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八章 政治党派划分基于阶级划分—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2023-09-24 18:45 作者:HIP10826  | 我要投稿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组织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无产阶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无产阶级的觉悟还不高,阶级组织还不完善。在这一阶段,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还是依附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之中的,无产阶级仅仅作为一个“自在的阶级”而存在。无产阶级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在痛感自己被出卖、被吞并之后,才逐渐认识到自己独立的阶级利益。这时他们就不再满足于跟在资产阶级之后做其附庸了,而产生了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追求。这时,无产阶级就逐渐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阶级意识的成熟和发展,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治组织的要求也被提上日程。然而,在起初,“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1】。从最初成立兄弟会、工会到后来成立各种类型的政治组织,如英国的宪章协会、法国的四季社、德国的正义者同盟,一直发展到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历史,的确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难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特别是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件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能够代表本阶级利益、体现本阶级意志的政党组织,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从而使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以及许多重要通信中,都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原理。概括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主要有两条:

       第一,只有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使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而行动。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0页。



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1】1889年12月,恩格斯在致格·特利尔的信中,进一步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他说:“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起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这就是说,建立自己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独立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只有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使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不断团结壮大。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3】马克思总结了几十年来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认为,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紧密的联合”。【4】鉴于这个理由,必须创建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而这个政党就是工人阶级团结的象征。

       马克思主义不仅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而且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现实可能性。他们认为必须具备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并且使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党的建立变为现实。

       第一,关于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以及这个阶级在斗争中的不断成熟,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工人运动的实践,他们亲身感受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给予工人阶级以高度评价:“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5】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无产者必须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6】也就是说,当现代无产阶级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其阶级性鲜明之日,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之时。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基石就是无产阶级。因为它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的革命阶级,所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1、260页。



以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造就一支强大的革命大军的核心,“无产阶级是俄国各阶级中最革命的阶级”【1】,“城市工业无产阶级必然是我们社会民主工党的基本核心”【2】,是“社会主义政党的群众支柱”【3】

       第二,关于理论基础。有了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还不能形成无产阶级政党。要形成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具备理论方面的基础,这一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基础的重要认识。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4】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早在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德国入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5】这就是说,只有当现代无产阶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找到自己理论的武器,掌握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时,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才有可能。

       于是,马克思主义总结出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一般规律: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工入运动相结合。恩格斯在谈到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时指出:“如果我们有哲学家和我们一起思考,有工人和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奋斗,那末世界上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我们前进呢?”【6】后来,恩格斯在总结“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一段历史的经验时又指出:德国的社会主义在1848年以前很久就产生了。起初它有两个独立的派别。一方面是纯粹工人运动,即法国工人共产主义的支流;这个运动产生了作为它的发展阶段之一的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其次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而产生的理论运动;在这一派中马克思的名字从一开始就占有统治地位。1848年1月出现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两个派别的融合,这个融合是在革命熔炉中完成和巩固起来的。

       列宁在俄国和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活动中,对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这个一·般规律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这在列宁与“经济派”就建党指导思想而引起的争论中集中地反映出



【1】《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3页。

【2】《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23页。

【3】《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55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95页。



来。“经济派”除了崇尚工人的经济斗争、忽视政治斗争之外,还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意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主张“批评自由”。他们还持一种“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特别是竭力反对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对“经济派”的这些观点,列宁先后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怎么办》等文章和著作进行了批判。列宁首先强调了理论在无产阶级建党运动中的指导作用,指出:“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经济派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一语,“不过是重复资产阶级下流文人无聊的议论”【2】。其次,列宁论证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必要条件。他指出:“在所有的国家里,只有当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以后,才造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牢固基础。”【3】列宁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工人运动若不同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工人运动就永远也摆脱不了自发的状态;而社会主义学说若不同工人运动相结合,那社会主义永远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和空想,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而一旦把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工人的阶级斗争就成了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摆脱有产阶级剥削的自觉斗争,而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高级形式——独立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政党也就产生了”。【4】再次,列宁还论证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具体途径,这是列宁针对“经济派”工人运动自发产生的观点而提出的反驳,也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原理的一个独特贡献,“既然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那末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人们谈论什么自发性,但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就恰恰是使它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因此,我们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自发性,就是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这种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的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向,而把它吸引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羽翼下来”。【5】而要做到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0、203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5页。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9页。

