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过自杀尸谏,反对签订《南京条约》

2021-10-18 23:18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古代,大臣劝谏帝王的方式有许多,不过有一种非常壮烈的方式,这就是尸谏。顾名思义,所谓尸谏就是臣子以死向帝王劝谏。“千古艰难惟一死”,能活着谁愿意轻易去死呢?所以在历史上,尸谏的故事非常少。可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一位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居然以自杀的方式,向皇帝劝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军机大臣名叫王鼎,是陕西蒲城人。王鼎虽然出身贫寒,但却通过勤学苦读,在1796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三名,也就是殿试的第六名。王鼎先后担任过翰林编修、内阁学士等职。在考取内阁学士时,王鼎受到了嘉庆帝的重视,此后担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同时还兼任顺天府尹。

此后,王鼎多次奉命出京办差,都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百姓的称赞。1825年,王鼎服丧期满后,直接被道光帝任命为军机大臣,管理刑部、户部事务,还一度署理直隶总督。特别是在1828年、1830年间,先后两次对盐政进行整顿,颇有成效,既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也使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证。

1839年,道光帝打算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对此王鼎极力支持。这里要说一下王鼎的为人,他虽然是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但为人正直,一方面积极奖掖后进,提拔、推荐像林则徐这样的贤才,另一方面他拒绝结党营私,而且两袖清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

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游移不定,一会儿主战、一会儿又想议和。王鼎的态度非常坚定,那就是反对议和,极力交战。可是道光帝却将林则徐当成替罪羊,将其革职充军,并且遣往伊犁。当时黄河决口,王鼎正在河南境内负责治河的工作,他力保林则徐,还建议道光帝让林则徐帮助办理治河。

可是到了后来,林则徐还是被革职发配。对此王鼎非常不满,他回到北京后,多次向道光帝推荐林则徐,同时反对与英国人议和。可是,此时的道光帝已经彻底被英国人打怕了,对于王鼎的建议,他一个都没有采纳。王鼎悲愤万分,于是在圆明园附近的私邸中,撰写了一份奏折,其中写道:“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

之后,王鼎在屋内自缢而死,终年74岁!王鼎死后,他的家属受到穆彰阿的威胁,道光帝并没有见到“尸谏”的奏章。几十天后,清朝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字。林则徐得到王鼎自杀的消息后非常悲痛,“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1846年,林则徐复出,担任陕西巡抚,他特意向道光帝请假三个月,来到蒲城为王鼎守心丧。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林则徐传》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过自杀尸谏,反对签订《南京条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