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闭症儿童居家干预中,手的这些功能要注意
手功能是什么?手不就是手吗,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吗?我相信大部分家长和我说的一样,对于手的功能发展知之甚少,实际却不知道“手”也是有其自己的发展内容,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重新了解一下这位非常熟悉的老朋友“手”吧!
小时候常听人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可见双手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据相关研究发现,人类的双手是人体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拥有了灵活的双手,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手功能都有哪些部分吧,孩子的手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手和手指的运动,如: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其二是手眼协调能力;想要促进手功能的发展,便需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手功能失调的情况吧。
1、 孩子常常避免通过双手做事;
2、 孩子稍微用手做点事就会抱怨太累;
3、 5-6岁了还不会用筷子吃饭;
4、 拿什么东西都喜欢一把抓;
5、 学不会不会打开零食的包装袋;
6、 对于球类活动比较排斥,或玩法单一;
7、 写作业速度特别慢,效率低。
由此可见手部功能的缺失对于孩子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手功能缺失的呢?原因不乏有器质性原因、环境原因等,器质性原因主要是器官发育的失调,如手部残疾、大脑发育迟缓等,环境因素主要是带养方式,过度保护、包办,导致孩子没有机会从活动中获得练习的机会等。

了解了失调情况和原因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善孩子当前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手功能呢?接下来我会根据稳定性和协调性为分段进行训练方法的说明,当然所有的练习都会涉及手眼协调,没有基础的注意力作为支撑,精细活动很难得到练习。
1、稳定性方面(近端)
(1)不论孩子需要练习哪一个方面的能力,稳定性都是不得不提的话题,没有稳定作为基础支撑,孩子就没有继续发展的资本,那如何提升孩子手部的稳定性呢?
首先我们需要分清人的躯体是可以分为近段和远端两个部分的,近段控制稳定,远端控制协调,稳定性的练习便需要提升相对于手部而言的远端,那就是手臂,所以我们需要练习孩子的手臂力量,直到符合同龄孩子的水平,有了这些力量才能提升孩子的手部稳定性。接下来,会给大家提供几种练习稳定的方法。

(2)方法:推、拉、抱和举等方式,物品的重力要由轻至重,距离要由近至远,过程中要注意孩子需要持续发力,而非短暂的爆发力。如家长在家提前为孩子设计好一个游戏场景“送小猴子回家”,此处的猴子可以用其他体型和重量都较大的玩具替代,回家的路上设计有上坡、过河、山洞等障碍,过程中孩子需要采用推、拉、抱等方式带领小猴子回家。
2、协调性方面(远端)
(1)手腕:在孩子手臂力量有了一定的提升后,我们则需要进一步练习孩子的手部协调性了,手部的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先从手腕开始,手腕的动作有上下左右、旋转等不同方向的变化,如拍打、敲击、摇晃、投掷等。居家练习的方式:和面(拍打、敲击)、扫地、倒水、擦桌子等。

(2)手指:除了手腕的灵活性需要练习,手指的运用更是关键,如基本的五指分化、对指练习、食指指认等,其中的动作有:按压、抠、拿捏、撕扯等手指间合作的动作。
(3)双手合作:在打好基础后,需要通过双手合作类的活动让手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双手合作的活动都有哪些呢?从基本的串珠子、双手捧、抓玩具,到传球、投篮,再到更为精细的写字画画、剪纸、端碗夹菜等,都是孩子们需要练习的内容。
当然居家干预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不论带孩子练习什么内容都要以游戏的方式,如小时候的过家家一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完成所有的练习,避免孩子因为枯燥而让练习停滞,影响训练本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