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一个人战斗
本科是普通师范院校的英专生,现在是暨大的汉语国际教育准研究生,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场修行。在这一年的备考过程中,我在修识,也在修心。
半跨汉硕,我需要自学汉语本体知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知识、中国文化和文学等专业知识。我高考语文的成绩并不好,所以我很担心我的基础,在大三上学期的那个寒假,我在图书馆借了《现代汉语》上下两册,为了提高效率,我决定跟着勤思的相关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在寒假我看完了这两本书,对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有了一个粗浅的印象,后来在攻克《现代汉语通论》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返校后我抓紧时间开始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本书,同时我利用空余时间看完了勤思的《中国文化要略》的视频课,在暑假就开始泛读文学,掌握了一些耳熟能详的作者作品。
备考暨大的20多本书确实是我的一个巨大挑战,但我并不感到胆怯气馁。首先试题的容量是有限的,书越多,主次就越清晰。通论和引论分别是专一和专二的大头。通论,就算是边边角角也要复习到,看书的遍数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通论的所有地方都掌握到,并且融汇贯通灵活运用。至于语纲是对通论的提升,上升到语言学的层次来讨论。古汉的翻译真题复现率比较高,平时多做短句翻译练习,古汉通论也要了解,会考。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作为引论基础篇的补充,二语习得作为习得篇的补充,建立起来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的整个框架,从上往下学习和记忆会省力很多。
另一方面,考研是一个修心的过程。首先是要耐得住寂寞,任室友日夜狂欢,我自岿然不动。很多时候学习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去吃饭、去教室,晚上一个人回寝室,一个人思考。其次是学会自我调节。我的专注力周期比较短,3天休息半天。另外要保持心情愉快,我自己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效率更高。有的时候自己规划的任务完不成,也不要懊恼后悔,更不要焦虑恐慌,适当安慰自己能学多少是多少,这样每天的情绪才比较稳定。
一年的修行使我沉淀。我反思我的上岸经历,我看到了我学识的增长,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得到暨大老师们的认可,我确实问心无愧。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愿21学弟学妹得偿所愿!