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列宁全集课(6)

2023-04-01 17:36 作者:鲛绡劳赠  | 我要投稿

在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民主革命中,资产阶级也会争取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阶级立场注定了他们担心革命会走向彻底的上升路线。因此,他们力求在革命力量和沙皇政权之间寻找平衡点。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相比于西欧资产阶级而言,省略了武装起义、街垒站、流亡国外等步骤,直接走向与沙皇的妥协。无产阶级为了让革命不至于半途而废,应当以更激进的姿态驱动革命进程,而不是与资产阶级签订协议,并且要及时向群众揭露资产阶级和沙皇妥协、媾和的行为。

在原则性的争论中不存在“不偏不倚”的中立,比如在人民与沙皇政府的斗争中,谁要是自诩中立,就是市侩的庸人思想,表面上谁也不得罪,其实是在帮专制政府。

没有革命军队的革命政府是不稳固的;没有革命政府的革命军队,它所创造的成果会被资产阶级窃取。

尚未发现不经由民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而走向社会主义能成功的例子。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最老牌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仍能看到民主主义的诉求。资产阶级内部分化成三六九等,比如金融资产阶级、土地贵族和大中小型普通产业资产阶级等。当次贷危机蔓延时,民众愤怒的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在遭遇了投机的巨额损失后,坐着私人飞机到国会要钱救他们。民众提出“99% vs 1%”的口号,反对的是大的投机性金融资本家,而不是普通资产阶级。这就是民主革命性质的口号,虽然远未到革命那个级别。从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最反动分子的民主革命,再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是列宁主义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思想,并不是某段历史特例。而在这种路径里,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一点在《两种策略》中有详细说明。孟什维克看不到俄国民主革命里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策略思想上必然陷入尾巴主义,将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变为资产阶级的工具,必然会给解放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工农革命民主专政”是民主主义性质的口号,农民一看,“我还在里面”;“革命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口号,中农一看吓一跳,“我的地要没了”?列宁指出,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后果是导致民主革命阵营的实质性缩小,把中间派逼到反动派那边去了。此外,民主革命的规模不会因为资产阶级的退出而缩小,它反正迟早是要退出的,不必指望,孟什维克不承认这一点,生怕资产阶级离开。民主革命规模的真正缩小,唯一的可能性是工业无产阶级与农民没有形成牢固的联盟。

孟什维克修正主义在策略思想上的真正社会根源在于,工人贵族在革命风暴来临时,和许多知识分子、小市民一样想要保持自己平稳安全的生活。即使孟什维克内部有一些受到沙皇迫害的人,比如马尔托夫这位列宁昔日的战友。

中央机关报是生产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大本营,各地方委员会必须对中央机关报予以足够重视。

强者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强者并不自欺欺人或坐等“奇迹”。强者看到物质现实及其不足,从而将自身的精神力量转化成物质力量,实现真正的“无中生有”,把事物发展所缺乏的某些物质条件弥补起来。弱者只看到现实条件的不足,用幻想、自欺欺人、靠、等、谎言去弥补这种不足。革命者绝不能成为后者。

曾有两次检验通过选举获得政权的左翼派别最后是怎么失败的。一个是智利社会民主主义总统阿连德,于1973年9月11日被反动派军队头子皮诺切特杀害,这时真正的,无产阶级的“911事件”;另一个是委内瑞拉民选总统查韦斯,在2002年被政变者抓捕。这些都说明一个事实——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生死较量!

【笔记】列宁全集课(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