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库拉级核潜艇,为何垂直尾舵顶上有个“大纺锤”?

2020-12-29 23:5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看苏联中后期生产的多种攻击核潜艇,特别是阿库拉级,就会发现其垂直尾舵上都有一个巨大的纺锤形物体,外形甚至和一些飞机尾部吊装的发动机有些相似。当然要让喷气发动机在水下工作起来几乎不可能;而这个装置实际上也比大多数飞机的尾吊发动机大出很多。同样设计成纺锤型不过是减少水下阻力和噪音的需要。这么一个大型装置安装在核潜艇的尾部,其实是核潜艇的拖曳阵声呐,以及其内部进行收放的绞盘和动力绞车。其实就等于一个特别大的电动大辘轳,里面可以收放数公里的“长线”。这个长线可不是用来钓鱼,而是现代潜艇战必须用到的拖曳阵声呐。在这个位置设置核潜艇的拖曳阵声呐,可以防止核潜艇的螺旋桨在机动时把长线绞断或者发生缠绕。拖曳阵声呐,也叫拖曳线列阵声呐。是将水听器镶嵌在细钢丝与电缆上形成线列阵。


由拖曳钢丝电缆拖在水面舰艇或者潜艇的尾后,探测水中目标的声呐。主要用于听测潜艇的辐射噪声,进行远程监视、测向和识别,有的也可用于测距。由线列基阵、拖曳钢丝包括电缆、收放装置和绞盘、电子机柜等组成。有的拖曳阵声呐,尾部会拖着一个像小型鱼雷一样的装置,把主要的声呐发射和反馈单元装在这个尾部装置里面;而有的拖曳阵并无尾部的鱼雷状装置;这个长拖线本身就是声呐阵。核潜艇上安装的基本是后一种纯拖线的声呐阵。这种长拖线的声呐阵,又由前导段、仪器段、基阵段、后导段和尾段构成,阵长数百米到数公里,工作深度可变。具有基阵尺寸大、工作频率低、利于线谱检测,能远距离隐蔽地发现水下目标等优点。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尾部有一根超长线,对拖带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机动旋回和倒车也有不利影响。


一般释放了长拖曳阵的水面舰艇和潜艇,就不能进行过多的高速大角度机动,更不能原地回旋和转弯。因为这样非常容易把昂贵的拖曳长线阵绞断或者和螺旋桨发生严重的缠绕。而且这种长数公里的线阵,也不太适合在水下情况复杂的浅海使用。因为可能会被水下的不明部位勾住而造成拉断。不过这种长线阵在大洋深水区的使用效果极好。其作用距离远大于舰壳声呐或拖体声呐单独工作时的主动探测距离,从而提高反潜搜索能力。核潜艇的监视型拖曳线列阵声呐,拖曳电缆与线列阵总长5000米以上,在低声频和次声频段工作时,探测距离可达300海里,是深海对抗的重要手段。长长的拖曳阵就像一根超长的天线。核潜艇在水下,有没有释放这根“长天线”,获得的感知能力有极大的区别。因此几乎所有的现代核潜艇,都需要刚刚下潜到深海,就立即快速放出这根“超长线”。把这根超长线放在垂直尾舵的顶部,可减少核潜艇本身的各种噪音的干扰。


而且在水下机动起来也不容易拉断或者被自己的螺旋桨缠绕。因此阿库拉级都把这类装置放在了尾舵顶上。但是核潜艇收放这根长线的时候,也是核潜艇本身很容易受到突然攻击的时刻。因为这个电动大辘轳在收放线时会有比较大的噪音,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会把对手埋伏在附近的攻击核潜艇招引来!因此西方的同代攻击核潜艇,只把拖曳阵的收放端继续放在尾舵上方,或者像海狼级一样专门在尾部增加两个收放尾翼。而把收放绞盘安排在耐压壳和外壳之外,这样可以采取一些隔音降噪措施。俄方后来建造的核潜艇,基本也采取了类似的改进,从此不见了这个明显的尾部“大纺锤”。


阿库拉级核潜艇,为何垂直尾舵顶上有个“大纺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