非常喜欢
遥:
施老师在用心经营的公众号。(公众号:暗疏郷客施小煒诗词)
施老师:
(语音)诸位可能不知道,就是说其实我自己从小是学做这个旧体诗的,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自己的主动的行为,是被迫去学这些东西。那么,其实我这点倒是跟村上春树有点相似,或者说是相反的,我在从事翻译工作之前先自己写了一些怎么说,乱七八糟的东西吧。谢谢姚老师把我的这个公众号展示出来。
旧体诗的创作,其实是早于我自己的这个翻译生涯啦。那么通过翻译是不是对自己的(创作有影响),我呢对旧体诗创作可能是没有,没有多少启迪,因为这个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遭遇到这种,您所说的这种闲言碎语,这主要可能是大家也并没有关注吧,也许很多朋友们未必知道我也写一点这种小东西。
也许知道了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批评,或者一些也可能是建设性的批评,但是哪怕是建设性的也好,或者说是这个非建设性的也好,我至今为止尚未遇到这种评价,或者说是批评。
谢谢啊。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
谢谢施老师精彩的解读 有请下一位温柔的柔石同学~

5号柔石:
感觉施老师一直都比较低调
施老师您好!我是5号提问者柔石,第一次拜读施老师的译作是《1Q84》(BOOK3),译者的迥异说不一样是真不一样啊!尽管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事实上是不得不)源源不断地从林老师译文中理解了我所理解的村上。我想问问施老师:翻译村上春树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理解村上“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可放过,总而言之就是要准确地翻译文章”的翻译观和“只消有充满偏见的爱”的被翻译观之间的矛盾的?
施老师:(语音)刚才注意到这位朋友的,用的网名是职业小说家,职业是小说家,大概这位朋友可能也是写小说的,如果您遇到的这样的闲言碎语在这个,仅仅是因为您在这个小说创作之外,还做一些翻译的话,就受到这样一种待遇,我觉得这个不够公正啊,愿意做什么,愿意写小说也好,愿意做翻译也好,这都是这个本人的个人的选择。
这个其他这个不相干的人,其实是,是我觉得是没有权利去说三道四的,别人不敢保证,我是不愿意就这些事情去和对别人说三道四。
4号T.Fの职业是小说家:谢谢施老师的鼓励和体贴补充回答[爱心]
施老师:(语音)谢谢提问啊,这个关于翻译啊,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实际上是也提出这个不同,各种不同的这种见解来。那么我觉得呢,我对村上春树的翻译观是持这个赞同态度的,就是他说的。好像在我,我曾经翻译过关于这个他的翻译论,而且我也写过这方面的,写过这个关于他翻译的这个论文,他的翻译论文与他的翻译观与被翻译观,我觉得这个他的翻译观我完全可以接受。
但是他的这个被翻译观呢,这个我觉得跟他自己的翻译观当中有这个相互矛盾之处。
遥:(回复4号)有在创作的话要强化内心,保持自信,加油呀。
施老师:(语音)这一点呢,在我的这个去年12月份,还是今年年初出的那一本书,那个《燋爨集》里面有篇文章是专门讨论这个的,这个我列举了一些这个村上春树本人的这个发言,他认为翻译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列举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如果是被翻译的话,他希望是怎么样的,他当中我觉得我发现了一种这种,怎么说,他作为翻译者和被翻译者时候的这个不能够相互这个容纳的某些非常有意思的这种见解。
那么我呢,当然呢,这个从事的是翻译,所以呢,我还是赞成他作为一个翻译家的,在一个翻译家立场上所做出的那些翻译,我觉得他的这个翻译观与我的翻译观存在着非常大的这个这个融合之处。
比如说他对这个日本这个曾经出现过的这个叫“豪杰译”的这种见解,这种批评,那么我觉得这个他说的非常有道理,翻译就应该如此,第一是要,这个要尽量做到这个正确地去理解,正确地去传达,所以他准确地翻译文章,这是这个第一要义。
那在此技术之上,才能够去谈其他翻译的这个种种标准。
用我的一位这个学者朋友的说法呢,他认为这个是,他要借用这个严肃的这个信达雅这个三个字,他认为这个基础门槛就是信,信做不到的话,这个越达越雅越危险
那么其实村上春树进行这个英美文学的翻译,主要是英国文学啊,说错了,不好意思,美国文学的翻译。其实他是他自己也说过,大家都看过他翻译的一些书,他有一个团队呀,这个团队帮他去怎么说,去校阅检查,他对原文的理解的这个准确性。保证这样一种准确性,这当然都是出版社方面的这个对他的一种保护与体贴了,所以这个应该这么说,村上春树的这个翻译,在某种意义上,它不完全是一个100%的个人行为。
这样回答可以吗?
