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教育组织范式论》
读书笔记《教育组织范式论》
一 框架
作者张新平 1990年春第一章 教育组织理论与范式
第二章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理论基础
第三章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古典组织理论
第四章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现代组织理论
第五章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常规反思视角下的组织理论
第六章 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
第七章 教育组织批判理论范式
第八章 教育管理现象的反思与构建
二 观点:教育影响弥散 持久 + 教育实际、里路工作者概念框架都不自知
三 本书目的:
指导性框架
阐述教育组织结构注意范式,现象学范式及批判理论范式
反思 构建 “实在性 理解性 批判性”一体的教育管理现象观
四 详情
理论
HOY 认为,理论既不是价值论,也不是尝试,理论是中性的
理论只研究实然(what is ) 而与应然(what ought to be)
理论没有所谓对与错,只是有用与否而已
理论就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赖以观察 理解 分析 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和假设,就是支配,导引人们之所以如此思 如此想 如此行的内在力量和信念
理论意指一种查看方式(a way of seeing),一种关于世界的见解,一种将我们生活中互不相干的是事件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加以统整的工具
内隐理论(tacit theory)
外显理论(explicit theory)
范式
扩张 扩散了的个体性理论
范式是个体性理论经熔铸 整合而扩张 扩散为一定团体 组织所并称的共同信念 约定 察看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持续发展下去的一整套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方法 技术等等
功能主义范式
解释主义范式
激进人文主义范式
激进结构主义范式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理论基础
实证主义的原则要点:
(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3)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
(4)“价值中立”的要求
(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与基础
形式主义
早期的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
新的行为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领袖:石里克
发言人:卡尔纳普彰显证实原则
强调逻辑证实和间接证实
力图建立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实现统一科学之目的
系统理论
(1)组织是开放系统
(2)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
(3)组织具有边界性
(4)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
(5)组织是一个新陈代谢系统
(6)组织具有适应于维持功能
(7)组织作为开放系统具有殊途同归性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古典组织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
法约尔,管理的原则及其要素;管理的14条原则
韦伯,分析官僚组织;权力形式;高度关注官僚体制的影响
效率化 标准化 理性化 系统化 科学化 等级化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现代组织理论
巴纳德 学者实务家
第一,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3种类型
第二,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第三,组织要形成为一个整体,就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
这些人民愿意做出贡献
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
第四,反对正式权威论,主张权威接受论
第五,组织理论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决策行为
第六,组织理论的核心部分是组织的存续和发展,即维持组织平衡的问题
贡献 ≤ 诱因→组织存续和发展
盖茨尔斯 心理社会架构
盖茨尔斯 古巴模式
盖茨尔斯 赛轮模式
盖茨尔斯 教育共同体模式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常规反思视角下的组织理论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步批判与反思的历史
批判与反思原本人的本性否思(unthinking)
创新型批判与反思,简称创新反思学院模式
模糊模式
教育组织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有组织的无序状态
教育组织是一种松散链接的系统
文化模式
教育组织本身就是文化
文化是活生生的具体所在政治模式
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
格林菲德康德 唯心主义传统
批判精神
唯心主体倾向