【4】《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5页。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这一点,就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1】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由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战斗队

       无产阶级政觉与资产阶级政党具有本质上的差别。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作了大量的概括,集中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斗争性。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的,都是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也是如此。首先,无产阶级政觉的阶级性体现在它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政觉奋斗的方向正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方向。在无产阶级第一部“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论述了共产党和工人阶级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共产觉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阶级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妥协。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提出了要在各国建立区别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强调了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独立性。在第一国际时期,又再次强调指出:“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有它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3】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党的独立性,就是为了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1889年10月恩格斯在给特利尔的信中,总结了他和马克思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原则任务,一方面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可以同其他政党结成暂时同盟,另一方面又强调在结成同盟时,“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界限”。【4】针对当时有些国家工人政党的领导人在运用策略时有丧失原则的问题,恩格斯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样做必然会丧失工人政党的阶级性。列宁也曾说过:“我们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我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0—44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9~470页。



们始终是先进阶级的政党,这个阶级决不会向群众发出任何一个暖昧不明的口号,决不会和资产阶级的任何一件丑事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关系,这个阶级在各种情况下,不管斗争的结局如何,都善于捍卫革命的利益。”【1】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阶级原则,还体现在对其组织成员阶级成分的严格限制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其人员组成,也以工人阶级为主。为了保持党的阶级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要求人党的非无产阶级分子,特别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提出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这些人必须带来真正的启蒙因素。”“第二,如果其他阶级中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末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对于那些“满脑子都是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观念”的人,“如果有理由暂时还容忍他们,那末我们就应当仅限于容忍他们,而不要让他们影响党的领导工作,并且要清楚地知道,和他们分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3】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共产党内可以吸收任何阶级的个别人物,但绝不能容纳代表各阶级利益的集团。党把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个别入物吸收进来是要“溶化”他们,而不是让他们用本阶级的面目来影响党,改造党。

       对一些人极力否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或者使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动摇的企图,马克思主义给予了坚决的反对。在1905年,当孟什维克“火星派”在建党问题上试图扩大党的阶级内容时,列宁反驳道:“把广泛的(和含混的)民主组织的联合叫作“全俄人民组织'或'人民的民主组织'是极不明智的。首先在理论上这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经济派的错处在于把党和阶级混淆起来。火星派重犯了这种错误,把各种民主党派或民主组织的总和同人民的组织混淆起来。这种说法是空洞的,骗人的,有害的。说它空洞,是因为它内容很不明确,没有指明是什么民主政党或民主派别。说它骗人,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甚至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也不能建立一个包括整个阶级的政党,更不用说要包括全体人民了。说它有害,是因为它用响亮的字眼使入头昏目眩,而不去推进实际工作来解释真正民主党派的真正意义、它的阶级基础、它们接近无产阶级的程度等等。”【4】1912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以后,列宁先后写作了《自由派和民主派》、《劳动派和工人民主派》等文章,对资产阶级阵营中要求放弃党的阶级性



【1】《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3—37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4页。

【4】《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8—349页。



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列宁写道:“企图建立一个"超阶级的'政党,企图使农民和工人结成一个政党,企图把并不存在的所谓“劳动知识分子'看作一个单独的阶级,对于争取俄国的自由是极端不利、极端有害的,因为这些企图除了使人悲观失望、丧失力量、认识模糊之外,不会带来任何结果。”【1】当然,列宁在坚持党的这种阶级性的同时并没有否认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可以和其他革命阶级—如农民阶级结成同盟。他也曾经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联合农民。只有农民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民主战士。但是,农民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并不能使革命的性质发生改变,因而,领导这一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仍然是无产阶级的。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产阶级是不能靠其自发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它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引和领导下才能前进。由于无产阶级政党负有这样的使命,因而,党就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若是否认了这种先进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也就成为不必要的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组织,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2】部分。党的这种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党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长远利益,他们比一般无产阶级群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共产党宜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2)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之间的根本区别。他们认为: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根本不愿意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所要求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而舒服”【4】。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则根本不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5】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



