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眼科学》葡萄膜病,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

2020-12-28 18:43 作者:Sanitatsdienst  | 我要投稿

葡萄膜炎

是指发生在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多发生于青壮年易合并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分类

1.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病原体

2.非感染性:后者包括特发性,创伤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伴发的葡萄膜炎

3.病理分类分为肉芽肿性(与病原体感染有关)、非肉芽肿性(与过敏有关)。

4.解剖位置分类

前葡萄膜炎:累及虹膜及睫状冠前的睫状体组织

中间葡萄膜炎:累及睫状体平坦部,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基底部

后葡萄膜炎:炎症累及脉络膜,视网膜组织

(全葡萄膜炎包括上述三种情况)

5.病程分类:急性(小于3个月)慢性(大于3个月)

葡萄膜炎患者的瞳孔

病因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葡萄膜发病;眼外伤,手术等导致病原体直接入侵局部

2.创伤理化因素:机械性,化学性灼伤,有毒物质刺激引起病变

自身免疫因素:多种类型葡萄膜炎和特定HLA抗原有关,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眼痛:由于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炎症因子和毒素的刺激所致

(2)视力减退:由于屈光间质不清(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等)睫状肌痉挛可引起暂时性近视;发生黄斑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可使视力进一步减退甚至丧失

(3)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受炎症激惹面神经与眼轮肌紧张性增高导致眼睑痉挛

体征

1.有明显充血,多为明显睫状充血(结膜后动脉充血所致)严重会形成混合性充血常伴结膜水肿

2.房水混浊:虹膜炎管壁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

3.角膜后沉着物:房水屏障破坏,渗出物进入房水

4.虹膜改变:急性期充血,水肿,色泽略暗,纹理不清

5.晶状体改变:色素沉积表面遗留下环形色素

6.瞳孔改变:括约肌痉挛收缩,瞳孔变小;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眼球萎缩

治疗

1.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或0.15%醋酸氢化可的松滴眼液严重者可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每次0.3-0.5ml每日1次

2.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0.5g口服每日3次;吲哚美辛25mg口服每日3次

3.抗生素:结核,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有关葡萄膜炎要抗感染治疗

中间葡萄膜炎

指累及玻璃体基底部,睫状体平坦部,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也称为睫状体平坦部炎;病程缓慢,隐匿.多见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常累及双眼可先后发病

临床表现

症状轻初发可无明显症状或仅眼前黑影飘动,雾视或一过性近视偶有眼红,眼痛;眼前节多无或仅有轻微的炎性改变少量KP呈羊脂状或粉尘状,轻度房水闪辉用三面镜检查可以发现玻璃体基底部,睫状平坦部和周边部视网膜有炎症表现

诊断

三面或间接检眼镜检查,可见睫状体平坦部有灰白色隆起的“雪堤样”改变玻璃体前部及基底部小白球样混浊,融合成黄白色棉球样外观等;眼底荧光造影可协助诊断

治疗

病情轻者无须治疗;活动性炎症者,明显视网膜炎或者黄斑囊样水肿者类固醇激素局部或全身使用,亦可给免疫抑制剂.如效果不佳可直接冷冻“雪堤样”病灶处的睫状体平坦部,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炎症控制不良,玻璃体增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叮行玻璃体切除术

后葡萄膜炎

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的炎症

临床表现

1.症状取决于炎症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可有眼前黑影或暗点或视力下降,病变没有累及黄斑时仅有闪光或无症状

2. 体征玻璃体内炎症细胞和混浊;视网膜血管炎出现血管鞘,闭塞和出血等;黄斑水肿局性脉络膜视网膜浸润病灶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呈黄白色,在视网膜血管外晚期形成癫痕病灶;还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等

诊断

FFA对判断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有很大帮助ICGA有助于判定脉络膜及其血管的受累程度

治疗

常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顽固病例尚需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后葡萄膜炎患者

青光眼

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主要危险因素

原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机制:前房角的急性闭塞导致房水排出障碍引起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

临床各期表现

①临床前期:一眼发作后另一眼也进入临床前期

②先兆期:患者突感雾视,虹视,患侧眼眶,额部或鼻根部疼痛,眼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

③急性发作期: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大部分甚至全部关闭瞳孔中等度散大,眼压急剧升高达50-80mmHg虹膜发生色素脱失和节断性萎缩青光眼斑

④缓解期(间歇期):房角重新开放或大部分开放

⑤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未能及时治疗或反复的小发作后房角产生广泛粘连,小梁网功能严重受损;眼压中度升高出现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⑥绝对期:眼压持续升高,视神经严重破坏致失明

治疗方法

药物: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0.25%-0.5%噻吗洛尔;碳酸酐酶抑制剂:全身用乙酰唑胺;局部1%布林佐胺滴眼液;高渗脱水剂2.激光治疗  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

初发期:晶状体前后皮质周边部出现放射状楔形混浊一般不影响视力;晶状体混浊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

膨胀期:晶状体混浊继续加重,晶状体皮质因吸收水分而膨胀增大的晶状体将虹膜向前推移,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呈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有虹膜投影,视力明显减退眼底窥视不清

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消退,体积恢复正常,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状体完全混浊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但光定位和色觉正常

成熟期:晶状体内水分继续丢失体积变小囊膜皱缩,晶状体皮质分解液化呈乳糜状,棕黄色硬核沉于下方,上方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核下沉后视力可有所提高;引起晶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哥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2.核性白内障:发病较早进展缓慢;混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逐渐发展到成人核完全混浊;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过棕黑色可发生近视

3.后囊下性白内障:进展缓慢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早期出现视力障碍

4.常用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首选)白内障摘除术

初发期皮质性白内障

过熟期皮质性白内障




《眼科学》葡萄膜病,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