康德哲学的调和理论倾向
伦理观点
韦伯
理解社会学
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加以区分
理解行为
解释行为批判教育组织结构功能注意范式的有力武器
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
新科学理论——无政府组织的十二个观点
反对团体思想,拒斥那些超越人类控制和独立于个体的意志 意向和行为之外的各种社会现实思想
承认思想本身的混乱和非理性特点组织理论的10个命题
组织是对社会现实的定义
组织是由人所构建而成的,人必须对组织内所进行的一些负起责任。
组织是意志 目的和价值的表达。
组织不是凝固不变的存在,而是体现为一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组织就是谈话 机遇和经验
人都是先行动,然后对行动加以判断
组织本质上是用符号编织的,用语言表达的对现实的定义
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技术,它能促使组织实现为之服务的目的
教育组织批判理论范式
法兰克福学派
具有实证注意倾向的社会理论相对立
注重批判第一,工具理性的批判与交往理性的批判
科学注意
客观世界 自然现象 真理宣称 目的行为
社会世界 到的法律 正当宣称 规范调节
主观世界 艺术 真诚宣称 戏剧行为第二,3种兴趣和3种科学
认识本质上就是一种兴趣关系
技术兴趣+诠释兴趣+解放兴趣第三,系统的膨胀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第四,实证注意批判与现代文化分析
第一,教育组织批判理论,顾名思义必然极力倡导批判和反思。
第二,教育组织批判理论范式明确宣称,组织理论是一门道德科学。
第三,组织理论作为一门道德科学,它由经验的 诠释的 和 批判的3个向度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第四,教育组织批判理论很重视从隐喻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管理,并了文学模式和文学批评家的隐喻。
第五,教育组织批判理论很重视从隐喻metaphor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管理,并提出了文学模式literary和文学批判家literary critic的隐喻。
理性技术观 工厂 ;政治观 丛林 ;符号观 神殿
功能主义组织理论,机器 有机体
解释范式与激进人文注意范式 语言游戏和精神监狱第六,教育组织批判理论十分重视学校组织机器教育活动的根本重建。
符应理论 Correspondence theory
Boles ,S Gintis,H
学校教育与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之间存在这直接关系,学校组织中所存在的种种社会关系,完全是按照工厂的层级制复制而来的结构理论模式 Theoretical models of structure
人类行动者的基点出发,用文化的视角论述了再生产的理论
Giddens A:社会生活是怎样由行动者创造的,这种创造又是怎么控制了行动者的?
Bourdieu,P:文化资本 文化互动占主要地位的系统中生活时候,他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就越富有;符号暴力(Symbolic wiolence);惯习马克思主义分析 Marxist analysis
隐蔽课程向度(hidden curriculum)
自由理论 文化碰撞
将文化碰撞作为学校主旨和任务,是严重的错误
企图通过改变文化出镜来改变社会地位,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七,教育组织批判理论认为,以往的绝大多数组织理论都会是以市场组织为基础二建立起来的,是市场中心的,因为必须以“新组织科学”和“组织辩证观”取而代之和整合之。
Pamos,A.G 《新组织科学:国家财富的再构想》
工具理性
市场组织只适合经济需要,它是工具性的。
组织理论采取了人类行为的工具行观点,未能说明人类互动和人机关系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社会,劳动和工作两个概念随意互换,
所以,必须重思现有的组织理论,“多重中心社会”
市场只是一部分
个体是最有价值的
一个有权选择其他社会空间的个体,不会迫使自己与市场价格体系完全保持一致。
本质上是乐观主义观点。福斯特,把握组织辩证观的基本思想,最好是将它和正统的组织理论对照起来进行认识。
每个隐喻本身都有矛盾,每个陈述都包含着一个相对的对立命题。
Benson J K 过程原则;总体原则;矛盾原则;实践原则
行为 权利 层次 过程四个层面的问题小结:教育组织批判理论将反思批判作为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为解放思想 努力创新创造了条件;教育组织公开宣称‘道德科学”激发了人们反思组织管理理论学科性质和本质的兴趣与认识;能促使人从宏观角度去关注和回答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批判了市场中心的组织理论,对于我们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教育管理现象的反思与构建
都宣称揭示规律
二元视角来偷袭教育管理现象(表象与本质)
谁能说共性就是真的共性?
谁赋予这种共性的概括和概念以优先的地位?预设“事实与价值”分立的基础上共同强调研究事实。
对教育管理现象采取简化和纯粹理想化的思维模式
与科学脱节
可实证化 数量化 客观性 普适性
科学本身无可指责,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在观察 认识 探究 反思教育管理现象过程中,科学方法居于什么地位?应该怎么看待以科学方式形成的教育管理学实在性
理解性
批判性
科学实践要是不能自我质疑,也就无法了解自己实际做了什么
确立有关教育管理的批判观;
树立实践意识;
实际工作者对支配自身言行思想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
五 笔记






发布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