5号柔石:谢谢施老师[玫瑰]我想用《1Q84》(BOOK3)第5章的目录大概来比较一下不同译文带给我的不同感受,赖明珠老师译文是这样的:“不管你怎么销声匿迹”,施老师译文是这样的:“无论如何屏息静气”。显而易见,二者之间所传达的类似于氛围那样的东西是有落差的,在此我也特别想向施老师致敬,感谢感谢[玫瑰][玫瑰][玫瑰]
施老师:(语音)趁着空档再说两句啊,这翻译这个东西我觉得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一种存在了
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位朋友的这个提问。
5号柔石:有请6号[拥抱]

6号
遥:好的,施老师,@6号番茄叫小番 同学因为不可抗力在这个时间遗憾没办法上线,就由我代劳啦。
施老师:(语音)谢谢啊,这个这段这个原文是什么样的,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这个销声匿迹和这个屏息静气,可能在结果上是有这个一致之处的大概,都是能够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可能是这个,人家会注意不到你的存在吧。
那就麻烦姚老师不好意思。
遥:请问老师最喜欢村上的哪部作品?您第一次阅读村上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谢谢。
施老师:(语音)刚才这个继续,刚才这个借着空档继续刚才的没说完的话,其实我觉得翻译这个东西真是说不完、道不尽,他是个非常非常,这个奇怪的一个存在啊,因为它既不是这个100%的创作啊,有人说有人喜欢把这个翻译说成这个再创作,其实我是很反对这个说法的,翻译不能够是再创作翻译,它只是这个中介你把它说成再创作的话,是对翻译的这个过高评价、过大评价啊,这个话题我们回头有机会再说。
遥:6号同学会在能够上线的第一时间来心存感激地get施老师的答案的。
施老师:(语音)最喜欢的作品,这个问题是这样,最喜欢的作品呢,我不是这个100%的王婆卖瓜,当然可能会给别人这么一种印象的。我不是说这个译文,而是说这个原文,我喜欢的是《1Q84》。为什么会喜欢《1Q84》,因为我对这个日本现代文学啊,日本这个现代有点相当于我们当代,应该说近现代文学,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当代文学,我觉得我是一直是。
包括在这个大学里面讲文学史课的时候,我是用两个关键词去重新整理解说,现当代日本文学史,这一个就是可能在我的书里面也出现过,这个是一个叫公文学,一个叫私文学,为什么说我喜欢《1Q84》这个长篇小说,因为我觉得,这是村上春树最成功的一次,把这个用私文学的这种手法去体现了,这个包括公文学在内的这种啊,怎么说,文学或者是小说所应该追求的某种理念的一个成功。
非常完美的在这个《1Q84》当中,非常完美地,他把这个公私两种文学创作的手法给他融合起来,导致这部作品,我觉得是既具有啊,这种对人性理解的深刻,又有助于对于这个,人类社会,我用的社会是与(个)人是一个对立的这种概念,对这个社会的某种这种批判与这种期盼。
我觉得这个《1Q84》是他做这种努力的最成功的一次尝试。
此外就说他还有一个追求,就是在文学表现手法上的一个追求,追求就是一个追求可读性,就是他所说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的那个架构与纯文学的这个内容,用这样一种,这种可读性极强的一种叙述方式去追求对所谓的纯文学,就我们说可能是,有一些这种思想上的、理念上的、哲理上的某种追求的一种表达,我觉得在这部作品当中,他得到了我觉得是最成功的一次解决。
这是我喜欢这个《1Q84》的理由。
好,谢谢这位朋友
遥:谢谢施老师,6号同学后面还有问到:您第一次阅读村上是什么时候,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施老师:(语音)不好意思,这个我漏掉了(笑)第一次阅读,这个村上春树呢,我最近这个,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最近登在这个早稻田大学叫“村上图书馆”的,他们这个网络杂志上面,就我里面提到,我第一次阅读村上春树,是读他的《羊をめぐる冒険》,围绕着羊的冒险,这个好像译文社译成是叫寻羊冒险记吧,寻羊历险记是不是这样,是这本书,这个当时呢,我是刚刚毕业留校的,我的一位朋友,跟我一起留下的这个三位同学之一,他呢,接到我们另外一个同学的这个邀请。
