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景零碳系列18——化工行业低碳转型举措

2022-09-19 12:59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远景零碳系列的第十七部分:采矿行业低碳转型举措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十八部分:化工行业低碳转型举措


化工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我国低碳 转型路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化工生产部门产生碳排放量约5.88亿吨,约占工业领域总排放的16.7%,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比例为6%。我国化工行业产值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近40%的份额,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预计2030年中国化工行业的产量将占到全球50%的份额。在产能产量持续迅速增长的同时,行业碳排要在2030年达峰,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化工行业是为数不多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争相竞争的行业领域。预计到2025年左右,民营经济将占据中国石油化工产业60%的市场份额。 


对于国内化工企业来说,其低碳路径更针对于节能减排。


例如中国中化正在大力发展节能降碳技术,对于节能降碳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累计淘汰落后设备970 余台套,公司整体能效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中化对炼化工艺进行优化,实施锅炉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通过优化加热炉设计,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并强化装置之间的热联合,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调整锅炉能源结构,使用更加清洁绿色的天然气作为锅炉的能源或广泛利用周边替代性热源,实现能源消费绿色转型。长期来看,国内企业的低碳路径将会是由简单的节能减排到多元的综合低碳举措方向发展。 


外资化工企业普遍具有经验丰富、行业基础完整、装置规模完善、技术水平高的优势,因此其低碳减排路径更加多元化。


以巴斯夫大中华区为例,其采用的第一个重要举措是能源结构调整,通过投资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位于巴斯夫上海科技创新园和巴斯夫漕泾基地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减少超过1600 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首批装置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助力巴斯夫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其次,巴斯夫对产品碳足迹进行跟踪测算,基于工艺排放、能源消耗及上游排放数据,将在2021年底提供全部产品组合 “从摇篮到大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助力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巴斯夫还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投资,研发了无碳排放甲烷裂解制氢装置、电加热蒸汽裂解装置和甲烷与二氧化碳干重整制备合成气三项碳管理工艺技术。


化工行业低碳转型路径:


图片


我国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占总碳排的比例为4%,但部分省份化工品产能碳排放强度远超国家平均水平,化工行业碳排放的特点为总量有限但强度突出。化工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可归纳为三大举措,分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和精益运营生产。


举措一:结构优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品种较为单一,且产品链延伸不够,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为主,精加工发展较弱。绿色低碳和双控政策对大宗化工加工带来发展天花板的同时,精细化工却迎来了发展机遇。精细化学品又被称为专用化学品,是基础化学品进一步深加工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高质量、小批量、多品种、专用或多功能的精细化学品。


随着国内市场对大宗化工需求的不断下降,化工原料的低端竞争将会被原料精加工替代,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将会崛起。化工产品将逐渐从大宗同质化向差异化方向转变,由基础化工产品生产转变为精细化工产品生产。 


精细化工生产具有投资效率高、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经济特性,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加速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既是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大重要路径,也为化工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的经济性利益。针对煤化工子行业,可以通过将煤中复杂大分子化合物定向裁剪、转化,选择性地拆断分子共价键,获得大量的高价产品,如不同取代基、不同芳环芳烃、含侧链的环烷烃、长链脂肪酸及酯等精细化学品。化工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加速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转型,集中资源推动化工产品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生产运营中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开拓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打造长期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举措二:效能提升,拥抱循环经济


化学工业是最具规模化和多样化的制造业之一,其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几乎可用于所有行业。随着传统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法规日益严格,化工行业已开始向循环性发展,例如可再生、可持续产品生产投入,从单一用途转变到多种用途(从而减少聚合物总需求),以及最大限度减少泄漏到环境中的危险成分。 


首先,化工行业可以通过开发可再生原料循环分子技术,降低供应链中的环境足迹,在供应链中增加使用分子循环回路的使用。帝斯曼研发的一种植物生态友好型树脂Decovery®,就是这一领域最新的创新成果,并且正通过吸引供应商、客户等其他价值链伙伴扩大创新,以加快向生物/植物基油漆和涂料过渡。 


其次,可以开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实现再利用与回收。在再利用方面,目前已有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和塑料购物袋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 方案可以应用到其他产品,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部件和白色家电。就回收而 言,可以依靠机械技术,收集和处理使用过的最终产品,并在不修改其化学键的 前提下将其完整分子重新插入价值链的更上游;或依靠化学手段,将长链碳氢化 合物分解成前体。VinyLoop是一种机械回收工艺,由比利时化学品公司索尔维集 团开发的专利工艺,该工艺通过溶解过滤和分离污染物,将PVC与其他材料分离。 


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可以在下游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和数字化。若能成功实 现下游循环,预计将增加对可持续化学品的额外需求和新需求,从2015至2030 年,潜在增长率可达26%。在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基础设施和 创新的长期投资,以及支持性监管政策的实施,并鼓励化工循环技术的研发。 


举措三:数字化赋能,助力运营优化与精益生产 


在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化工企业需要改善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全面优化企业的运营和生产,实现一体化运营。化工企业应着眼于精益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利用端到端“能耗流”的概念, 在各生产装置导入价值流诊断的模型优化工具,从运营系统、管理架构、理念行为三方面进行详细诊断和分析。


精益化生产可以通过原料比例参数或者生产温度等环境参数的调整,减少最终产品的整体用能,对企业运营体系持续升级。在数字化平台方面,化工企业可以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通过更高效的数据报告、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评估技术设备的可用性、成熟度与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因地制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精准提升节能减排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力。针对管理体系,化工企业应分解效益目标并提高管理透明度,并建立一体化管理和组织系统,统筹管理原料采购、生产、运输、销售整套流程的优化。


同时,化工企业需推动精益生产管理, 采用精益原则和量化分析方法,及“端到端”的商务采购分析工具发掘成本节省潜力, 并设计提升方案。通过系统的全流程诊断分析发现问题, 建立整体运营提升路径和举措,推进系统性优化和综合效益优化,打造可持续的精益运营体系。


图片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远景零碳系列18——化工行业低碳转型举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