【1】《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注②。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5页。



口号是“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内部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直到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里的时候为止”。【1】(3)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它的成员是由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而不是所有工人群众都能参加的。在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同盟章程”第二条中严格规定了人党的条件,以保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要求共产党员不能混同于一般无产阶级群众,他们应是无产阶级群众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是“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2】每个党员都必须承认,维护、服从、遵守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党纲党章,为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都必须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行使党员的权利。作为党的领导人物则要求具有更高的素质。恩格斯指出:“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人战士的行列中。”【3】

       列宁在俄国的建党实践中不仅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政党集中了最优秀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工人阶级优秀分子的集合点。他写道:“要知道,只是自称为“先锋队',自称为先进部队是不够的,—还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队都能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认我们确实是走在前面。”【4】“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先锋队的力量比它的人数大10倍,100倍或者更多”。【5】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受到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取消它的阶级限制,无限制地扩大党的成员,认为每个“教授”、“中学生”、“对党的同情者”和工人运动中的每个“罢工者”都可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员。对这种观点列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在1903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宁可十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真正的工作者是不追求头衔的!),也不让一个空谈家有权利和机会做一个党员。这在我看来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

【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7页。

【5】《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7页。



一个无庸置辩的原则,·····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我们应该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1】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性。无产阶级政党的这种斗争性,首先体现在党在阶级斗争方面的坚定性上。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成立的目的,就是率领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而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则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个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言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手段是暴力革命。“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4】列宁也曾经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一品质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为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面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5】

       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这种斗争性,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斗争、路线斗争的重视上。毫无疑问,经典作家们是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思想团结和组织团结的。但由于他们的哲学是斗争哲学,因面他们认为,团结和一致只有通过矛盾和斗争才能达到。在经典作家们参与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充斥着组织内部的各种思想和路线斗争。马克思在写给弗·波尔特的信中总结道:“国际的历史就是总委员会对那些力图在国际内部巩固起来以抗拒真正工人阶级运动的各个宗派和各种浅薄尝试所进行的不断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在历次代表大会上进行,而且更多的是在总委员会同个别支部的非正式的商谈中进行。”【6】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和斗争呢?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无产阶



【1】《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57—45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1—27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5】《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0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4—395页。



级的运动必须要经过各种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都有一部分人停留下来,不再前进”【1】。其二,是由于一些人人党的动机不纯,他们“利用党去干私人的肮脏勾当”,“利用工人去从事个人犯罪行为”。【2】其三,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收买与策略变化,使无产阶级内部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斗争状况进行了总结,把它上升为党内斗争的理论。1882年10月,恩格斯在致爱·伯恩斯坦的信中指出:“看来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4】在同月给倍倍尔的信中,恩格斯针对德国党内有些人厌烦斗争而追求无原则团结的思想倾向,强调说:“在可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团结一致是很好的,但还有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谁要是象马克思和我那样,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因为我们把资产阶级只当作一个阶级来看待,几乎从来没有去和资产阶级个人交锋),那他对爆发不可避免的斗争也就不会感到十分烦恼了.·····”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发展,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在内部斗争中实现的。”【5】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斗争的规律也做过总结,他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社会民主党(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不是经过同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同路人的艰苦斗争和多次分裂才建立起来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也是在反对这种同路人的艰苦斗争中,排除一切障碍,于1998年形成、成长、壮大、锻炼出来的。”【6】“俄国工人阶级如果不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作了三十年的坚决斗争,就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政党。”【7】

三、组织和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保证

       任何政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一个政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是由这个政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这个政党所具有的阶级基础以及这个政党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斗争环境所决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虽然只是一个政党的外观,但能否依照阶级的特征和环境的要求来恰当地确定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却是关系到一个政党是否能成为本阶级有凝聚力的政治核心以及是否有战斗力的大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很注意从无产阶级所处的时代、斗争环境和无产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2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4页。