为当时上海社科院办的一个杂志叫《外国文学报道》,去写一篇这个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与评论,那么当时呢,是80年代初啊,是刚刚留下不久嘛,那应该是83,总之是82年以后的事情,83、84我记不清楚啊。
当时是这个外国的图书还是很难拿到手的,所以这个正好,我们这位同班同学呢,在这个上海社科院工作,当时在负责办这个杂志,那么他们手头是有这个原著的,于是我当时就拿来看了一看,但是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部作品是还是这个叫《風の歌を聴け》。
也就是这个译文社出的叫《且听风吟》,这本书呢,是我这个去早稻田留学之后,在旧书店门口100块日元买的一本这个文库本,当时我是在备战这个应考,考早稻田大学的大学院,这个见缝插针读的这本小说,本来也不长。因为当时那种情况下,可能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一点,我当时也感受就是,“哎,我以后回国之后,要跟同学们一起读一读他的这部”,这个实际上来说,其实是他的处女作的第一部,这个小说我觉得就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他的一部。
遥:都说处女作通常包含了作家日后创作的所有元素。
施老师:(语音)因为我觉得后来这个村上创作了很多母题啊,在里面其实都有所体现了,而且这个当中有很多这个,我看到一些议论者提到他的这个detachment commitment的时候,这个我觉得是漏过了这个小说里面的一些描述,所以才会有那样这种说法,就觉得好像他始终跟着社会是detachment这种,这么一种关系,其实这个小说的作品的这个主人公,尽管是一个大学在读的一个学生。它里面非常明确地提到,这个主人公就叫“我”是如何在大学里面投身于这个学生呢,当然它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了,这样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实也说明了,这个也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当时这个那样一种学生运动,他的这个普及程度,或者说是普通年轻大学生,他的参与程度非常之高,一个并不是那么热心于这个社会问题,热心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这么一个普通的一个大学生,也会在不知道是不知不觉地,这个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总而言之是被卷入进去也好,或者是积极投入也好,他也参与了这个学生运动,并且在这个示威游行的时候,被警察用警棒把门牙给打断。
一个主人公,你很难说他是,他是一个,他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detachment这样一种关系吧。
啊这就是我读的这个,就是第一次阅读村上的这种,啊,这不是感受了,这是我现在或者说是后来的,尤其是看到一些,包括有一次跟日本的和台湾的学者一起讨论的时候,我当时的感受就是,很多人在提到他,就是他的detachment的时候,其实没有注意到他在他最早的作品里面,如何漫不经心,似乎不介意之间表现了他对这个他的主人公与社会的这种commitment的这么一种关系了,那么当时读了以后,就是觉得,啊怎么说对于
对于理解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读读他的这个早期的作品,我觉得尤其是那个《風の歌を聴け》我觉得是啊,非常有必要,有意义,这是我当时读他这个作品的很…
姚老师说这个,通常都认为处女作包括了作家之后创作所有元素,我觉得这个它是有一定道理,这个说法,甚至这个有一个日本学者,应该说是评论家,其实他也是个学者,曾经说过一句话,说对于很多作家来说啊,他的最高创作其实就是他的处女作,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是细想一想也有他符合事实之处吧,这句话大家可以去思考思考,验证一下。
要不進入下一題?
失禮了
遥:一个半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施老师您看还有时间可以开放自由提问环节吗?
