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病从口入

2021-12-22 06:35 作者:张苏春  | 我要投稿
  • 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是古代人对于疾病的一种观察和总结。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除了口腔,呼吸道,血液,唾液都是疾病可能发生的途径。

当然,通过口腔摄入毒素仍然是现代人获得慢性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病从口入”仍然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概括。

从口腔进入人体的物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物,还有一种就是药物。

  • 食物

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食物中毒素的种类,还有一个就是含有这些种类的数量。

- 食物的种类。

食物中的毒素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糖(碳水化合物),Omega6和酒精等。关于这些物质,在我以前的视频和文章中有大量的解释,这里就不重复了。

除此之外,食品添加剂,农药等也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的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都是不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质,用清水,盐水都无法彻底洗掉粘附在食物上面的农药。 

- 食物的数量。

人体除了需要足够的必需营养素之外,其它的物质,比如糖类,碳水化合物等,摄入量越低越好。长期的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总热量摄入越少,衰老的速度就缓慢,患有的疾病越少,身体越健康。

简单来说就是,“进食八分饱”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 适合人类的食物。

在毒素和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营养学上可以推导出,适合人类的食物就是鱼,肉,蛋类再加上高纤蔬菜。

从人类的自然属性,杂食动物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肉类和草(高纤蔬菜)才是人类应该吃的食物。

而谷物,豆类,种子类,甜度太高的水果,包括其它的天然植物,营养价值太低,有毒成分的比例太高,不适合现代人的食物。

以上结论,跟王东岳先生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基本上完全符合。

无论从不同角度的逻辑推导,还是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符合人类的健康饮食这一点上都能够达到高度的一致。

“殊途同归,统一思想”,这是科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 药物

除了食物,药物也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的重要物质。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药物的种类,还有一个就是含有这些种类的数量。

- 关于药物的重要原则。

关于药物的毒性,王东岳先生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一般来说,有几个重要的原则:

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

静脉注射的药物低于口服的药物;

口服药物低于外用药物;

新研发的药物低于市场上存在时间比较久的药物;

人工合成的药物低于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低于营养素;

营养素低于必需营养素。

因此,预防和治愈慢性化学性疾病采用的物质顺序依次是:

食物,必需营养素补充品,非必需营养素补充品,药物。

这是对常见物质:药物,营养素和必需营养素的一个基本总结。

- 药物的种类。

跟食物不一样,药物的种类繁多,生化机制非常复杂,因此不可能对每一种药物的机制都一一解释。如果大家对某一类物质特别感兴趣,欢迎留言。

除了以前提到的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降胆固醇药,减肥药,止痛药之外,今天再分享一类药物:胃药。

中国是胃病大国,胃病发病率高达85%,有“十人九胃”之称。

胃病是高发病,胃药就是常备药,我们来看看市面上流行的一款常见胃药。

这是一款在市场上畅销二十多年的胃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它所宣称的疗效包括: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一款普通的胃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我们来看看这款药的成分:

这是一款中成药,里面包含了一些常见中药,主要有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还有一些蔗糖。

这款药中的成分种类比较多,我们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其中最主要的三类中药:三叉苦,九里香和两面针来进行评估。

- 三叉苦

三叉苦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生物碱、色烯、黄酮类和香豆精等。

- 九里香

九里香叶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甾醇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

- 两面针

两面针有毒,毒性成分为氧化两面针碱、氯化两面针碱、二氢两面针碱、α-别隐品碱、茵芋碱、6-甲氧基-5,6-双氢白屈菜红碱,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无论是三叉苦,九里香和两面针,其中都含有大量的生物碱。

生物碱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可产生刺激和抑制作用。也就是说这一款胃药的治疗机制不是去恢复和改善胃的功能,而是压制胃痛的感觉。患有胃病的人,如果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不仅无法治愈胃病,反而会让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无法得到有效的治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药物“治标不治本”,这也是中国的胃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些药物的宣传存在虚假宣传,胡说八道的问题。

鲁迅曾经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很多中国人看待中医,中药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情绪,但是这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不会对认识真实的世界有任何帮助。

中医的问题,往往西医看得更清楚;

西医的问题 ,往往营养师看得更清楚;

营养学的问题,往往需要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才能看得更清楚。

而如果连人从哪里来,应该吃什么,这些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都不清楚,注定会离健康越来越远,离疾病和死亡越来越近。

  •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只存在于植物中的特殊化学物质,由于这类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跟人体神经元的分子结构类似而不相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干扰,刺激和压抑的作用。

生物碱有阻碍神经系统,降低痛觉的作用,因此是也是各种常见止痛剂,致幻剂,麻醉剂,兴奋剂的主要成分。比如常见的海洛因,尼古丁,麻黄素(冰毒),吗啡,咖啡因等都属于生物碱类物质。

食物中的毒素跟药物中的毒素有本质的区别:

1. 药物中的毒素往往毒性比较强。

而且随着现代疾病的恶化,药物中的毒素毒性越来越强,否则无法压制痛觉,产生“药效”。

2. 食物中的毒素是相对毒素,药物中的毒素是真正毒素。

比如说糖,或者碳水化合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营养素,而药物中的毒素,人体完全不需要这些成分,身体无法利用,只有毒害作用,没有营养作用。

因此,药物中的毒素是绝对意义上的毒素。

人类把生物碱这种毒素或毒物当作药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生物碱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不仅没有减少,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人群越来越多。

这也是各种无法治愈的恶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 药物的数量。

除了药物的种类,药物的数量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比如说在急救的时候,长期慢性毒性的重要性相对就要小很多。因此,医生在急救时不得已会采用很多有毒的药物来做紧急处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很多人平时不注重保养,或者采用完全错误的保养方法,导致身体功能急剧恶化,不得不采取暴烈的急救措施。这是好比一辆车从来不做保养,动不动就要大修一样。

所以,正确的保养方法是获得健康的唯一最佳途径。

  • 总结

人类健康问题中最常遇到的两个重要知识陷阱就是食物和药物,不把这两个坑填上,远离疾病,获得健康就会成为泡影。

填上这两个坑并不难,难的是有的人在坑里面呆习惯了,就不愿意从坑里爬出来了。

原创:张苏春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病从口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