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捷克斯洛伐克的SU-100
https://warspot.ru/11163-su-100-po-chehoslovatski
俄版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发布时间2018/2/5
https://awareness2367.rssing.com/chan-58094640/article1003-live.html
英版译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9/2/9,星期日
个人授权翻译
SU-100,捷克斯洛伐克造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自产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设计工作跌入低谷。这一情况是出自技术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捷克斯洛伐克的工程师无法跟上军方日新月异的需求。结果便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51年9月开始以许可证的方式生产T-34/85坦克。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型自行火炮上,并一共生产了不到800辆SD-100自行火炮,即捷克版的SU-100。
必要之举
在二战结束时,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拥有为数不少的挑战者坦克歼击车以及188辆克伦威尔坦克,这些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装甲旅的剩余物资。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集团军也拥有两辆SU-85,但到了7月,这两辆车消失了。
到了1946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的坦克旅既装备了来自英美苏的车辆,又拥有25辆LT-38和19辆ST-I(38式坦克歼击车)。这种鱼龙混杂的情况并不理想,但他们别无选择。来自国内的大部分设计方案均源自战前,如斯柯达的中型自行火炮,使用了T-22的底盘,而后者又是战前斯柯达S-II-c(又被称为T-21)的进一步发展。

主战坦克(Tank všeobecného použití,TVP)的研制工作于1945年秋季启动。其最初由军事技术学院(Vojenský technický ústav,VTU)负责,后被转交至研制T-40的斯柯达。斯柯达与CKD共同进行TVP的研制工作。自行火炮加入该项目是在1948年年底。根据军方的意见,这些车应该安装薄弱的装甲和开放式炮塔,共有两个分支:安装152mm火炮的ShKH 43,5/675 TVP和安装100mm火炮的ShPTK 14,75/950-TVP,前者为自行榴弹炮,后者为坦克歼击车。
另外两个无炮塔但防护稍好的自行火炮方案也诞生了:152mm ShKH 43,5/675 TVP和100mm ShPTK 14,75/900-TVP。
研制工作的长耗时使得部队饱受困扰,他们为此被迫选择了修理和翻新缴获车辆这条路作为过渡性措施。陆军获得了改装自德国40式突击炮G型【译注:即Ⅲ号突击炮G型】的ShPTK vz.40/75N型自行火炮(1949年后改称SD 75/40N),共改装了124辆。此外,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在1949年还接收了12辆犀牛坦克歼击车以及20辆ISU-152,二者分别获得了ShPTK vz.43N和TSD 152/37S的编号。
在战后的五年间,捷克斯洛伐克没有生产过一辆自研的坦克或自行火炮,哪怕是原型车。

这一严峻的事态最终通过引入他国坦克的方式得到了缓解。1949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购买获得了生产T-34/85中型坦克的许可证。根据计划,此类坦克应被TVP方案取代,但后者最终于1950年春胎死腹中。T-34/85在彼时已经过时,但毕竟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坦克的生产工作由布拉格的CKD(Českomoravská Kolben-Daněk,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丹历)索科洛沃(Sokolovo)机车厂负责。生产准备工作始于1950年1月,其推进速度相当快:次年9月,第一辆捷克斯洛伐克自制的T-34/85便交付给了部队。
TVP方案的终结意味着使用该车底盘的所有自行火炮项目也随之烟消云散,而相应的解决方案便是购买SU-100的生产许可证。该车的服役寿命远比T-34/85长。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停产该车后,相关生产工作于1947年转交至鄂木斯克的174号厂,量产工作持续至1948年。

SU-100在50年底初亦已过时,但考虑到该车使用的底盘与已经投产的T-34/85相同,这显然有利于量产工作的开展;同时,SU-100的100mm D-10S火炮在彼时仍不失强而有力。然而,1950年12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会议还是决定在自产的SU-100上换用国产火炮。备选的火炮可能是斯柯达设计的A-20反坦克炮,该炮源自R-11高射炮,而后者的另一变体,AK-1坦克炮,也是TVP方案的主炮。该炮在一公里的距离上能够击穿30°倾角的140mm装甲,性能要优于D-10S。
唯一的问题是,这三门炮中,只有R-11造出了原型炮,因此上述改造方案注定无法落实。此外,捷克斯洛伐克一共接收了452辆苏联生产的SU-100,这些车和他们自产的SU-100一道被称为SD-100。
来自鄂木斯克的自行火炮
购买SU-100生产许可证的决定做出于1951年。总装厂为CKD索科洛沃;车体制造商为位于斯洛伐克的马丁斯大林工厂(Závod J.V.Stalina,ZJVS);D-10S火炮的生产则由位于瓦赫河畔杜布尼察(Dubnica nad Váhom)的SMZ机车厂(隶属于斯柯达)负责,该炮在捷克斯洛伐克被称为100mm SHK vz.44。

由于装甲部队坦克数量的巨大缺口,自行火炮的生产工作被推迟了。得益于来自德国和苏联的相关装备,自行火炮的缺额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T-34/85拥有更高的的生产优先级,这使得第一辆SD-100直到1953年才交付部队。量产工作进展缓慢:1953年至1954年,布拉格方面仅生产了129辆SD-100,而同时期T-34/85的产量则高达951辆,这可谓是天差地别。
坦克的生产工作在1954年被转移至马丁。总装和引擎的生产工作仍在捷克进行,而车体和火炮的生产则由斯洛伐克负责。这有助于为生产工作提速。