施老师:(语音)好,提啊,好滴。

自由问答环节
遥:太好啦。
1-3个机会,开始。
施老师:感謝諸位提問。
浮生🏆绘尘世👑 :施老师下午好,我是日本华文作家协会成员叶晓光。拜读了您的许多作品,特别在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激励下,完成2019年的东京马拉松全程比赛。想请问您当年也曾经长期在日本生活,对在日本或者其他海外坚持用中文写作的青年作家们有什么建议与期待呢,谢谢施老师[玫瑰][玫瑰][玫瑰]
施老师:(语音)谢谢,谢谢叶老师,在海外坚持用这个中文写作,我觉得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毕竟这个整个大环境是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到了现在啊,由于这个网络的发达,好像嗯,譬如说这个叶老师现在可能在日本。但是好像这个一旦上了网,好像也没有什么这个距离哈,可以直接实时地进行交流,可能我在海外坚持用中文写作的各位朋友们,可能也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很多海内的一些信息。
因为我自己不写小说的,所以我这个很难会,我觉得很难会有什么真正建设性的建议了,但是我觉得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看,身居海外,处于譬如说您是在日本的话,那就处于这个,日本当代文学的这种包围之中,从当中大概可以获得一些营养与借鉴,也许会对您的这个中文写作会有所帮助,这是一。另外这个身居海外…
zz:施老师最近有什么翻译计划啊[哇]
施老师:(语音)有一位朋友在复旦大学外文系的一个后辈,是个很优秀的一个女小说家啊,现在生活在加拿大,她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很有影响,而且我注意到她的这个创作,往往都是以这个,还是坚持写国内这个题材,我觉得这点很了不起,当然与她可以自由地往来海内外,能够不断地体验国内的这种生活可能也有关系。
但是我一个提议就是,如果能够用中文作品去写一写在海外的这些生活,我觉得也不一定是写华人嘛,这个譬如说像巴金早年他创作当中,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写的都是,以欧洲为舞台,他主人公都是欧洲人,但是作者却是个中国人用中文去写,而且他的这个期待的读者又是中国人,我觉得这样一种创作,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中国比较少见了,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写作啊,对写作来说一个很好,这个很有前景的一个……
不知道我这么说对不对
这个关于翻译计划啊,是这样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呢,在帮助一个大学出版社做一些就是双语的,这个对照翻译就说一半是日文的原著,一半是中文的译文,而且呢这样一种对照,就是他真的是对照,一个page,左面一半是中文,这个譬如说,应该是偶数页是中文,奇数页是…啊,说错了,反过来,偶数页是原文,奇数页是中文译文,读者可以随时去进行,这个中文与译文,啊,不,说错了,原文与译文的这个对比。
就说随时要接受这个,译者随时要接受读者们的考验了。
浮生🏆绘尘世👑 :谢谢施老师,我本人在日本,是以散文和游记为主,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有机会写小说[愉快][咖啡][玫瑰]
施老师:(语音)已经出了好几本这样的书,好像其中有两本还在,在海外,在香港也出了这样的,对译本的这个小说,最近呢,可能还要再出几本,我的计划是做一些比较难译的,比如说这个日本的新感觉派的,我想出一个新感觉派的小说的对译,因为新感觉派的这个日文呢,确实是要想把他的那个感觉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就所以这个计划已经制定,但是尚未开始。
NHK收费员:施老师对于《1Q84》里面的收费员这个角色是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对于一个两边不讨好的角色,被资本家压迫,又被人诟病…施老师如果想给收费员一个命运的发展,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施老师:(语音)去发一些这个新感觉派的这个代表作。
好,嗯,关于这个收费员啊,《1Q84》里面的收费员,这个收费员应该是这个天吾的父亲,是吧,天吾的父亲,就是NHK的这个收费员,诸位如果有在日本生活的经历的话,大概都会体验过。我当年住在千叶乡下的时候,就是收费员会,就刚刚搬过去,马上就会有收费员过来敲门,要求NHK付费,很多大家知道很多日本人呢,他们是也是对这个NHK的…
遥:(回复NHK收费员)收费员来找您卜卦了。[偷笑]
