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观后感】女性原本可以想的更多(上)
是的,吃了UP主们流畅丝滑的剪辑安利,我动了想要去看《小妇人》这部电影的念头。
心动不如心动,立刻约了闺蜜们一起。买票的时候发现,文艺片的排片远远比不上其他的种类,挑挑拣拣,选了周五晚上8点半开始的一场。
两个小时的电影,赶上台风影响,接近十一点才到家,今天才写了一点感想。
涉及部分剧透。
故事讲述的是马奇一家。
大女儿梅格,喜欢表演;二女儿乔,热爱写作;三女儿贝丝,喜爱音乐;四女儿艾米,热衷绘画。
这样的四个女孩儿,和有钱邻居家的劳里,一起快乐的度过了年少时光,接纳他成为女孩子们戏剧表演社的一员,通过设置在林间的信箱传递各种信物。
在梅格选择了嫁给劳里的家庭教师以后,劳里对乔表白,被拒绝后离家开始旅行,乔也选择去往伦敦,艾米被姑妈带去法国,贝丝依旧留在家中。
七年后,贝丝病重,但并未通知艾米,乔收讯返回家中,与家人一起陪伴贝丝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乔在贝丝的鼓励下,写下了《小妇人》这本书,记录姐妹们之间的故事。在与母亲畅谈后,鼓起勇气,给劳里写了一封信,放在林间的信箱里。
此时艾米和劳里已经在巴黎偶遇,两人最终相爱订婚,返回家中。
乔没有寄出去的信,被自己取出来撕碎了扔在河里。
寄出去的故事,最终获得了编辑的认可,印刷出版,并且继承了姑妈的房子,开办学校。
整个电影有几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乔的小说卖给报社,对方要求修改结局,因为当时人认为女人的最终归宿,是婚姻,或者就要把她写死。乔同意修改结局,收获了20美金。
最终,《小妇人》出版,对方还是要求修改结局,哪怕与故事人设不符,谈判之后,乔也同意了修改故事结局,换来了较高的版税和署名权,用这笔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说起来,虽然完全是妥协,但整个氛围确是不一样的。
开头的妥协,乔是非常孤独的,她在这样的时代,所思所想,并不能与人倾诉,她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也只是自己的想法,独自一个人承担这样的压力。
但最后,她的妥协带有一种狡黠,似乎从过往的经历里获得了肯定,所以修改结局的时候,想到的反而更多的是怎样卖个好价钱。
制作书这一段,令人目眩神迷。
一来我本人对书抱有一种盲目的好感。创作者亲眼得见自己的故事凝聚成文字,印刷在纸上,被制作成一本书,这样的快乐,几乎是难以形容的。
它暗含了对作者这个身份的肯定,对自己才华的赞扬,对故事的认可,甚至是对本人的肯定。
二来制书这一段也颇具美感,将字母一个一个敲下,纸张裁开,装订成册,裹上封皮,盖上书名的过程,每一幕都带着新奇与精致,令人非常舒适。这大约跟我喜欢看手工制作的性格也有关吧,看到这类的手作,总觉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