捷克斯洛伐克产自行火炮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如上所述,SU-100在苏联最后的生产商是174号厂,SD-100的图纸就基于那里的方案;然而,T-34/85的图纸则来自下塔吉尔的183号厂;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就是他们生产的SD-100和T-34/85出现了大量同时来自下塔吉尔和鄂木斯克的混合设计。


174号厂自研的拖钩上没有用于固定拖缆孔的凸起,为此捷克斯洛伐克人将其替换成了常规的拖钩。同时,SD-100和捷克斯洛伐克产T-34/85车尾的上部则采用了鄂木斯克的设计方案:排气罩呈波浪形,尾盖的合页使用了与圆形传动舱盖合页相同的设计。另一种鄂木斯克式的设计出现在车轮上:174号厂轮毂的独特结构出现在了SD-100和捷克斯洛伐克产T-34/85上。二者的履带链节也源于鄂木斯克,因为其具有垂直的肋条。

该车也具有一些纯粹的捷克斯洛伐克特色。首先,其做工非常精细。苏联车装甲的边缘相当粗糙,尤其是首上部位;当然,考虑到苏联坦克生产厂家的工作条件,以及美观与否跟战斗力关系不大,出现这种问题并不奇怪。然而,马丁生产的车体做工相当不错,其铸造件亦然。结果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相关车辆的平面上没有出现凹凸不平或粗糙的情况。
车长指挥塔的焊接侧面有一个矩形焊接件,这是鄂木斯克的另一特色,而指挥塔本身也同样来自174号厂。车体左后方的车组通讯端口则暴露了SD-100的捷克斯洛伐克血统,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苏联车上同样可见。其大灯的护罩同样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特点足以区分苏联的SU-100和捷克斯洛伐克的SD-100。

马丁的首要任务跟布拉格差不多,那就是生产T-34/85,不过在这里,二者的产量差距没有CKD索科洛沃那么大:他们一共生产了641辆SD-100和1765辆T-34/85。
SD-100及其更强大火炮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们开始考虑给T-34/85更换火炮的方案,但这个计划只存在于图纸上。即使更换主炮,T-34/85也已过时,安装了同款火炮的T-54在1957年投产,而T-34/85更是早在1956年就停产了。SD-100是捷克斯洛伐克在战后大规模生产的唯一一款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由于多种原因,包括了其他使用T-34/85底盘者在内,没有一款自研的自行火炮能够成功投产。
此处接CV16526415
远渡重洋
SD-100和SU-100的出现有利于弥补T-34/85火力不足的问题。该型自行火炮于1953年开始出现在坦克团中,用于解决85mm S-53所解决不了的敌方坦克。SD-100一度填充了坦克团1/3的编制,而被替换下来的坦克则被送回了仓库。

直至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团仍处于一种混合的状态。在炮塔中安装了100mm火炮且防护更佳的T-54坦克逐渐取代了T-34/85和SD-100。后者被移送至仓库以及用于外售。
从坦克团中撤编后,SD-100在70年代中期之前仍充当着训练车的角色。现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仍留存有不少数量的此类自行火炮。SD-100在许多公共和私人收藏者处的地位接近于T-34/85。这跟G-13的经历很相似,但G-13至少改装自正版38式坦克歼击车的车体,而SD-100则完全是50年代中期在捷克斯洛伐克从零开始生产的。用它们来冒充SU-100显然不合适,但许多收藏家和博物馆都在搜集苏联在二战中生产的坦克车辆且上当受骗:蒙斯特、辛斯海姆、拉旺泽瑙和许多其他博物馆展出的都是SD-100而不是SU-100。

在SD-100高达770辆的总产量中,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总共接收了其中的460辆,剩余的310辆则专门被用于出口。1953年,随着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Klement Gottwald)的去世和安托宁·萨波托斯基(Antonín Zápotocký)的上台,捷克斯洛伐克再度成为了军火市场上的活跃卖家。军售始于1953年,其中包括了坦克。最早的客户之一便是埃及,他们在1955年开始接收SD-100,并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将其用于对抗英法以三国,目前在博文顿、达克斯福德和索米尔展出的SD-100便是那次战争的战利品。埃及总共接收了148辆SD-100。

叙利亚也购买了38辆SD-100。和埃及一样,叙利亚的SD-100也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大量的SD-100被以军缴获:事实上,以色列博物馆中收藏的所有SU-100都是缴获的SD-100。

一段时间后,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装备质量变得好坏参半。在一些情况下,其交付的大部分都是苏联产的存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只充当了苏联与其他国家的中间商。例如,古巴从捷克斯洛伐克处收到了50辆实际产自苏联的SU-100,也门收到的50辆SU-100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也收到了SD-100。
可以说,捷克斯洛伐克军方选用SD-100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即使他们没有整出自己的设计,也还是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武装起了自己的部队。由于相关的出口工作,捷克斯洛伐克在军贸市场上留下了美名,他们甚至通过外国产品重返了军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