【6】《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12—513页。

【7】《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5页。



阶级的阶级特点及历史使命出发来设计党的组织形式及组织原则,在这一方面形成了一些理论。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这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而大工业又是许多人的协调劳动,它本身就要求它的劳动者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但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以前,工人阶级的组织却是一些松散的团体和“密谋组织”。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把这些初级形态的工人组织改造成无产阶级政党时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赋予新的组织以较严整的组织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同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章程》第一章规定: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第二章至第七章还具体规定了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的任务和职权范围,并规定了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到第一国际时期,党的中央机关除设立总书记之外,还设立了执行主席,由总书记主持全党的日常工作。为了使“国际”的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还根据党的章程制定了更为具体的“组织条例”,确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制度,关于民主选举的制度,关于建立报告的制度,关于缴纳党费的制度,关于调查统计的制度等。列宁针对俄国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把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形式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列宁写道:“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1】党是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组织的总合。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这个组织又分成一个网状般的各种地方的和部门的、中央的和普通的组织。”【2】列宁有两句名言:“单个无产者是无能为力的;上百万的无产者是万能的。”【3】他强调:“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理想而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组织起来。为了巩固以重人损失和巨大努力换来的一切成果,也必须组织起来。”【4】列宁还说:“创造一个最合于我国条件的组织形式,以便传播社会民主主义并把工人团结为一个政治力量。”【5】什么是适合俄国的组织形式呢?对这个问题,列宁在建党初期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发生过一次争论。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尔托夫提交大会的党纲草案中要求:凡是承认党纲、并且在党的机关监督和指导下为实现党的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0页。

【2】《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3页。

【3】《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29页。

【4】《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60~461页。

【5】《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98页。



任务而积极工作的,都可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而列宁提交的条文是:“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都可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1】这两个条文的差别,关键在于党员要不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按照马尔托夫的设想,每个人都可以自行列名人党,“如果你愿意的话,就算是党员”,按照这种组织程序建立起来的党,必然是一个组织涣散、成分复杂、不定型的党。而按照列宁的条文,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接受党的领导,服从党的纪律。这样建立起来的党,必定是一个战斗的、集中统一的、有纪律的党。列宁认为,只有这样的党,才能符合俄国当时严酷恶劣的政治斗争环境的要求。

       除了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以外,无产阶级政党还应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这种纪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制定的章程中,就规定了较严格的纪律。“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2】第一国际成立以后,党的组织纪律先后受到蒲鲁东和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挑战。巴枯宁认为,如果实行严格的纪律,那就违背了“自由联盟”的原则,就不符合“未来人类社会的理想”。恩格斯对这种观点进行了严厉的反驳。他在《桑维耳耶代表大会和国际》一文中写道:“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那末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简而言之,我们采用这种新的组织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早期基督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3】列宁也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铁的纪律”,认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4】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和集中是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在哲学上坚持对立统一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把这两个对立的方面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上,为无产阶级政党创造了民主集中制这个独一无二的组织原则。

       首先,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应是民主的。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不能只靠



【1】《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7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201页。



少数人,不能搞个人独裁,而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为此,就要在党内实行民主制度。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党的“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特别重视把民主制落实在党的具体的组织制度上。1892年9月恩格斯在写给倍倍尔的信中指出:“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即使为了遵守党章,你们执行委员会也必须这样做;否则,你们就会为那些喜欢叫喊的人提供极好的口实。而且,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般说来也是重要的。”【2】列宁也十分重视党内的民主。他写道:“只有社会民主工党才不顾各种巨大的困难,甚至不顾重大牺牲,真正在组织中实行民主制。”“要真正按照民主原则解决问题,只召集由各组织选出的代表开会还是不够的。必须让该组织的全体党员在选举代表的时候,同时就整个组织所关心的争论问题都能人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3】