施老师:(语音)这个未必完全赞同啊,所以他们不愿意向NHK付费。
于是这个收费员呢,会不断地上门来敦促大家啊,缴费,好像日本最近还出了一个新的一个政党,就是反对NHK的一个政党啊,这也很奇怪,反对NHK,以这个为它的政治理想,成了一个政党,这个也大概也就是只有日本才会有的吧,换另外一个国家未必会出现这样的政党。
这也说明了这个NHK和很多收视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吧,那么总而言之,我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收费员登门收费,当然最终我是,我住在千叶乡下的时候是付费的,然后门口会贴一张纸条,这个NHK收视而且付费这么一个小小的一个标志啊,然后我好像从来都不是,这个银行转账,好像都是收费员上门来收的时候支付的,好像是这样子。
那么收费员与NHK的这种关系,NHK是否可以叫资本家,这个我觉得有点,这个可能会有个定义和概念上面的一个差异,因为NHK它不是一个这个纯私营的这个机构,NHK它是没有一个资本家去当老板的这么一个机构了,而且NHK呢,它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跟我们的CCTV有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章程规定是不能播放广告的,不像我们央视是会出现大量的广告,而且我们央视的广告,甚至黄金时间的广告,好像还是去拍卖这个广告。
会有很多的广告费收入,而日本的NHK是规定不许做广告,就说他广告费收入是一分钱都没有,他完全靠政府拨的一点预算和这个,好像是拨预算的我记得,然后就是一大片资金来源是靠收视者缴纳收视费。
遥:这个行业也是时代和特定社会机制下的产物了。
施老师:(语音)所以说您说的这个,被资本家压迫这一点呢,如果说是他为了挣取那份工资,他得努力去工作,这一点就是说他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是压迫他的是不是资本家,起码不是个人吧,你也可以说是个组织,或者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政府,因为NHK他是个半官方吧,不能说是代表,也代表不了政府,他同时还要保持一种功利性,就说它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譬如说这个…
举一个例子啊,这个…日本的那个歌手。
我们这么去说吧,NHK有一些娱乐节目放一些,播放一些流行歌曲,但当这个流行歌里面唱到具体的,我记得那个是具体的是我们叫什么,Porsche,德国的那个名牌跑车。
zz:期待施老师的新作哇!
施老师:(语音)那么是,当具体的跑车名在歌词里面出现的,可是NHK在播放这首歌的时候,下面打这个歌词字幕的时候,他把具体的车的商标名,他不能出现,因为一旦出现这个商标名的话,就等于是为那家公司做广告,于是他只能说红色的车子。
杨悦:感谢施老师!
施老师:(语音)所以说这一点,还是还有一点超出我们仅仅待在海内…
杨悦:也感谢姚老师!
施老师:(语音)没有具体在那个环境当中生活过的人,可能比较不能够完全100%理解的地方
不好意思,我说的多了,不好意思,谢谢大家。
浮生🏆绘尘世👑 :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玫瑰][玫瑰][玫瑰]
施老师:說的超時了,萬分抱歉。
遥:没有,您愿意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呢。
言:(回复遥)哈哈哈哈确实
施老师:謝謝諸位參與[抱拳]
遥:特别感谢施老师在今天下午抽出宝贵时间来和大家交流。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请老师来做客哦。
且听风吟:谢谢施老师,您的跑步和多崎作我都特别喜欢
言:感谢老师分享[玫瑰][玫瑰]
施老师:再次感謝諸位[抱拳][爱心]
遥:接下来会有请施老师在今天下午参加交流的朋友中选出高光参与者。再次感谢施老师。[玫瑰]接下来开放表白时间。
NHK收费员:谢谢施老师的回答 开眼界啦。
烨伊:感谢老师分享[玫瑰][玫瑰]
杨悦:不知道施老师以后会不会和上译也开展合作呀[坏笑]
Witt:感谢老师分享[玫瑰][玫瑰]
5号柔石:(回复杨悦)哈哈哈同问
施老师:感謝各位給了我激情與力量——又能好好活上一陣子了[呲牙]
前进前进前进进:感谢老师分享[玫瑰]
前进前进前进进:保时捷
施老师:[抱拳][抱拳][抱拳]
前进前进前进进:红色车子
且听风吟:我读施老师译本的感觉,和读英文译本的感觉有点接近。谢谢带来这么好的译本。
5号柔石:施老师分享的村上作为写作者出道之前先是翻译家这个事实,我也是最近拜读《燋
爨集》才明确知道了,感谢感谢[爱心][爱心]
牛河:施老师,牛河我为您祝福!感谢把我的部分译得那么完美。
施老师:紅いポルシェ變成了赤い車[呲牙]
allegraaa🔆 :真的很棒[爱心][爱心]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