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

2022-05-07 18:06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

【造模机制】利用甲状腺特有的自身抗原成分如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等可不同程度地诱发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a-immune thyroiditis, AT)。其中 TG 可能是 AT 发生的主要自身抗原,其与弗氏完全佐剂联合应用可诱导免疫动物发生实验性 AT。

高碘诱发 AT 的原理为:①高碘对甲状腺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②碘可与 TG 结合生成碘化 TG 而改变其分子构象,使得 TG 原有的自然表位丢失,产生新的表位,从而提高了其抗原性:③碘诱使 MHCI抗原异常表达,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及免疫细胞的攻击性;④碘促进免疫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诱使甲状腺细胞 MHCII抗原异常表达和自身免疫性的产生。

【造模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5~6 周龄,体重120~140g。实验开始时,给实验大鼠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甲状腺球蛋白 100μg 作为初次免疫,分别于第 2 周,第 3 周、第 4 周以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的牛甲状腺球蛋白 100μg 加强免疫 1 次。实验大鼠饮用高碘水(含碘化钠 500mg/L)。于第 6 周处死所有大鼠,制备血清,-20℃保存,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取甲状腺组织,常规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滤泡大小、上皮形态,上皮及滤泡间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

【模型特点】

1.实验大鼠 TGAb、TPOAb 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且与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正常大鼠甲状腺滤泡呈中度大小,上皮细胞多呈立方状,滤泡腔内含丰富胶质;模型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中至重度破坏,淋巴细胞浸润较为明显。

【应用范围】本模型具有人类 AT 的大多数重要特征,适合于人类 AT 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注意事项】AT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遗传因素、性激素、细胞因子、药物和环境因素对 AT 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在选择构建 AT 模型的方法时,应考虑到动物种系、性别差异及饲料中的碘含量等问题。

【模型评估】本模型的构建方法简单易行,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可靠性,为深入研究 AT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提供了较满意的工具。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 AT动物模型的构建,且已经显示了让人鼓舞的结果。利用甲状腺自身抗原成分如 TG、TPO 和 TSHR 单独或加用佐剂来免疫动物是经典的造模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 TG 预刺激树突状细胞,以增强免疫反应强度。BB 大鼠,Buffalo大鼠、NOD 小鼠、OS 鸡,Beagle犬等种系动物因自身遗传缺陷可自发形成 AT,适用于遗传因素对 AT 影响的研究。而免疫细胞转导技术和核酸免疫技术的问世,给 AT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