       同时,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也必须执行集中领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是集中统一的。党必须有统一的纲领和章程,有革命的权威。党内全体成员都必须服从党的一切决议、执行党的纪律。只有实行这样的集中制,才能使党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认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综合党内的民主和党内的集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民主与集中、自治与权威都是相对的东西,不能把它们任何一方而加以绝对化。那种“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4】。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曾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5】可以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在理论上对民主集中制思想进一步加以完善、充实和提高的是列宁。1906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期间,根据列宁的建议,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6】。后来,列宁又把这一组织原则适用于加人共产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4页。

【3】《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13、41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7页。

【6】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165页。转引自张蔚萍:《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页。



国际的各国共产党。列宁在他起草的《加人共产国际的条件》这个文献中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1】如果不能按这个原则建党,就不能称为共产党。列宁在别处还多次强调:“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2】“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3】

       民主集中制除坚持了两点论之外,它的特点还在于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活的灵魂”。经典作家们在强调民主集中制时,注意到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由于共产主义者到处受到反动势力的镇压,所以同盟只能以一种秘密团体的组织形式存在,在组织原则上,也比较强调集中的一面。到第一国际时期,由于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国际就采取了公开性的组织形式,在组织原则上较强调民主的一面。列宁在俄国建党期间,在党的组织原则上始终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这也是适应客观形势而确定的战略。列宁针对当时沙皇专制统治,党不能合法存在以及党内的无政府工团主义思潮这些实际情况,指出:“集中制思想,是从原则上确定了所有局部的和细节的组织问题的方法”。这个思想,“是唯一的原则性思想,应该贯穿在整个党章中”。【4】针对孟什维克派要求党内“多一些民主”的主张,列宁指出:在专制制度下,不能实行民主,因为民主“在黑暗的专制制度下,在宪警到处进行选择的情形下,······只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实行'广泛民主原则'的企图,只能便于警察来广泛破获我们的组织”。【5】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一文中,列宁还指出:“在目前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共产党必须按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象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全体党员的普遍信任,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6】这证明经典作家们在运用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时,是十分灵活的。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组织团结,反对分裂。团结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重要的组织原则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基本的口号,写在《共产党宣言》之前。在第一国际成立后,他们又强调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1—312页。

【2】《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7页。

【3】《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5页。

【4】《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28页。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349页。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2页。



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1】列宁也极为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团结,他指出:“工人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越发展,他们就越迫切地感到统一的必要。没有工人阶级的统一,就不可能有工人阶级斗争的胜利。这种统一要靠什么呢?显然是要靠社会民主党的统一。”【2】

       为什么要把团结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组织原则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有以下三条认识。(1)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它和大生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逐渐形成了善于团结的优良特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更集中了这优良特征,因而,党必然是团结统一的,是一个有组织的战斗的整体。(2)团结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所在。无产阶级的优势是人数的优势,要使这一优势真正被发挥出来,只有依靠团结。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宣言》中说:“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引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3】(3)这也是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经验。马克思指出: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4】。如果“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5】。1871年,当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马克思又指出:“革命应当是团结的,巴黎公社的伟大经验这样教导我们。”【6】

       既然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团结,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特别是要与党内的宗派主义分子作斗争。这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又一次被体现出来,即:为了团结,开展斗争,通过斗争,达到团结。恩格斯认为:“在可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团结一致是很好的,但是还有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7】这种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就是党的政治纲领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达到真正团结的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团结,必须通过对党内宗派主义分子的斗争来达到。经典作家们对党内的宗派活动深恶痛绝。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宗派主义实质上是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宗派主义的发展和真正工人运动的发展总是成反比。只要工人阶级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进行独立的历史运动,宗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0页。

【2】《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6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0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4页。



派是有其(历史的)理由的。一旦工人阶级成熟到这种程度,一切宗派实质上就都是反动的了。”【1】“一切宗派的特点都是彼此依附和进行阴谋活动”。【2】列宁也指出:“党必须团结,党内不容许有反对派存在,—这就是从目前形势中得出的政治结论。”【3】“凡珍视党、珍视恢复党的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最坚决地反对一切纯粹从派别组织、小集团的角度出发,纯粹为了组织派别、小集团的利益而竭力破坏党的人。”【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

【3】《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81页。

【4】《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


第八章 政治党派划分基于阶级划分—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