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主观思考

2023-08-03 18:25 作者:采非  | 我要投稿

下文无任何修辑润饰,阅读或较为费劲。

        关于现今小说的娱乐形式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影视作品的现象,以下内容以此为题,从而引发部分个人思考。

        以上所相对比的两者,小说与影视作品,皆为故事性艺术创作的作品。文艺创作中,与故事有关的无疑是最吸引绝大部分大众观看(包括我在内)的一种艺术作品。因人生来就好奇于新鲜事物,且我们身边发生的任何事都可谓故事,对于故事二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且永不疲惫地追求新鲜的故事。

        有关于故事性文艺创作,目前可由抽象至具象排列出以下形式:音乐、小说、漫画、影视、游戏。

        后四者自不必多言。音乐的故事表达又是如何做到的?譬如我中华文化中的音乐,古琴曲广陵散、岳阳三醉等都属于讲述故事的音乐作品。西方音乐中也不乏交响诗等等故事叙述的作品。因而虽无确切的实体承载,音乐亦可诉说故事,同时也是最为抽象的故事讲述形式。

        往后的小说、漫画、影视、游戏,我们可以看出,愈是后者比之前者则充斥着更多的信息。如:小说比音乐多了文字表述;漫画比小说又多了画面描述;影视则在此基础上多了背景音乐,人物对话的声音等多种信息;游戏较之影视则可让玩家更加自由探索,虽与影视作品的信息表达形式相差无几,但却不再限于镜头,且在信息量的涵盖能远超影视作品所包含的内容。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一套主流审美,而这套主流审美的交汇部分便是人类共同的美学。在此之中,我却仍有一个观察。当我们在看一件作品时,无需时时刻刻考虑作者想告诉观者的是什么,而是观者从中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作品完成交由观者浏览时,此刻起就已充斥着观者的主观思考,我们主管上也是凭自己的理解去阅读作品,只是部分人强行使自己进入所谓作者本意的思考模式。在符合大众主流审美的基础上,观者能与之产生深度共鸣,对自己而言也就是最好的作品。

        愈是抽象的作品就愈能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所以抽象的作品往往更需要精力去观看,去深究。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形式下,大部分人们已不再有更多时间去花费精力在抽象作品上,更愿意在娱乐消遣时间里看电影、动画,玩电子游戏等方式来愉悦自身。恐怕这也是近来各种音乐、小说、电影、动画、电子游戏趋于快餐化,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与技法、手法等纯粹艺术探究的音乐、绘画的作品不同,所有的故事类创作都包含着作者的zz诉求或意识形态输出。即便朴素如《山水情》这样的动画作品,也蕴含了道家的遁世淡泊与儒家尊师重道的思想。而愈是具象的故事类作品,意识形态输出与zz诉求就愈能深入人心。因相比抽象如音乐、小说等故事作品,影视、电子游戏等给予人们思考的空间更小,从而能做到更直接更深刻的意识形态输出。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主观思考,观看完毕时,我们认为最后得出的是自己的思考结论,殊不知在镜头的转换,音乐的渲染,人物对白的情感表达,等等形式中,具象的故事作品已经能做到潜移默化引导我们的主观思考。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然而实际上是被刻意引导得出的思考却犹未知。

        现今也已有此种种表现:西方各种影视作品充斥大量的意识形态输出,不遑多论。如今电子游戏也已成为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手段之一,诸多游戏作品早已加入各种zz主张及意识形态输出。虽然电子游戏的受众有限,不如影视作品那般早已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在比影视作品更加直接,更加信息密集的内容输出下,加上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VR技术,哪里是真,哪里是假的边界都已似模糊,这种形式下的文化入侵将可能比影视作品更加致命。

        因而我主观推论:不久将来电子游戏的发展将与影视作品持不同方向的同等重要地位。不单因其为广泛大众的娱乐消遣选择,更是因其zz诉求及意识形态输出的直接性。


一些主观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